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我们身旁的一切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变化不可避免、不可躲藏,若被变化的浪潮裹挟,茫然而无所适从、必会落后。反之,踏变化之浪花,抓住时代拐点的机遇,定能与发展同辉、与时代俱兴。
——《人民日报》
o1
从一个伟大的发明开始
17世纪初期,法国的天才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尔卧病在床。病榻上的他仍然在反复思考一个问题:几何图形是直观的,而代数方程是抽象的,能不能把几何图形与代数方程结合起来呢?笛卡尔的思考为这个世界带来了影响深远的“笛卡尔坐标系”。从此,几何和代数不再是两个孤立的空间。几何空间的每个点、每条线,都可以用代数方程精确并且唯一地表达,我们称之为一一 “映射”。
回到21世纪,直观的现实世界和抽象的数字世界存在这样的“映射”关系吗?人们最开始的尝试之一是商品条形码,我们可以获取商品的生产日期、商品名称、价格等信息。再后来,二维码诞生了。二维码能够承载的信息更多,并且不需要专门的机器就能扫码识别其中的信息。但是以上这两者都不曾实现一一映射。所谓一一映射,是唯一的,有且仅有一个数字身份和物理空间的实物对应。而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做到了这样的有且仅有、一一对应。
小至螺丝钉,大至流水线,通过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每一类生产要素及其运转过程都能够转化为具体、可读的数据,每个物品都被赋予了全球唯一的身份信息。由此,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相当于为万物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坐标体系。
如今,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Web3等新技术的发展,这个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坐标系正在向更高层次加速演进。
o2
掌握这些关键词
才能用对公式,刷新认知
正如笛卡尔的坐标系为微积分、物理学、工程学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的坐标系也为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打开了一扇大门。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标识为新技术的演进提供了启发,也为新技术的产业落地提供了土壤。反过来说,新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更高科技、更高效能、更高质量的解题公式,让标识拥有了更多可能。
关键词一: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t)
人工智能(AI)技术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在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和计算机视觉(Computer Vision)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AI Generated Content)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同时,AI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AI生成的内容已经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带来严峻的安全挑战,例如虚假信息的散播、意识形态渗透等问题,给个人、机构乃至国家安全构成了巨大风险。
因为这些存在的风险,全球的技术专家们正在研究AI水印技术。AI水印技术将特定的标识嵌入到模型/生成内容中,从而实现对模型/生成内容的追踪溯源和版权保护。
目前,该技术已经引起国际巨头公司的广泛关注和研究,2023年 8月,谷歌发布标识工具 SynthID,为AI生成图片添加标识,对图片追踪溯源并保护图片版权,防止滥用。AI 水印技术与工业互联网标识结合,提供了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首先通过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为给模型/生成内容赋予全球唯一的标识,然后利用 AI水印技术将标识嵌入至模型/生成内容中。相比普通标识,工业互联网标识具有唯一性、通用可解析性,有助于避免标识伪造等问题,并且可追溯可监管,更好满足AI模型/生成内容等新型数字资产的流通需求。
通过AI水印,即使是普通用户也可以轻易区分人工和AI生成的内容,避免被虚假信息欺骗。同时,AI水印也将为国家对AIGC的监管提供有力的帮助,让生成内容皆有身份 可追溯可监管,同时保护版权,防止滥用。AI水印作为数字水印的一个重要分支,市场规模正在不断增长。
截至2022年,全球数字水印技术市场规模达到3.06亿元人民币,中国市场规模约为0.46亿元。有报告预测,到2028年,全球数字水印技术市场规模将会达到4.97亿元,预测期间内将达到8.4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这一增长率显示出市场对于数字水印技术的需求正在稳步上升。随着AI的飞速发展,未来AI水印领域具有很大的机会和增长空间。
关键词二:
大数据(Big Data)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的早期阶段。早在上世纪40年代,依赖磁盘和磁带等数据存储工具的大数据分析就已经启蒙。进入21世纪,互联网的普及导致了数据量的爆炸性增长。社交媒体、在线交易和移动设备等产生了海量的数据。这一时期,传统的数据处理技术开始显得力不从心,新的技术和架构,如Hadoop和MapReduce,被开发出来以处理这些大规模数据集。
如今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每一天都在产生海量的数据。工业数据也是如此。因为有了标识,大量之前存储在纸上的数据被赋予了数字化的身份,从而参与到 数据生成和流转中。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为每个物理或虚拟对象赋予唯一的标识符,这些标识符使得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数据能够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被识别和访问。这种标准化的数据表示形式为大数据分析提供了基础,使得来自不同设备、系统和供应链环节的数据能够被有效地整合和分析。标识和大数据技术的结合,也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海量数据。
例如,通过标识系统为数据提供方和数据应用方提供标识数据接入、处理、分析挖掘能力,实现数据可视化、低代码开发、数字孪生、数据地图等服务。典型的应用包括:工业大数据库、区域标识节点大数据分析监测、区域级全网安全态势感知、行业标识大数据监测、全行业数据链和数据地图等。未来,随着数据要素市场化成为趋势,数据的价值衡量、交换和分配将更加规范化和市场化,将进一步激发产业链各环节的潜能。大数据和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将变得更加融合和创新,从而推动形成新的数据应用范式。
关键词三:
区块链(Blockchain)
