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春末夏初,漫步前门、宣武门等地区的老城胡同里,常会邂逅一座座会馆。
北京,是名副其实的会馆之都。明清时期,为了进京赶考,各地的故里乡绅或者本籍京官在京城置地建房,免费提供给本籍学子居住,陆续诞生了数百所会馆。
伴随历史发展,会馆一度废弃、蒙尘。近年来,通过腾退再利用,百年会馆或上演“会馆有戏”再奏弦音,或以文化空间、茶空间、交流空间等形式重焕新生。
目前,位于东城区的颜料会馆、韶州会馆、临汾会馆、台湾会馆,西城区的北京湖广会馆、正乙祠戏楼,均对外开放,钱业同业公会等即将开放。昔日一度沉睡的会馆拥有了新的生命力,也为市民、游客带来了新体验、新味道。
【西城】
正乙祠戏楼
西河沿街220
以戏为根
戏楼“活化石”正青春
在西城区前门西河沿街里,坐落着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整体木结构的室内剧场——正乙祠戏楼,又名银号会馆,已有三百多年历史,被誉为“中国戏楼活化石”。
推开正乙祠戏楼两扇朱漆门,一座布局紧凑、装饰考究的二层戏楼出现在眼前。戏楼分两层,台前三面环楼,看楼中心为马蹄形,可容纳百余人。雕梁画栋、飞檐斗拱间,古色古香的气息扑面而来。
2019年正乙祠戏楼正式交由北方昆曲剧院修缮、运营及使用。自从2022年重张以来,正乙祠戏楼再度恢复了曾经的热闹,目前是“会馆有戏”品牌的重要演出场所之一。
在呈现精品戏剧的同时,正乙祠戏楼也尝试线上直播模式,呈现现场演出、幕后工作以及昆曲演员聊昆曲的内容。未来,正乙祠戏楼将继续以戏曲为根和魂,丰富和拓展文旅融合新业态,把戏楼的历史底蕴、戏曲文化和胡同文化、老北京舌尖上的文化等有机结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湖广会馆
虎坊路3
焕新重张
“三台两院”听戏看展
北京湖广会馆建于1807年,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集会馆文化、戏曲文化、士人文化三大文脉于一身,是北京现存拥有戏楼的重要会馆之一。这里留下了众多梨园名家及名票的足迹,梅兰芳、谭鑫培等京剧名家曾在这里登台。
2022年4月,坐落在虎坊桥西南的北京湖广会馆启动保护性修缮工作。今年1月5日晚,历经一年半修缮的北京湖广会馆正式亮相。运营方天桥盛世集团将国粹京剧艺术与200多年的古戏楼生动结合,打造“三台两院”演艺新空间,将舞台延伸到后台、戏台、观众席和两处庭院,实现融戏于景,戏景相融。启幕仪式当晚的大戏名为《湖光洄梦》,现在是这里的驻场戏。
在推出沉浸式驻场戏的同时,北京湖广会馆还定期推出古戏楼京剧、曲艺等多种演出形式。依托“北京戏曲博物馆”,策划推出戏曲相关特色展览。未来,北京湖广会馆将通过展览、研学、美食、茶饮等多业态并行,打造“戏楼版京剧核心打卡地”。
绍兴会馆
南半截胡同7
建成北京鲁迅博物馆分馆
绍兴会馆位于西城区牛街街道南半截胡同7号,始建于清道光六年,由浙江籍著名学者章学诚创建。初创期间称“山阴会稽两邑会馆”,简称“山会邑馆”。民国初年,山阴、会稽两邑合并为绍兴县,遂更名为“绍兴县馆”。1912年至1919年鲁迅一直在此居住,创作了大量的新文学作品,发表了我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目前绍兴会馆正在修缮中,未来将建设成为北京鲁迅博物馆绍兴会馆分馆。
钱业同业公会
西河沿街186
年内建成古玉博物馆
钱业同业公会(钱业会馆)位于西城区大栅栏街道西河沿街186号,紧邻南新华街和前门西大街。原名银钱号公会,1928年创立,1933年改为银钱业同业公会,1935年炉房公会并入,改称钱业同业公会。同业集资购得此处房产重建,1941年5月落成完工。1946年并入北平市商会。
今年年内,钱业同业公会将实现开放,建成古玉博物馆。
宜兴会馆
校尉营胡同44
未来将建成文化展示中心
