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把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产业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物质基础和财力保障,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实现乡村振兴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的发展,就要以新发展理念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引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为农业现代化增动力、添活力,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即通过科技创新和改革创新驱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这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在科技创新方面,一要补短板。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既要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加大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又要大力实施关键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推动标志性机具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二要固底板。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继续有力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夯实农业基础,达到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于6.5亿吨约束性指标,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稳住农业基本盘。三要锻长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农业强省种业创新和农机制造优势,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业生产稳产高效。在改革创新方面,要稳步推进乡村改革的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一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地立足自身特色优势,做精做优,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构建扶持小农户发展的政策体系,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特色产业格局,打造乡土特色品牌,收获特色产品效益。二是构建农业科技支持体系。整合各级各类优势科研资源,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强国建设。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创新新兴技术推广模式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三是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尊重基层和农民首创精神,在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等方面,充分调动农民参与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强化乡村治理体系,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活力。
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要遵循协调这一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从宏观上说,一要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即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处理好乡村资源保护与乡村资源利用的矛盾,具体来说是乡村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的平衡发展问题,促进产业系统、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的耦合优化。二要做好中央财政对主产区的纵向利益补偿、粮食生产区与主销区的省际横向利益补偿的协调,立足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三要统筹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生态产业化、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协同推进。从中观上说,一要重视乡村与乡村的协调,引导乡村治理主体和经营主体细分市场、错位发展。二要处理好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种养加一体、产加销贯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树立“大农业观”,形成内涵丰富、类型多样、错位发展的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三要处理好单一的粮食生产和多元化的农产品生产之间的关系,树立“大食物观”。从微观上说,一要保障好政治权力主体(基层党组织)、行政权力主体(基层政府)和自治权力主体(村委会)这农村三维权力主体之间的协作机制。二要协调好新型农民、新型社会组织、龙头企业等乡村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三是平衡好治理权力和治理权利这两种治权的关系,形成乡村振兴合力。四是根据乡村的自然禀赋、发展定位、政策合力,做好农业、农产品空间和城镇化、工业化空间的资源配置协调,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要使乡村产业既有“绿色”颜值,又有“金色”价值,就要不断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在产业生态化方面,要大力推进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第一,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大绿色生产技术投入。保障耕地质量,着力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食及重要农产品的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依靠科技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增产增收和绿色安全,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第二,加快推进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实现农业生产和污染治理的减排降耗。支持并推广秸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发展种养循环农业,使用生物防治、有机施肥等手段,推动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实现增产不增污,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污染防控率,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三,发展智能化、清洁化农产品加工业,构建农业绿色发展增值链。在产地绿色化的基础上实现产品优质化,充分发挥加工业对乡村产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重点打造绿色安全优质的产品生产与销售基地的金名片。在生态产业化方面,要推动自然资源向自然资本的创造性转化和高质量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宝贵财富和最大优势,乡村要依托自然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利用“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态资源,统筹部署自然山水、农田地域、产业布局、民俗风情,把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要素,按照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原则,激发绿色发展新动能。对绿水青山进行产业化开发和经营,如农旅融合、康养农业等,实现乡村产业从生产走向生态、生活功能的拓展,盘活生态资源,构筑“金山银山”,实现生态资源保值增值,让绿水青山成为农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点。
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建立开放的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广泛联合各种要素,多业态打造、多主体参与、多机制联结、多要素发力、多模式推进推动乡村产业开放发展。一方面,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树立对农村第一产业的开放发展思维,实现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衔接产加销环节,不断激发第一产业“接二连三”的增值效应,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和生产体系,促进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加强农业与加工流通、休闲旅游、文化体育、科技教育、健康养生和电子商务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对外合作经营,发挥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从而克服集体内部资源要素不足的困境,努力助推乡村产业兴旺,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要渐进式推进扩大农村开放性的改革,由点及面开展集体经营性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坚持集体所有制基础上适度扩大集体产权开放性,城中村、城郊村和经济发达村等有经营性资产的村镇可先行改革,进一步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政策和投融资模式,明确改革路径,细化推进步骤和时间节点,积累改革经验后进行推广。各地要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趋势,促进城乡各种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开放视野探索多种发展路径和方向,因地制宜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并分类有序推进,逐步扩大农村开放性畅通城乡经济循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既要明确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强化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又要以开放的态度进行市场化运作和多元化发展,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畅通城乡经济循环。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农民作为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建设者和直接受益者,让农民全过程参与乡村产业建设,既是对农民主体地位的尊重,又能充分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实现乡村产业的共建共享。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就要充分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和物质利益。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全部工作中的组织基础和根本保障,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的战斗堡垒,提升党组织组织力,发挥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领导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另外,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基层自治组织发挥引领作用,不断探索农民自治新的实现形式,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激活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二要进一步推进乡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制度、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在落实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鼓励通过出租、合作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进一步盘活利用农村资源资产,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成村集体与农民“联产联业”“联股联心”。将土地流转的焦点更多转向公平,要通过量化到人、确权到户等手段,落实集体经济成员的产权界定和利益分配,使农民在务农和外出务工收入的基础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多措并举为村级和村民提供稳定及多元的收入渠道,实现村富民强。三要建立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的统筹规划,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协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和积极探索联农带农机制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创建区域公用品牌、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等带动小农户共同发展,让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富裕提供机制保障,让农户获益度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大,让广大农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杨臻煌:福建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陈冠南:福建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