经过多年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范式已经从“尽力而为”的数据传输转向可信任的价值交换。为了完成这种范式的转化,互联网需要由以管理为基础的信任转向算法和自认证的信任体系。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在诞生之初就承担着在数字世界建立“信任”关系的使命。
从比特币到以太坊,再到联盟链在国内电子票据、供应链金融、数字政务、司法存证等领域的应用,我们都可以看到,区块链通过分布式数据存储、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点对点传输等技术手段,给生产关系的变革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为了实现这样一个基于算法和自认证的信任网络,2020年,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和中国信通院共同启动了“星火·链网”的建设。“星火·链网”是一种新型区块链基础设施,和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一样,都属于数字化基础设施。
“星火·链网”采用两层架构,通过超级节点、骨干节点建设组网。超级节点是“星火·链网”中的顶层节点,通常部署在关键的战略位置,如国际大都市或重要的经济区域。它们作为网络的核心,承担着网络的关键资产、链群运营管理、主链共识、资质审核等重要职能。超级节点还负责提供关键的网络服务,如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障,以及面向全球的未来发展定位。骨干节点是“星火·链网”中的次级节点,通常部署在重点城市或行业龙头企业。它们与超级节点协同工作,锚定主链,形成子链与主链的联动。骨干节点的主要职能包括支持区域内的区块链服务、促进区域内的产业优势发展、提供监管功能以及协同运行监测平台。
“星火·链网”的设计理念与发展计划强调了区块链与工业互联网的协同创新,通过双层体系架构设计和区块链技术实现了不同主体间数据的广泛互通,这有助于工业互联网标识数据的跨系统、跨平台共享。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也为“星火·链网”提供了广阔的需求场景。
宏观上看,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和区块链的结合,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加安全、高效和可信的数据管理框架。这种技术融合既可以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和数据可信度,也可以保障数据跨行业、跨区域、跨平台的可信安全高效共享的需求。未来,我们期待这种技术融合可以激发新的创新,带来更广泛的应用和更多的商业机会。
关键词四:
Web3
早在1998年,“万维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第一次提出了Web3.0概念,他展望了计算机像人一样处理信息和数据的下一代互联网,是一种以人工智能驱动的网络形态。Web3是基于区块链、加密、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的未来分布式网络,它的核心理念是创建一个更加开放、互联、智能和去中心化的网络环境。如果说Web1.0是“只读”互联网,那么我们如今所熟悉的Web2.0是“读+写”的互联网,而未来的Web3则是“读+写+拥有”的互联网。如今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需要更广泛地被激活,更公平地被使用,因此,Web3成为了下一代互联网的必然演进方向。而ID的升级是建立下一代互联网的前提和基础。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后Web2.0时代,互联网面临着严重的信任挑战,例如:原创内容容易被滥用和篡改,互联网平台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我们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公开或隐藏我们的数字足迹,我们永远无法得知给我们发送信息的网友究竟是人还是机器,等等。这种问题的出现,本质上是因为现行的互联网架构并不能满足身份(ID)真实可信的需求。面对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更多生产与经济活动,我们需要一个“更可靠”的方式,解决数据安全可信、隐私保护、价值流通的重要议题。于是,技术研究者们开始思考如何通过去中心化的标识符,来从源头上解决“还数于民”的问题。
于是,DID(Decentralized Identifiers,即分布式标识)作为新型标识符的代表出现了。DID为互联网上的实体提供了一种去中心化的身份标识方式,任何拥有特定软件的人都可以根据特定的DID方法生成和使用一个DID,而不需要任何中央注册机构的授权或分配。
举例来说,我们玩网络游戏、或者使用支付软件在网上购物的时候,我们的身份信息、游戏中的聊天、交易数据等敏感信息都被存储在第三方公司的数据库里,并不由用户自己掌控。如果游戏或软件倒闭关停,那么我们所有的虚拟数字资产也将消失,如果第三方机构滥用或者泄露数据,则会造成严重的隐私危机。DID的出现,意味着用户可以拥有并自主管理自己的身份和数据,第三方使用数据需要经过授权同意的过程,用户对于数据的使用情况拥有知情权,数据的流转也将存储在区块链或其他分布式账本上,提供一种安全、透明且不可篡改的数据存储方式。正因如此,很多人认为 DID是Web3的灵魂所在。
未来,我们期待着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不断向Web3的方向演进,变得更加智能、沉淀更多数据价值,充分发挥集中管理和分布式共识的优势,让这张网络更加开放、互联、智能。
目前,泰尔英福也在这些方向上做了一些努力和尝试。例如:在AI方面,研究AIGC可信标识技术,同时也在建设基于“星火·链网”的可信算力服务平台,为新一代人工智能和工业先进计算应用等需求场景提供更强大的算力基础。在大数据方面,推出元数据管理平台、数字资产公共服务云平台、星火易融产业链信用金融平台等一系列产品和应用,加速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在区块链方面,打造“星火·链网”骨干节点系统TNaaS,为产业和地区提供融合标识解析服务的区块链节点建设和运营服务。在Web3领域,推出“可信安全、泛在互联”的新型数字账户产品“有象账户”,以分布式数字身份(DID)为账户入口,在可监管的前提下,将身份和数据控制权转移至用户,构建数据可信共享交换体系。
认知决定格局,格局决定高度。在AI、Blockchain、Data、Web3风起云涌的变化中,未来正在加速到来。我们期待和你一起掌握面向未来的思维方式,刷新对技术趋势的认知,在新的坐标系中探索工业互联网标识的更多可能,共同拥抱一个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标识贯通能力支撑
标识加速前行,能力建设正当时
“开展可信资产认证、安全防护、数据流通等标识解析技术研发,加强标识解析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Web3等技术融合创新,探索基于标识数据构建工业大模型、工业智能应用等产品。加快标识解析架构、编码、数据服务、节点对接、融合应用等标准制定和实施。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实验室、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加快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