宜兴会馆位于西城区天桥街道校尉营胡同44号,原为清光绪年间两任顺天府尹周家楣故居,其去世后,顺天府民众感戴其德政,集资将其故居扩建为宜兴会馆新馆,并在馆内设立祠堂。周家楣生前大力参与并促成修纂刊印《光绪顺天府志》,至今仍是研究北京史地必不可少的实用文献。
目前宜兴会馆正在修缮中,未来将建设成为宜兴会馆文化展示中心。
【东城】
颜料会馆
青云胡同22
活化利用
“会馆有戏”每周上演
颜料会馆坐落在前门三里河畔、青云胡同22号。明清时期实行科举取士,每到会试期间,大量举子涌入北京,由同籍人在北京所设立的会馆便应运而生。明代中后期,来自山西省的颜料、桐油商人建造了颜料会馆,距今已有400多年。
春暖花开,周末午后,北京小百花越剧团携经典剧目《红楼梦》在有四百多年历史的颜料会馆精彩开演。2021年10月起,东城区对颜料会馆等一批会馆旧址进行活化利用,打造“会馆有戏”惠民文化演出,一批批“小而美”“小而精”“小而雅”的演出每周常态化上演。
几百年间,伴随历史变迁、社会动荡,颜料会馆逐渐破败。为留住会馆历史,2009年,东城区腾退了居民住户,拆除了私搭乱建,对颜料会馆进行保护性修缮。
会馆留住了古韵,也奏响了新声。如今,颜料会馆每周都有文化演出,例如大逗相声、沉浸式北京曲剧《茶馆》《南城记忆之“老门神”》等,还有“粉墨登场”京剧妆容研习实践活动等。详情可通过“颜料会馆”官方微信公众号查看。
临汾会馆
西打磨厂街105
感知历史
了解北京会馆文化
临汾会馆始建于明代,距今逾400年,由山西临汾五行商人共建,整座院落为三进四合院,山西民居特色十足。
西打磨厂街105号,前门草厂三条与西打磨厂街交会处,一座古朴的灰色小楼,是400岁“高龄”的临汾会馆。
2015年至2017年,腾退30多户居民后,东城区坚持原材料、原工艺、原结构、原布局,对曾沦为大杂院的临汾会馆进行修缮保护,建成“北京会馆文化陈列馆”,并对外开放。如今,走进馆内,仍能从多处遗存中感知历史的温度。对此,北京会馆文化陈列馆馆长、临汾会馆馆长张勇如数家珍,“第一进院落门楣上,是民国二十六年的‘紫气东来’木匾。第二进院落的中殿有一组镇馆之宝,是留在东、西山墙上清乾隆、光绪年间的四块石碑,上面的文字讲述了当年牙行和商会之间的斗争。”如今,临汾会馆常态化对外开放,并不定期上演“会馆有戏”惠民演出,市民可前往观看。
韶州会馆
草厂二条2
以茶为媒
投资兴业联络乡情
韶州会馆始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历史上曾为广东省韶州府旅京人士在京建立的同乡试馆,距今已有155年。
2024年1月,位于前门东草厂二条2号的韶州会馆迎来广东省韶关市茶文化产业代表——韶关白茶进驻,韶州会馆将打造以乡情联络为主的茶文化空间。
2022年,韶关市对韶州会馆进行了修缮和布展,会馆占地面积480平方米,于2023年5月开馆。
穿过门廊,步入韶州会馆院内,正房、东西厢房、倒座房修葺一新,中间一株大槐树。正房是韶州文化展厅,常设“古虞名郡 风度韶关”主题展览。
入驻厢房的韶关白茶品种,正是最具代表性的“红山银刀”。韶关市相关负责人说,“希望以茶为媒,让韶州会馆成为各界到韶州投资兴业、联络乡情的在京重要平台。”
台湾会馆
大江胡同114
修复扩建
两岸交流重要平台
1890年前后,为方便台湾举人来京赶考,台湾官员和在京台湾乡绅购建会馆。1905年科举制度废止后,北京台湾会馆逐渐成为台湾同胞在京城聚会、落脚的场所。
北京台湾会馆位于东城区前门东大街大江胡同114号,拥有130余年历史,是中国大陆唯一一座台湾会馆,也是两岸交流的重要平台。北京台湾会馆自古以来就是台湾同胞在京暂住、聚会、联谊的场所。北京台湾会馆自2009年开始启动修复扩建,从最初540平方米的两进四合院,扩建为地上、地下两层建筑。2010年5月7日,北京台湾会馆重张,分为京台交流展示区、贵宾接待区、多功能会展区和民俗文化体验区四个区域,总建筑面积3800余平方米。
内容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