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叶楠:奋楫笃行 履践致远——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十年回顾与思考
首页> 专题频道> 北京印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历史文化名城 > 正文

叶楠:奋楫笃行 履践致远——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十年回顾与思考

来源:北京印迹inBeijing2024-06-04 10:04

叶楠:奋楫笃行 履践致远——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十年回顾与思考

叶楠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规划所所长

 

首要经验

依托完善的规划实施体系确保名城保护要求落实

  回看北京这十年间的历史文化保护成果,硕果累累、成绩斐然。一方面得益于全社会对名城保护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另一方面,也是我认为是最值得复制推广的一个经验,那就是得益于一套系统、完善的规划实施体系,确保名城保护要求不落空。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2014年,北京市启动了新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并于2017年9月获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总体规划成为牵引城市各个方面的纲领性文件,“规划牵头”成为我们在各级会议上最常听到的专有名词。借助总体规划在城市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全市各区域、各层级国土空间规划中都会专门设立名城保护章节,关于名城保护的理念、目标与要求也随之逐层落实,并得到了更广泛的共识。这十年,北京名城保护进入了“黄金期”,不论在政策法规制定、财政资金投入,还是媒体宣传、公众参与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我们这些规划师来说,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工作好干了,因为全社会都对名城保护工作给予了更多的理解和认同。

  二是把顶层设计与底层实践相贯通。完成总体规划批复后,北京市委、市政府就迅速召开了规划实施动员和部署大会。我们的工作重点也随之发生变化,迅速转到规划实施体系的搭建中。我们开始参与总体规划实施工作方案的编制、行动计划制定、实施项目策划、实施细则研究这些“非常规”业务工作,见证总体规划要求由上至下逐层分解并传导到各实施项目的全过程。同时,总体规划搭建的体检评估机制又打通了从下至上的路径,确保在底层实践中的经验、问题能够有效反馈回顶层设计上,即下一阶段的规划实施任务、计划的制定都将体检评估结论作为重要依据。如此上下贯通的规划实施体系,必能最大程度确保名城保护要求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得到持续落实。

 

重要成果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念与要求得到完善提升

  经过四十余年的实践,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念与要求一直在不断完善,并在近十年得到了大幅提升,尤其在保护对象、保护方法等方面有所突破,对保护传承的目标理解得更加深入,为擦亮北京历史文化金名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是对整体保护的认识更加全面,应保尽保的对象在时间、空间、类型上都有所拓展。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关键词》中,我们给“整体保护”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以系统思维对保护对象、依存环境及活态遗产和社区结构等实施全要素保护和全过程保护,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具体来讲,时间上,更加强调历史记忆的连续性,强调完整保留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发展印记, 时间线涵盖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180多年的近代史、100年的建党史、70多年的新中国史以及40多年的改革开放史。比如,于2023年3月全线贯通的“进京赶考之路(北京段)”就是100年的建党史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

  空间上,从北京市域拓展到京津冀区域,积极促进区域历史文化保护的交流与合作,共同维护和发展区域“文化网络”。十年间,长城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在统筹北京市域保护的同时,也成为了京津冀协同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抓手。2022年,京津冀三地人大同步立法,通过了关于京津冀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决定。最近,在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首规委办)、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名城委办)统筹协调下,三地密切合作,发布《京津冀地区主要历史文化资源分布图》,用一图说明京津冀地脉相接、人缘相亲、文化同源的紧密联系,更体现出京津冀协同保护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类型上,通过越来越全面、深入的价值挖掘,有更多具有保护价值的遗存得以保护,新增历史建筑、传统胡同、历史街巷、传统地名、革命史迹等保护类型,形成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十一类保护对象。近年来,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扩充显著,1056栋(座)历史建筑、1157处传统地名、188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陆续公布,应保尽保的保护理念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二是不求所有,但求所保,向社会开放。《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中明确,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是全社会的责任,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义务,这就把保护主体扩大到了全社会。因此,对于文物、历史建筑等的保护传承利用,不以产权归属作为对文物等保护对象履行保护义务的前提,提倡产权人、使用人和有关方面共同做好保护工作,并鼓励能够向社会开放。2023年,经过首规委办、北京市文物局的多方协调,承载着中国180余年厚重的近代史,有重要的展示、教育意义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中的海军部旧址部分,实现周末面向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高校院所等开放预约参观。中国社科院作为管理使用单位修缮文物、整治院落环境并提供专业讲解。虽然一周仅开放两日,但对该文物历史价值展示阐释而言,已走出了关键的一步,并真正践行了“不求所有,但求所保,向社会开放”的保护理念。

