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被赋予了极高的战略地位。乡村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支撑和引领。教育不仅承载着传授知识的功能,更是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乡村教育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石,通过提高乡村居民的教育水平,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就业技能,进而提升乡村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增强乡村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了充分发挥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高校要以乡村教育振兴为引擎,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教育理论,通过加强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为乡村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乡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乡村教育振兴是为了解决农村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教育公平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而推出的一系列综合性的计划或行动。其核心目标是通过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和改革力度,全面提升乡村学校的教学质量、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推进教育现代化,以教育的力量激发乡村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实现乡村的全面发展和繁荣。乡村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是乡土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它既包括正式的学校教育,如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等,也包括非正式的教育活动,如社区教育、家庭教育等。其“乡土性”蕴含于乡村教育与乡村社会的天然联系之中,是从乡土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孕育而出的。乡土文化中的思想意识、审美情趣、村规民约、话语体系、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都蕴含着独特的乡村人文地理特征和乡土文化内涵。而推进乡村教育振兴,需要从教育投入、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现代化以及促进教育公平等多个方面,共同推动乡村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新农村建设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它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内容涵盖多个方面:首先,经济建设。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这包括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整体经济实力。其次,文化建设。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农村文明新风,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再者,社会建设。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最后,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强农村环境治理,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推动。通过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乡村教育振兴能够培养大批具有中等和高等职业技术的人才,这些人才可以推动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促进农业产业化、农民职业化和农业专业化。这不仅提高了农业的技术含量,还有助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进而促进乡村产业的兴旺发展。第二,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教育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深度的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教育,乡村学校可以引导农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美丽乡村。这种教育方式的推广,有助于提升农民的环保意识,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第三,改善农民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乡村教育振兴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职业技术水平,促进物质生活的富裕,还可以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有助于实现农民的全面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第四,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乡村教育振兴有助于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促进教育公平。通过提高乡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可以为农村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帮助他们实现人生价值和梦想。第五,夯实乡村振兴根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乡村教育振兴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通过培养更多的人才,乡村教育可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乡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第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乡村教育振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升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的工作,乡村教育可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因此,要高度重视乡村教育振兴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力支持。
乡村教育振兴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引擎。因此,要采取有效策略,推进乡村教育振兴。通过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培养本土人才,既可以提高农民素质,也能够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加大乡村教育资金投入,优化乡村教育资源配置。乡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这制约了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因此,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分配,促进教育公平,确保所有乡村孩子都能享有平等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第一,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教育事业,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联动机制,促进教育发展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通过社会各界参与乡村教育的改善和发展,培养乡村发展所需的人才,促进乡村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第二,加大乡村教育资金投入。政府应在教育经费预算中增加农村教育的比重,确保农村学校有足够的教育经费用于改善教学设施、提升教师待遇和开展教育活动。要设立农村教育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村学校的基建、设备更新和教学改革等项目。第三,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应积极出台农村学校基建政策,改善校园环境,提高教学设施的质量。例如,投资建设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室和图书馆,为乡村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整合乡村教育资源,将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农村学校,为乡村教育创新提供物质基础。第四,推进优质资源共享。应与教育出版社、高等院校等合作,开发适合农村学生的教材和教学资源,确保教学内容贴近农村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整合各类教育资源,鼓励学校之间建立资源共享合作关系,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互通有无,让乡村孩子能够接触到更广阔的知识领域。第五,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政府要组织设置一些与农村职业发展相关的教育和培训课程,帮助农村青年和成年人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加强乡村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乡村教育的现代化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要加快乡村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强化对农村学校教师的信息化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信息化素养。首先,加强信息化设施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要增加网络覆盖和设备配备,确保农村学校拥有良好的网络环境和计算机等硬件设备。例如,探索利用无线网络、移动终端等技术,解决农村学校线路受限和设备缺乏的问题。构建信息化教学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习工具,使农村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接触到更广泛的教育资源。其次,推进信息化师资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相关部门应定期组织农村教师进行信息化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和教学应用,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要组建专门的师资团队,为农村学校提供信息化教学资源和指导,帮助教师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工作,确保乡村学生能接受到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再者,加强信息化多方合作,共同推进教育信息化。要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多方合作,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学校提供教学场所和设备,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社会组织提供相关资源和服务。鼓励企业与农村学校建立合作关系,提供技术支持和实习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最后,加强信息化评估监督,确保教育信息化实效。要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定期对农村学校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和发展状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加强对教学信息化的监督,确保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不断更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加强乡村职业与成人教育,提升乡村居民就业能力。针对农村地区实际需求,应重视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为乡村居民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就业渠道,为他们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和平台,增强他们的职业技能和再就业能力,为乡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为新农村建设注入发展动力。首先,完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体系,提升就业能力。针对农村地区成人学习者的特点,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应更加注重实践性和实用性。课程设置应与当地产业需求和就业市场紧密对接,以便学习者能够学以致用。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方式,为学习者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职业需求。其次,落实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提高农民内在培训需求。应完善劳动技能晋升培训补贴政策,激发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通过政策引导,使农民由“要我培训”向“我要培训”转变,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我职业认知意识。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的乡村居民,提供个性化的职业技能培训方案。这可以包括农业技术、手工艺、电子商务等多方面的培训内容,以满足多样化的就业需求。最后,加强就业指导与创业支持,提升就业率。要完善流动人口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和就业指导服务。帮助农民了解国家劳动就业政策、职业岗位群技能要求及就业形势,并进行求职技巧与就业心理等指导。鼓励和支持乡村居民自主创业,提供创业培训和资金支持。通过培育创业带头人,带动更多人实现就业增收。
创新乡村教育模式方法,培养乡村孩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乡村教育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引入项目式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新型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首先,创新教育模式与方法。要引入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成长。例如,开展农业科技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其应用能力。应实施个性化教育,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其次,加强与外部的合作与交流。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或指导,提升乡村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专业能力。要组织乡村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展览等活动,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自信心。最后,培养乡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乡村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科技创新俱乐部、手工制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让他们学会协作与沟通。培养乡村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持久的发展动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乡村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石,乡村教育不仅承载着传授知识的使命,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通过提升乡村居民的教育水平,培养创新能力和就业技能,乡村教育在提升乡村经济竞争力、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及增强社会凝聚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农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旨在实现农村的全面现代化和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在这一进程中,乡村教育振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推动其全面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培养新型农民、提升农民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乡村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和智力支持。因此,乡村教育振兴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它对于提升农民素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只有高度重视乡村教育振兴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推进,才能为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
(邱柳,沈阳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