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连续发布的一号文件中,更加明确了新的发展阶段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通过总体部署“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方向和定位。“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从乡村振兴与人才基础关系的深邃见解中,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新时代大学生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突出优势和独特价值。广大大学生作为思想新潮、富于创新的青年群体,其专业的丰富性、发展的潜力性等优势因素都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了无限可能,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有着非凡的意义。但从众学者关于大学生投身“三农”就业创业发展的研究来看,他们投身“三农”发展的效果并不理想,仍然存在一些现实的困境,还需政府、学校、家庭等多方协调努力,才能引导更多的大学毕业生投身乡村振兴战略之中,在农村广阔天地中历练人生、发挥价值、奉献社会。
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现实困境
缺乏对乡村振兴战略高度的认识和理解。
提到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大部分学生都会直接认为是到农村进行就业创业,而难以从国家战略和个人发展相契合的价值高度来认识投身乡村振兴战略所面临的无限人生际遇和发展空间。农业强国建设在新时代强国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农业农村发展为广大就业创业者提供的大有可为天地。同时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的回信中,深情寄语广大青年: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我们不难看出,无论从中央释放出的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强烈信号还是总书记对广大青年投身“三农”发展寄予的殷切希望,都充分说明在推进新时代强国建设、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大学生提供的无限发展机遇和广袤发展空间。
另外,从“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历史定位和目的意义来看,其核心要义在于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现代化,最终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农业强国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城乡之间人才、资本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大学生乃至海归人士返乡创业已呈现出日趋活跃的发展迹象,投身农业农村发展已然不再是农学相关专业、农村生源大学生的应有之义,科技农业、信息农业、现代化农村治理、职业农民等概念更赋予了广大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全新视角。新时代“三农”发展已不再是“田间地头、信息闭塞、靠天吃饭”的片面概念,更成为了大学生们就业创业发展、实现人生理想、贡献强国建设的肥沃热土。
对投身乡村振兴的契合点模糊,难以找到自我发展定位。如前所述,“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实施,为新时代大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创业空间和发展机遇,但是如何向大学生解读好“乡村振兴战略”、最大范围引导大学生找到投身“三农”发展的契合点,已然成为吸引大学生融入乡村振兴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从不同学者的相关研究中总结,引导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发展的主体分三个方面:政府、学校以及家庭,其中最主要的为学校。但受制于学校师资水平、教学安排、课程设置等因素影响,其教育引导的效果并不明显。具体表现在:思政基础课中,对“乡村振兴战略”解读的内容相对较少,学生对其提出的时代背景、目的意义的了解和思考不够深刻,难以同自身的就业发展建立广泛联系;各专业课任课教师同思政课教师相比,其思政教育水平和课堂思政容量较为有限,难以帮助学生从专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找到有效契合点,进而引导学生关注和投身“三农”发展;面向师生开展的关于“乡村振兴”的创新创业项目和实践研学专项项目较少。从现有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研学项目来看,乡村振兴类项目往往都是选择性的,不同层次的专门项目比较匮乏,难以大范围引导学生建立“三农类”项目的创新创业兴趣;关于大学生融入乡村振兴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对缺乏,难以帮助大学生站在职业发展的高度认识投身农村发展的存在的巨大潜力和特殊优势,进而改变学生就业创业的意识和格局。
传统就业观念束缚较大,追求城市现代化就业环境趋势明显。从查阅到的相关文献显示,当前影响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社会、家庭以及个人。从社会层面来讲,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清晰的个人发展平台、高薪的就业环境仍然是大多数毕业生的追求,即使在农村籍大学生群体之中,仍有超过50%学生毕业后不愿返乡就业创业,外加政府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经济环境、人居环境等,都直接影响了学生返乡创业;从家庭层面来讲,当前无论农村籍还是城市籍的大学生父母,都是享受国家体制福利成长的一代,他们绝大多数都希望子女通过考取大学后进入体制内工作,退其次条件较好的家庭希望子女留在城市或继承家业发展,为此从学生成长之初就建立了到城市或者体制内就业创业的概念。从学生个人层面来讲,自由浪漫的大学生活更让他们产生了对城市现代化环境的依赖,更因缺少向“三农”发展方向就业创业的引导,从而缺乏对到农村基层就业的冲动和规划,导致了城市人才资源的膨胀和浪费。
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的解决对策
讲好“乡村振兴”大思政课,提升大学生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维度。当前大学生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往往停留在概念层次,鲜有大学生从战略定位、实施意义、实施目的、实施方案、国家立法等维度系统了解“乡村振兴战略”。为此,还需学校的宣传、学工、团学、马院等部门集中发力,在乡村振兴战略宣传解读、返乡就业创业政策宣传、乡村发展调研实践、相关思政课程设置等方面做好设计,让大学生能够通过“读、听、看、思”过程系统了解乡村振兴战略,进而增强自我成长与乡村振兴的融入感和使命感。
设置“乡村振兴”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激发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热情。设置“乡村振兴”就业创业指导课程,能够帮助大学生站在全面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从个人所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青年时代使命等多个方面找到投身“三农”发展的契合点,如农业科技、农业金融、乡村文旅、现代化农村治理、职业农民等领域都具有广泛的专业覆盖面。另外,还要通过相关课程,讲解好乡村就业创业现有政策,如金融政策、人才政策、就业政策等,让学生清晰了解返乡就业创业的政策优势,真正从专业上、政策上建立投身“三农”发展的热情。
开设“乡村振兴”就业创业竞赛项目,锻炼提升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能力。就业创业项目的设置,要在助力“三农”发展的基础上,切实锻炼大学生对返乡创业发展的洞察力和实践力。首先,要解读好当前“三农”就业创业的关注点和政策支撑,高效就业创业项目;其次,邀请专家、返乡创业典型等做好学生赛前指导工作,教授就业创业项目设计论证办法,激励学生建立返乡创业的信心和动力;再次是要将就业创业项目与学生的“第二课堂”、评优评先、荣誉奖励挂钩,提升学生参与“乡村振兴”就业创业项目的关注和投入。
张居伟 石家庄学院团委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