  

重大课题

探索建立保护传承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良性闭环

  随着北京进入城市更新深水区,如何讲好历史文化故事、用好历史文化空间,更好、更有效地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并借助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势能推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实现良性发展闭环,是我们这些从事名城保护的规划工作者面对的重大课题。

  第一,要加强价值解读与文化传播。一方面,要依托好北京的专家智库优势,不断挖掘历史价值。我们院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陈同滨团队共同编制的《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规划》,对北京为什么是“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有力见证”进行了系统解读,并希望通过所搭建的保护传承体系,能够推动北京围绕历史文化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利用好首都的媒体平台与公众力量,组织开展面向不同群体、不同形式的科普宣传工作,传递保护理念,讲好北京故事,让更多的公众成为名城保护的一员。

  第二,要不断完善名城保护规划管理的工作闭环。一方面,要将保护理念与要求逐层分解细化,并加强解读引导,确保无损传导至每一处实施项目。另一方面,要持续将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以体检、评估等各种形式进行反馈,推动政策机制完善与保护利用措施优化。如今,北京名城保护工作的关注点已从确定保护对象调整为对保护对象的合理有效利用,这就更需要将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衔接好,统筹解决好政府、社会和个人在权利、责任和利益之间的关系,确保名城保护规划管理工作闭环的形成。

  第三,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以来我们更关注具有保护价值的物质空间的活化利用,但无论是哪种规模、形式的空间,归根结底都是要将恰当的人与活动置于其中。而绝大多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技艺、传统剧目、传统习俗等天然就是人与活动的结合体,是活着的历史文化要素,完全能够成为一些有保护价值物质空间活化利用的内容素材,进而实现物质与非物质遗产的协同保护利用传承。东城区颜料会馆内经典传统剧目演出、民族乐器制作展示等就是将会馆文化价值充实、延伸的好招、妙招。未来,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特色及传承状况,为其匹配展示空间、策划互动形式、打通传承路径,我们规划工作者可以发挥更多的作用。

  案例1

  东城区颜料会馆

  案例简述:

  颜料会馆位于东城区青云胡同,由山西省颜料、桐油商人建于明代,在历史上是一处集祭祀与观戏“功能”为一体的汇聚之所,经腾退修缮后,400年的老戏楼重焕时代活力,2023年4月荣获东城区首批演艺新空间认定。

  创新亮点:

  东城区依托会馆资源不断探索活化利用新方式,2021年10月,“会馆有戏”项目在腾退更新后的颜料会馆鸣锣开演。颜料会馆打造曲艺演出新IP,主打“民乐+”的创意编排,融合京剧、唢呐、舞蹈、杂技等演出形式,展现了多元融合的艺术发展趋势、时尚元素与历史积淀的结合,突出了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彰显了会馆文化的勃勃生机。

  实施成效:

  颜料会馆致力于打造“小而精”“小而美”“小而雅”的文化演艺空间,让以会馆为代表的历史建筑重新焕发光彩,形成会馆长效运营机制,促进文化空间与文化内容资源的有效对接,推动文化消费新场景激活传统历史街区,满足市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彰显会馆文化的新时代价值,更好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公众反馈:

