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GDP破2万亿背后的链式反应:大武汉城市内核裂变
首页> 专题频道> 科技专题> 武汉智慧之光 引领城市发展> 资讯篇 > 正文

GDP破2万亿背后的链式反应:大武汉城市内核裂变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4-04-24 17:26

  沿着京广线从南北端往中部走,20年前,商旅人行经武汉,偶有笑称,“大武汉不够‘洋气’”;20年后,商旅人感慨,一座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新星之城焕新伫立,并担起了全国米字型交通网络的“枢纽站”。

  与这种变化同时发生的是,武汉从九省通衢到九州通衢,再到成为投资热土、旅游热点、文化热城,诸多热力值的叠加,不断推高城市能级。

  所有的量变在2023年形成质变。2024年1月28日,武汉市统计局代表武汉市官宣:根据湖北省市州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初步核算,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为20011.6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7%。时隔9年,武汉两万亿征途尘埃落地。在此之前,我国中部地区从未出现过两万亿城市的身影,武汉填补了这一空白,“中部第一城”和“中三角”龙头的称号在实力上得到印证。

  这份两万亿答卷也推动了武汉城市内核的裂变。

  从“含新量”来看,以建设全国具有影响力科创中心为目标的武汉,在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战略推进下,科创强城成果显现。

  武汉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武汉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25万家,实现两年翻番;净增高新技术企业超2000家,总量达1.45万家。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7.8%,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6.3%。

  从“含金量”来看,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战略推进,推动武汉以更高水平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并转化为会展业、商贸物流、文旅、消费、等领域的“流量密码”,推动武汉成为全国投资最热门的城市之一,特别是在沿海之外的省会城市中,成为诸多企业的“首选”或“最优选”。

  武汉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武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6%,有9个行业产值过500亿元,4个行业过千亿元。服务业方面,武汉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2736.36亿元,比上年增长6.2%,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比上年提升1.7个百分点。同时,扩内需、促消费取得实效,武汉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31.9亿元,比上年增长8.6%,时隔四年,重新迈上7千亿台阶。

  而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被视为对“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的坚定回答,历经城市内核裂变并站上两万亿新起点的武汉,正谋划以更智慧、更提质增效的顶层设计,擎画下一个新增万亿的目标。

  产业裂变:高质向“新”

  2023年,在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等多重压力下,武汉工业交出一份“逆袭”成绩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2022年增长4.6%;规模以上工业36个行业大类中,有9个行业产值过500亿元,4个行业过千亿元;在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458户,创历史新高。

  这一成绩的背后,是武汉在产业“含新量”方面做足文章。2023年,武汉研究出台《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建设制造强市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巩固钢铁、石化、纺织服装、燃油车、家电、食品等传统支柱产业;布局未来显示、元宇宙、电磁能、量子科技、新型储能、脑科学与类脑科学等未来产业。

  长航集团武汉电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航电机”)副总经理芦仁杰记得,长航电机是在2019年起,开始进行数智化改造,“我们先后共计投入40个智能单元约百余台设备,前后投入约6000万元后,搭建了PLM等应用系统,完成了各个系统间的数据集成,体系化地梳理规范了业务流程。”

  这种智能化改造后,公司各类材料的利用率提升了10%,“一年将节约成本近300万元”。此外,智能化改造还让长航电机从本质上解决制造工序上的安全问题,且加工效率远高于人工,需求设计产出周期缩短37%,产品准交率提升28%,财务核算周期缩短32%,凭证自动化率100%。

  赛迪研究院无线电管理研究所所长韩健说,实现传统产业跃升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措施,即让传统产业插上新技术翅膀,迈向价值链高端,实现产品迭代升级。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朱明皓也认为,破局大中小企业数智化转型是传统产业释放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作为工业重镇的武汉,近年来持续推进工业企业设备换芯、机器换人、生产换线、工厂换代,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业态。

  长航机电的案例由点到面折射出武汉产业数智化转型成效。武汉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武汉市企业数智化转型取得了创新突破,成功获批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并在“双智”试点城市验收考核中位列全国第二;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9.1%,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55%,创近三年新高。

  在系列转型升级动作后,武汉传统支柱产业焕新蓄能。数据显示,2023年,武汉电子设备、汽车行业生产恢复明显,共计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个百分点;烟草、石油加工、电气制造行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5.1%、17.2%、12.1%,共计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3个百分点。

  各类产业和企业在全国乃至全球竞争力快速攀升。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打造中,2023年,武汉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7%,截至目前,武汉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里程和开放区域数量均位居中国首位。在电子设备产业方面,作为代表性企业之一的光迅科技,在2023年的全球市场份额占比已接近7%,位列全球第四。

  加速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的发展,则形成武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被外界认为站位高、战略眼光强的城市发展策略中,武汉长期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将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多年“新年第一会”聚焦科技创新主题,重塑武汉科创强城内核。

