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投资是产业发展的晴雨表。近日,长江日报记者获悉,2023年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9.1%,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55%,创近三年新高,工业技改投资数据的“真金白银”,正在加速锻造新质生产力,也显现出武汉推进新型工业化信心十足。
国家级汽车产业集群乘“技”而上
向“下一代汽车”转型升级
智能化设备应用在楚能新能源武汉江夏基地的工厂里。
武汉市从2019年开始,持续工业技改投资,加速推动武汉的“制造力”向“智造力”转型。2022年,以武汉为龙头的“武襄十随”汽车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2个多月前,2023年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榜单公布,武汉入选“前十”,再现工业重镇的“智造实力”。
十万级净化车间里,65米全自动双面涂布机正以每分钟70米的速度将浆料均匀附着在铜箔上,而涂布前的铜箔只有6微米厚,薄如蝉翼——这是楚能新能源武汉江夏基地一工厂的生产场景。
作为去年武汉新投产的百亿元以上项目,楚能新能源江夏基地建设之初,就定下了“打造智能制造工厂”的目标。
如今,企业的产线智能化率达98%。楚能新能源副总裁王创说:“作为湖北第一家覆盖完整锂电生产链条的本土企业,正加速打造湖北锂电产业集群新高地。”
工业技改水平是衡量城市工业发展的关键指标,也早已成为武汉工业转型升级的动能所在。
在岚图汽车的5G全连接工厂,5G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应用——应用了数字化虚拟仿真技术的设计平台,实现新车型项目周期从36个月缩短至24个月;总装车间内,只有1条生产线却可以同时混流生产3款车型……
2024年元旦,岚图汽车宣布,2023年12月的新车交付量突破1万辆,同比增长479%,月交付量实现七连涨。
通过接二连三的技改投入,武汉汽车产业正乘“技”而上,向“下一代汽车”转型升级。
从新兴产业到支柱产业,龙头企业技改忙,中小企业也不能掉队。
当前,武汉正按照“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梯队,引导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去年10月,工信部公布2023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武汉市江夏区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入选。目前,包括东西湖区网络安全、洪山区光通信设备及光电子器件制造,武汉已拥有三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一期完工二期即开工
智能工厂“二期效应”集中显现
持续“加投”的博世华域武汉工厂。
落户武汉10年,累计超32亿元,完成6期投资——持续“加投”的博世华域武汉工厂,已成为华中地区规模最大、产品谱系最全、智能化水平领先的汽车转向系统制造工厂,平均每39秒就有一台汽车转向机在这里下线。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收益”,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武汉)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蓓在接受记者采访中说,企业将继续增加投资,不断增强企业与城市“黏性”。“从装配车间、精加工车间、电子控制单元装配车间、智驾中心、软件中心,差不多每年我们都在汉新增一个项目。”
一期刚完工,二期即开工,近年来,以博世华域武汉工厂为代表,武汉涌现智能工厂“二期效应”,成为武汉工业技改的受益者。
在白色家电产业,TCL在武汉新增34.2亿元建设TCL空调武汉智能制造产业园,产能较传统生产模式提升了25%;武汉海尔电冰柜工厂进行二期技改升级,智能智造样板线上平均每15秒下线一台冷柜。
马应龙、健民、国药中联、人福等一批武汉药厂也在升级“新产线”、改出“新配方”:人福药业工厂智能化设备平均时速400支每分钟,生产效率提高40%;马应龙的机器人灌装流水线传输,每分钟可生产180支软膏。
武汉食品加工产业的技改也越做越有“味道”,在亚洲最大的低温乳制品数智化体验工厂——蒙牛武汉数智体验工厂内,灌装机技改升级后每小时可生产40000瓶产品,日常只需要1个工人操作;仟吉武汉中央工厂建成了华中最大烘焙工厂,每天能制作50万粒绿豆糕,每年能生产3000吨西点。
如今,武汉工业技改“二期效应”还叠加了“溢出效应”,龙头企业带动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掀起工业技改浪潮。数据显示,近三年全市技改项目数以年均12.4%的速度快速增加,2023年技改项目占工业投资项目比重较2021年增加了7.3个百分点。
真金白银支持工业企业技改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转型
岚图汽车工厂里的智能制造场景。
2个多月前,“2023年武汉标杆智能工厂”出炉,10家武汉工业技改的“标杆企业”上新。
2019年起,武汉每年公开遴选一批优秀的市级智能化改造服务平台,在全国率先采用政府买单、公益诊断模式。
前不久,《武汉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实施方案》发布,政府买单提供免费诊断和“伴随式”咨询服务,最高提供40万元补贴,推动“船小好调头”的中小企业驶入技改“主航道”。
从新标杆到新政策,从大工厂到小企业,武汉正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工业企业开展技改。
政府“搭台”,平台“唱戏”。技改并非一蹴而就,面对许多中小企业“不想改、不敢改、不会改”的顾虑,2019年开始,武汉在全国范围内遴选顶尖智能化改造咨询诊断团队,公益服务、上门把脉,为企业提供智能化改造方案,帮助企业落地实施。目前,武汉已有格创东智、华工科技、武汉宝信等6家平台企业,聚合西门子、华为、科大讯飞等26家联合体单位,联动100余家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形成立体化智能制造产业生态。
去年7月,格创东智华中总部落户武汉。TCL实业副总裁、格创东智CEO何军说,作为唯一源自半导体制造业的国家级双跨平台,格创东智已先后服务超过50家武汉的大中型企业,“正构建起AIoT质量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助力更多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年前,武汉启动“周五之约”工业技改示范推广系列活动,每周五走进一家示范企业,现场参观、在线直播、免费诊断、案例分享等多种方式,把技改转型好做法好经验向全市工业企业推广应用,至本周五已有116场,场均在线观看人数超过2万人次。
每一次“相约”,企业代表们组团走进一个技改项目,第一视角在工厂里“取经”技改经验。而每次与他们同行的,还有武汉市工业智能化改造咨询诊断平台的负责人,以专业视角为企业“把脉问诊”,线上、线下推广经验,引领企业对标改造升级。
一项项政策举措的落实中,武汉工业技改的覆盖面不断扩大。经过四年努力,武汉已基本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全覆盖。去年11月,武汉发布《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市实施方案》,提出重点任务: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开展高质量工业技改行动。
技改正为武汉新型工业化注入新动能。武汉将通过“数字化产线——智能示范车间(项目)——标杆智能工厂——数字领航企业”未来工厂四级梯队建设,试行重点评价指标,从资金、智力、标准等多方面制定政策包,分层次引导企业对标建设,以示范带动全行业、全链条改造,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长江日报记者李昕宇 李佳 贺亮 通讯员武经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