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随着科技的推广,各种新技术逐步被用到了乡村振兴中,我国的城市与乡村趋于协调和均衡发展。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一系列新质生产力将如雨后春笋般诞生,诸如农业科技的创新创业、农业生产的转型升级、农副产品绿色低碳转型、管理人才的职业化、数字农业的推广和普及、跨境农业合作与发展等。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高端人才的支撑,而高等教育在人才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必然需要高等教育高质量的人才供给。
广泛深度调研,理清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状况。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当下,乡村振兴战略进入了重要阶段,各级“三农”行政管理部门要联合高校开展广泛调查,深入研究,合理评估当前一个阶段乡村振兴需要的人才结构、种类以及数量,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在乡村振兴逐步走向高水平的过程中,要持续不断开展该项工作,切实为满足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做好服务,有关部门要构建乡村振兴人才需求数据系统,以保证数据的精准性。
高校要不断优化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方案。首先,高校要结合乡村振兴对人才的需求,立足自身办学特色和资源,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一方面,因地制宜设置学科专业,高校可以结合自身在促进地方发展上具有的独特地缘、人缘优势,根据当地乡村振兴战略的需求,对现有的学科专业进行调整与优化,以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优化人才培养计划,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科专业设置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密切结合,培养一批具备涉农行业素质的高端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提升当地经济水平。另一方面,持续做强学科专业特色,各高校在不同领域打造各自的特色优势专业。比如,师范类高校在学科专业设置中可以充分凸显师资培养的地位,接洽乡村振兴需求,为教育事业发展输送既具备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又具备较强科学文化素质的优秀教师,更好促进乡村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农林类高校在学科专业设置上可以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不断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其参与乡村振兴的本领。总之,高校要基于自身学科专业优势,在涉农领域培育学科特色,有根有据,实实在在为乡村振兴输送高素质人才。
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平台优势、学科优势、专业优势,探索并试验定向培养乡村振兴人才新模式。持续推进驻村干部、选调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志愿服务计划等制度,全面推广“校地合作”“校企合作”。高校可以在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上设置乡村振兴服务板块,设置科研振兴、产业振兴、教育振兴等多个板块,各高校亦可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差异化设置具体板块,充分利用人才资源、设备资源,面向全体师生公开招标服务项目,定期展示优秀项目成果,参与项目和成果的人员,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审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高校要加强乡村振兴竞赛平台建设,引导广大师生在竞赛过程中关注乡村振兴。学校党委统筹规划,团委、教务处、学工部等多部门协同建设乡村振兴竞赛平台,为“挑战杯”竞赛、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等大赛项目以及校园其他竞赛设立乡村振兴赛道。
此外,高校要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更多具有实践经验和扎实理论基础的教师,从而提高教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习实训,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农村环境,参与农业生产、乡村建设等实践活动,树立问题意识,增强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高校可以搭建全方位、多向度的乡村振兴宣传矩阵,为课程育人、科研育人、组织育人、实践育人等提供多维度、重引领的服务格局,以学生易接受、能共鸣的形式传播推广乡村振兴战略,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关注并喜欢上农村、农民、农业,进而投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持续开展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和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创新实践方式、丰富实践内容,及时对表现优异的大学生、团队、实践项目成果和指导教师进行奖励,以充分调动师生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要及时总结报道参与乡村振兴的集体或个人先进服务经验和典型事迹,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增强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为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创造条件、提供保障。各地要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建设,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短板,统筹推进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文化体育等方面协调发展,提升人才的生活质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传统的治理方式难以适应新阶段乡村高速发展的需求。各地要出台针对高校毕业生等参与乡村振兴的扶持政策,特别是急需的技术类、管理类人才。还应深度挖掘本土产业优势,做好创客项目孵化、产品品牌培塑,让参与乡村振兴的大学生在工作中有价值感,生活上有尊严,收获归属感。当他们体会到被需要、被尊重,他们没有理由不全心全意扎根乡村,努力工作。
构建高等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各级政府要组建高等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的专门领导小组, 研究制定高等教育服务乡村振兴规划、服务成果绩效评价机制、工作考核机制,促进高等院校加快自身改革,主要涉及高等教育服务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改革, 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推进高等教育自身的内涵式发展。
积极建立服务乡村振兴的高等教育体系、完善农村高等教育优惠倾斜政策,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提升乡村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高等院校要立足全球粮食安全、生态文明建设、农业农村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参与当地乡村振兴中长期发展规划、政策法规制定、重大理论实践问题研究等,重视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高等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不是短期工程,而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需要政府的持续关注和支持,让乡村振兴效果和成果得以不断强化和巩固。
作者:吴文斌,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