  武汉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武汉科创平台建设成效明显,东湖科学城建设聚势突破,1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重组和新建,6个大科学装置建设有力推进,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发展。同时,创新主体规模不断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25万家,实现两年翻番。净增高新技术企业超2000家,总量达1.45万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增至27家,居副省级城市第1。

  如今,科创对于武汉产业的驱动力和集聚力也已展露锋芒。2023年,武汉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7.8%,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6.3%;净增高新技术企业超2000家、总量达1.45万家;数字经济规模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8%。

  流量裂变:全面开花

  产业筑牢基石、挖掘动能是武汉成功进入GDP两万亿队列的核心支撑,却并非是武汉两万亿答卷中唯一的亮点。

  2023年,众多城市将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摆在拼经济的优先位置,后疫情时代流量的复苏向城市的发展释放出红利。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重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武汉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武汉拥有庞大的高校在校生数量、交通客流量、会展商贸客流基础,近年来,武汉将客群流量转化为消费流量,进而转化为经济增量。文旅、消费等领域的发展,丰富了武汉两万GDP亿密码背后的想象空间。

  2023年9月,武汉发布《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努力将武汉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长江文化中心城市、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同时,实施《武汉市进一步激发旅游消费潜力 促进旅游产业复苏发展的措施》《武汉市进一步促进夜游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等系列政策。

  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马勇也认为,过去一年,文旅对于武汉消费的贡献和拉动十分明显。武汉打造的历史风貌旅游区、网红街区、文旅新业态对消费和经济产生了强力的带动作用。同时,从消费多元化发展中衍生出的“特种兵旅游”等现象恢复了武汉的人气。武汉夜经济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大型展会纷纷落户,这些因素对于武汉突破两万亿GDP既有直接贡献,也有间接贡献。

  武汉市文旅局数据显示,2023年,武汉全市累计接待游客33345.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769.85亿元,同比增长62.41%和69.52%。

  量的增长伴随着质的提升,武汉文旅产业规模进一步拓展下,以夜经济、演艺经济等为代表的新业态蓬勃发展。长江夜游已经成为武汉都市旅游核心品牌,“武汉缤纷夜”夜游品牌入围中国旅游产业影响力典型案例。演艺经济方面,截至2023年8月15日,武汉共举办大型演唱会、音乐节38场,观众约71.8万人次,票房收入约6.22亿元。据业内人士分析,总体规模排在北京、广州、上海之后,为全国第四城。

  文旅带来的人气与流量,在武汉产生了一系列的链式反应。消费方面,经济运行“三驾马车”中,2023年武汉消费领域的表现最为突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31.9亿元,比上年增长8.6%,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时隔四年重新迈上7千亿台阶。

  与此同时,与文旅相关的生活性服务业多点开花,2023年,武汉全市旅行社及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近2倍;文化会展、演艺活动需求旺盛,音像制品出版、体育场馆管理等行业营业收入增速均超过100%。

  其中,武汉会展业增势强劲,据武汉市商务局数据,2023年武汉共举办展会节事活动1010场,同比增长66%;展览总面积346.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6%以上;参展人数超过372万人。一年超千场展会节事活动的数量,已创下武汉近十年之最。

  相关展会活动为武汉提供了聚商引资的平台和渠道,武汉2023年在招商引资上取得的好成绩与之不无关系。数据显示,2023年,武汉招商引资亿元以上签约项目个数同比增长34.6%,签约金额同比增长61.1%。产业到位资金同比增长9.78%。外商直接投资(FDI)规模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一。

  马勇认为,文旅消费的兴起,助力武汉恢复了人气,使武汉整体的市场环境、投资环境都有了明显改善。同时,推动了武汉产业结构的调整,科创、文创消费兴起,带来了产业的变革与创新。此外,也为武汉带来存量物业的转型,商业地产、住宅形态发生变化,丰富了行业业态。而文旅消费于武汉而言不仅只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助力武汉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扩大城市影响力。

  武汉也正在进一步探索文旅消费中的经济效益与城市品牌价值。2024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银发经济、亲子经济等新的消费增长点,举办演出活动1.5万场次,支持发展演艺经济,打造“演艺之都”。

  马勇觉得,武汉提出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顺应了国家政策的导向,同时抓住了市场热点。体育赛事、演艺经济市场需求旺盛,容易形成“爆款”,也能够形成产业链供应链,对于经济的驱动作用明显。此外,文旅产业也是低碳经济中的代表,发展文旅产业能够推动产业结构绿色化转型。“武汉文旅在2023年重新启动,2024年将进入寻找方向的阶段,当武汉找到了主导方向,便能推动文旅与消费的进一步发展。”

  能级裂变:向质“越”跑

  越过2万亿,再谋3万亿。面向2024年,武汉一方面要稳中求进,向更高量级的经济目标发起冲击。另一方面,城市的发展并不是唯GDP论,如何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谋求高质量发展?

