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今年3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移动互联网已经深刻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成为青年学生学习与成长过程中必备的“信息资源库”“通讯交流工具”和“娱乐社交平台”。被各类交互平台和大量网络信息环绕包围的青年学生,其网络素养水平时刻接受着考验。乡村振兴是我国当前和未来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它旨在激活农村经济,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构建美丽乡村。而在这一伟大征程中,大学生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他们拥有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创新的精神,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网络信息日益成为农业生产、销售和推广的重要渠道的今天,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对于乡村振兴尤为关键。网络素养不仅是个人必备的基本能力,更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网络素养是伴随网络社会对现实社会的影响愈发显著,而逐渐形成与发展的概念。通常,良好的网络素养是指“数字公民”在网络空间中展现出的合理判断、理性评价、高效运用、主动辨别、科学传播以及维护道德规范等方面的能力。大学生群体普遍好奇心强、个性鲜明、追求潮流、渴望表达,但社会阅历较少,理性思维和反思意识也尚有提升空间,需通过教育和引导提升网络素养。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网络认知素养。指理解网络的特征,认识到网络普及和数字化快速发展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造成的变革性影响,以及对青年个体发展的积极意义,在融媒体环境下坚持正确的网络态度和行为。二是提升网络技能素养。指准确把握网络的工具属性,能够对纷然杂陈且高速流转的信息进行甄别和筛选,善于利用网络科技和信息解决实际问题、高效完成任务、创新思考方式,而不因信息过载而出现焦虑与迷茫,同时能够冷静辨别和主动抵御不良信息的侵扰。三是提升网络自律素养。指在融媒体环境下,虽然音视频的技术创新以及基于推荐算法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使网络的吸引力和诱惑力更进一层,但仍能够按需合理控制、约束自身使用网络的动机和行为。四是提升道德法律素养。指能够自觉维护网络空间道德秩序,以实际行动切实维护网络法治环境。五是提升网络安全素养。指掌握网络安全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能够识别、研判和化解潜在隐患,并通过诚实守信、健康文明的网络行为,助力构筑安全稳定的网络生态。大学生网络素养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它要求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既能够有效地获取信息、利用资源,又能够遵循道德规范、维护网络秩序。这种素养对于大学生在数字时代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深刻影响着乡村产业振兴、文化建设和治理现代化的方式、效率与深度。首先,促进乡村信息化建设。作为新时代的代表,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和网络技能。通过提升他们的网络素养,可以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乡村信息化建设中,推动乡村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其次,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现代商业活动的重要平台,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市场信息和商机。提升他们的网络素养,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电子商务、农产品网上销售等活动,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再者,助力乡村文化传播。网络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和学习先进的文化理念和传播方式。提升他们的网络素养,可以让他们成为乡村文化的传播者,推广乡村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最后,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网络可以为乡村治理提供新的手段和方法,提升乡村治理的效率和水平。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治理理念和技术,提升他们的网络素养,可以让他们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为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贡献力量,助力乡村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培育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提升个人能力的需要,更是推动乡村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培育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有效路径。
强化教育引领,彰显高校网络素养培育主阵地作用。一是唤醒青年时代担当。将网络素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厚植“三农”情怀,并引导学生从“网络强国建设”的角度思考新形势下的青年担当,积极践行网络安全观与总体国家安全观。二是提升网络应用技能。及时回应学生关于新兴网络技术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网络信息的高效收集、甄别和处理能力,结合模拟实践和案例分析,重点锻炼学生在助力乡村振兴的目标下,对网络信息的深加工和转化利用能力。三是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选聘和建设结构丰富、能力多元、视野开阔的高水平网络素养师资队伍,通过系统培训、跟踪测评和引进网络科技企业资源,确保教师队伍在信息技术快速迭代的背景下持续保持较高的网络信息素养和服务乡村能力。
通过激励自我管控,塑造审慎理性网络行为习惯。一是以理性思维增强“免疫力”。通过探讨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系统观察、理性判断、辩证分析实际中的网络问题,掌握甄别筛选和主动验证信息的方法技巧。二是以道德为标尺强化“约束力”。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滋养良好道德认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正确价值追求,用网络法治教育明晰法律底线和行为边界,引导学生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明礼知耻,理性表达,自觉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和生态环境。三是以知行合一彰显“行动力”。鼓励学生活用资源、善借外力、巧用平台,主动依托融媒体宣传风土人情和乡风民俗,讲好中国乡村故事,凝聚青春正能量,以实际行动倡导网络文明新风尚。
通过规范网络环境,多方共筑风清气正网络空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当今青年学生深度浸润在网络空间中。网络环境优劣对学生网络素养培育具有重要影响。一是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网络空间正面导向。网络是先进文化传播发展的载体。先进文化是网络正能量的动力源。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责任担当,整合新媒体传播优势,通过呈现优质作品、树立先进典型、推广网络成果等方式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丰富和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需求,也为网络空间注入了昂扬向上的活力与能量。二是要持续优化社会监管体系,推动网络空间长效净化。一方面完善细化法律法规,增强警示作用,并为治理网络问题提供依据。另一方面用好技术监管手段,消解潜在风险。注重维护好乡村文化形象,推动其借助互联网融入主流文化,获得更广泛的关注。
整合宣传矩阵,强化高校网络文化阵地建设。一是强化育人载体建设,开发网络素养教育内容。发挥学校官微、校报、网站以及新媒体矩阵的功能,结合学生的成长环境、兴趣偏好、个人需求和情感共鸣点,设计开发融合短视频、图文和动画等多种形式的网络素养教育产品,引导正向热点,促进互动交流,在寓教于乐的同时提升学生网络素养水平。二是打造文化活动品牌,创设网络素养践行契机。依托“第二课堂”平台,组织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网络文化节、新媒体作品评选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网络文明实践。三是培树校园骨干,依托朋辈引领传播正能量,同时,利用朋辈互助,关注学生网络行为动态和心理健康情况,及时排查疏解隐患问题。
注重实践养成,依托服务乡村促进知行合一。鼓励青年学生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在实践中检验和增进自身网络素养。一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高效性和广泛传播性,巧妙运用粉丝经济的模式,提升乡村农产品的曝光度,扩展销售渠道,有效带动乡村农产品的在线销售,助力乡村经济发展。二是利用融媒体平台,制作推广优质音视频、图集、漫画、H5等网络作品,宣传弘扬乡村发展历程、风土人情、传统民俗、特色文化、自然风光和新风正气,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依托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进一步促进大学生涵养“三农”深厚情怀,强化“懂农业、懂农村、爱农民”的意识和担当,并将自身的网络素养与专业能力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坚实动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素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网络素养将直接影响到乡村发展的速度与质量。通过提升网络素养,大学生们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推动乡村信息化建设,助力农产品电商发展,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甚至参与到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进程中。随着越来越多具备高网络素养的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事业,我们的乡村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美丽化、农民富裕化的宏伟目标将指日可待。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迎接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作者:石家庄学院,井影 讲师、杨寅红 政工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