  而武汉也在不断深化城市发展思路和转型闯关路径。

  2023年12月,武汉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提出,将2021年武汉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两个优势转化”拓展成“三个优势转化”。

  具体来看,一是加快将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当前的武汉正举全市之力推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升创新策源功能,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和产业化,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全面拥抱数字经济时代,加紧抢占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二是加快将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地处中国主要经济区几何中心的武汉,将着力增强产业组织、信息、金融等服务功能,打造产业组织中心和供应链组织中心,打造新时代内陆开放新高地。

  三是加快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武汉的水域面积占市域面积的26.1%,是全球唯一人口超千万的国际湿地城市。接下来,武汉将做好“水文章”,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持续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

  “经济规模迈上两万亿,对于武汉日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推动量的合理增长同时也要形成质的有效提升。”湖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叶学平认为,对于突出的科教资源优势,武汉应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以及相关的金融服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将科教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并形成生产力。此外,对于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武汉应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将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盛势。

  科技创新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相辅相成。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表示,武汉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钢铁、石化、造船等传统工业基础雄厚,同时,武汉高端科创资源丰富,带动激光通信设备、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势发展。放眼未来,武汉应进一步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大幅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推进跨地域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共同体建设,早日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城市。

  在“再上一个万亿级台阶”的目标下,武汉产业应如何继续发力?朱明皓建议,武汉还应抓住产业转型机遇,加速特色产业的快速培育。例如,伴随着老龄化及创新医药发展,以未来养老、医疗器械装备等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预计能成为武汉未来产业壮大规模的方向。而且,武汉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有发展优势,比如,在细胞外囊泡领域,武汉的临床研究和转化成果,均已领跑全球。而在病毒研究、基因测序等方面,武汉也已走在全国前列。

  除守住现有产业优势、加深护城河壁垒外,韩健也建议,武汉在选择未来产业发展赛道时还可从发展趋势、区位优势、相关政策、人才环境等多方考量其发展空间。

  此外,在外部环境严峻复杂下,武汉要把扩大内需继续摆在优先位置。叶学平认为,武汉应挖掘有潜力的新的消费增长点,同时,除推动工业发展外,也要着力推动服务业的提质增效,从而实现经济稳增长,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武汉位于中国的经济地理中心,拥有能够辐射全国的交通网络,黄金水道长江为武汉提供了人流和物流上的便利,武汉还建有亚洲首个、全球第四个专业货运机场鄂州花湖机场,拥有数条中欧班列运输线路,可以说武汉在发展枢纽经济、扩大内需等方面具有强大的基础支撑,还会有巨大的潜力空间。”

  翻开两万亿新篇章,武汉要做的诚然不止是“拼经济”,还要找寻城市能级提升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曾刚表示,武汉战略地位重要,在中部崛起战略中发挥着核心、引领作用。因此,武汉需以建设全国经济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区域金融中心“五个中心”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大武汉为任务目标,处理好“五个中心”与中部崛起国家战略、高水平对外开放之间的内在关系,力争在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交流枢纽门户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争做中国式现代化先行者、示范者和引领者。

  科创牵引,产业赋能,开放助力,流量加持。过去9年,武汉完成内核重塑,在新的历史征程中,武汉已做好准备,以一马当先的姿态,跃动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赛马图上,篆刻“再上一个万亿级台阶”目标的高度和深度。

注:此文属于光明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甘肃金塔:避险搬迁暖民心

  • 四川夹金山雪后风景如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分明,冬韵如画。
2024-12-10 16:48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环绕树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承载着居民的幸福感。
2024-11-27 18:59
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衔接,可实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的在基层体现。
2024-11-24 22:51
11月12日至13日,浏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链长唐安石带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张葵红,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谢波等同志参加,赴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家居建材产业链招商考察活动。
2024-11-15 17:20
2024年11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内向日葵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乐享秋日美景
2024-11-13 15:29
2024年11月12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的烂阳村,山林色彩斑斓,红叶似火,黄叶如金,松柏常青,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
2024-11-13 15:28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2024-10-27 17:37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2024-10-27 17:18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2024-10-25 18:49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2024-10-25 18:43
你以为的农村是雨天泥泞,还是道路整洁?爬高上低,还是风景无限?高家原则将山体沟道治理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抓手,让山体沟道,环境大改善。
2024-10-24 18:1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字经济专业负责人王珊珊介绍,从卖苹果到卖服务,这是数字技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和产业结合的非常有深度。通过消费者与大自然以及果树的亲密视觉接触,可以提升他们的体验感,增加对苹果这种产品的客户粘性和客户忠诚度。
2024-10-24 18:08
当陕北说书遇到延安美食,碰撞出延安独特的人文魅力。
2024-10-24 18:06
激昂的旋律回荡在空气中,豪迈的歌声飞扬于天地间。壮丽的情怀澎湃在心田里,不朽的精神传承于岁月中……
2024-10-24 17:59
小孩哥小孩姐把安塞腰鼓课间操跳得超燃!
2024-10-24 17:59
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是吴起南沟村给记者们留下的第一印象。谁能想到,这个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小村庄,曾经风沙肆虐、植被稀疏。经过二十多年艰辛努力,光秃秃的黄土高坡绿意盎然。
2024-10-24 17:5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