  “能够在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戏台上演出,我感到十分荣幸。在这个充满历史底蕴的戏台上,很多前辈艺人们登台献艺,这也激励着我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者。”——演艺工作者

叶楠:奋楫笃行 履践致远——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十年回顾与思考

图片来源:颜料会馆

  

最新变化

北京新版《名城条例》实施三年来的新动态

  近期,在市名城委办的组织下,我们开展了名城保护专项评估工作。总体来看,在落实《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这三年来,北京名城保护工作立足“四个中心”战略定位,不断突出首都特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持续散发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和风采。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政策机制逐步完善。随着名城保护工作整体纳入首都功能建设体系框架后,名城委办力量显著增强,通过首规委办会议机制协调破解多项重点难点问题,陆续出台多项配套政策和管理细则,在文物腾退、历史建筑保护、土地征收、资金支持、公房管理等方面均有所突破。比如,2023年底实施的《北京市历史建筑规划管理工作规程(试行)》,对方案审批、行政许可、规划验收、监督检查等全流程多项工作进行了规定,进一步健全了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政策体系。

  老城、三山五园地区保护实施成效显著。尤其是核心区文物腾退和环境整治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疏解提升、减量发展与老城保护三者共赢局面。比如,社稷坛、太庙、先农坛等重点文物借助中轴线申遗保护契机,实现核心区域内市属机关单位办公用房全部腾退。国家话剧院高层住宅、积水潭医院新街口院区新北楼、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多层住宅等建筑顺利完成降层改造,鼓楼与景山万春亭互眺、“银锭观山”等若干经典视廊再现清晰、舒朗的视觉景观。

  案例2

  北海医院和东天意市场降层

  案例简述:

  1958年,京工友谊时装厂成立,是新中国首家大型女装专业生产厂。项目主体建筑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京工友谊时装厂车间厂房改建而成,后作为天意市场和北海医院经营使用。为落实北京中心城区城市减量提质发展、持续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要求,2020年《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批复后,组织开展天意市场和北海医院降层改造工作。

  创新亮点:

  ①该项目是全市落实《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的第一个降层项目,也是恢复中轴线景观视廊的第一个拆除项目,是贯彻落实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将有力促进老城整体保护和中轴线历史风貌保护;②织补街区风貌,丰富中轴线文化。项目降层后启动恢复性修建,设计方案遵循核心区控规要求,以降规模、降高度、恢复历史街区风貌为目标进行编制。降层改造后,建筑内部具备现代化使用功能的同时,延续中式建筑的风格,建成与中轴线传统文化相配套的文创办公空间。

  实施成效:

  降层后建筑由6层23.7米降至2层檐口高度8.7米,地上建筑规模减少至3858平方米,减量约44.9%,适当增加地下空间,消除对鼓楼与景山万春亭互眺景观视廊的影响。

  公众反馈:

  “这里曾经是我们的儿时回忆,如今我们走过这条大街时又是一番新景象,为首都风貌贡献了新力量。”——周边居民

叶楠:奋楫笃行 履践致远——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十年回顾与思考

图片来源:北京西城

  三条文化带逐渐成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新标识。随着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一期、路县故城遗址公园陆续完成建设,大运河京冀段全线62公里实现通航,以及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大文化建筑”正式对公众开放,城市副中心的文化内涵依托大运河文化带得到深入挖掘与展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箭扣、将军关等长城重要点段的保护修缮、考古发掘顺利推进,2021年长城保护管理被世界遗产组织评为示范案例。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在永定河综合治理以及琉璃河遗址保护方面取得标志性成果,永定河全流域26年来首次全线贯通入海,琉璃河遗址的重大考古新发现则首次从出土文献角度证实了北京地区3000年建城史。

  案例3

  箭扣长城修缮工程

  案例简述:

  怀柔区箭扣段长城是北京长城“惊、险、奇、特、绝”的典型代表,此前因自然侵蚀、人为破坏等原因,造成砖石松动,敌台出现裂缝和鼓胀,墙体多处坍塌,严重危及长城本体结构安全。2016年6月,北京启动箭扣长城一期抢险修缮工程,截至2021年,箭扣长城共开展四期抢险修缮工程,包括墙体3880余米、敌台22座,“最小干预”理念和原则得到贯彻。

  创新亮点:

  ①箭扣修缮工程严格按照“不改变原状,最小干预”的原则,不断改良修缮工艺,严格控制修缮范围,限定保护措施;②植入科技手段,引入数字建模技术,通过无人机和人工配合,采集海量数据,建立三维数字模型,精准制定修缮方案。

  实施成效:

  2020年5月,箭扣长城修缮项目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全国首个长城保护修复实践基地在箭扣长城脚下挂牌成立,箭扣长城修缮工程成为全国砖石长城修缮工艺标杆示范工程。

  公众反馈:

  “在箭扣长城既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又可以领略历史沉淀。兼具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古长城,是我们非常喜欢的风景。” ——游客

叶楠:奋楫笃行 履践致远——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十年回顾与思考

图片来源:《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优秀案例汇编集(2013年—2022年)》

  案例4

  路县故城遗址保护规划及考古遗址公园规划

  案例简述:

  西汉路县故城遗址位于通州区潞城镇古城村,是2017 年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过程中发现的一处地下遗存,其文物价值对中国北方、北京及通州都具有重大意义,本规划以历史价值挖掘为基础,重点解决“怎样保护历史遗存”以及“建设一个怎样的考古遗址公园”两大问题,实现复杂条件下保护规划与城乡规划的两规合一。

  创新亮点:

  ①科学明确保护核心对象与关键区域,推动遗址抢救性保护,为副中心控规调整提供重要依据;②变被动保护为主动规划,将遗址保护融入城市建设,强调保护第一、传承优先,全面统筹遗址保护、考古发掘、文化体验、生态建设、景观美化等多方需求与目标,在确保遗址得到保护的同时,实现对副中心城市功能的补充与完善;③加强专业统筹与技术创新,以创造性手段解决遗址保护与内涝外排、景观营造三者间的问题;④制定动态、分期实施计划,最大程度提升规划编制的适应性,确保考古遗址公园与周边城市建设发展动态协调推进。

  实施成效:

  目前,路县故城保护展示工程持续推进,2024年将向社会开放。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一期已经建设完成,正在开展二期绿化工程。由此,路县故城城址成为北京地区首个在城市基本建设考古中完整保护下来并建立遗址公园的大遗址。

  专家点评:

  “建在通州区唯一秦汉遗址上的路县故城遗址公园,是独一无二的。”

叶楠:奋楫笃行 履践致远——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十年回顾与思考

图片来源:《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优秀案例汇编集(2013年—2022年)》

  北京历史文化保护的守正创新态势逐步增强。通过系统谋划,31处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串珠成链,28公里长的“进京赶考之路(北京段)”全线贯通,揭开了北京革命文物集中连片整体保护传承利用的新篇章,更成为热门红色文化打卡地。东城区探索在文物中引入新文化、新业态,形成“古建+音乐”“古建+戏曲”“古建+文娱”等文物活化利用新模式。去年年底修缮后的宏恩观已变身“观中”中轴线文化博物馆,成为涵盖数字艺术展、宏恩观历史展、中轴线主题邮局、书店、文创商店等内容的市民文化空间。西城区创新社会参与文物活化利用模式,以“揭榜挂帅”方式为两批16个文物建筑公开招募运营服务机构,吸引有情怀、有专业、有实力的社会机构参与到文物保护利用中,并首创文物建筑信用融资。海派百年建筑泰安里变身为文化艺术中心,并迅速成为市民和游客热门打卡地和周边居民活动的好去处。

  

最终目标

推动遗产与遗产地居民相互依存、和谐共处

  历史文化保护最有效的手段是传承,传承最有效的载体就是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与遗产地居民相互依存、和谐共处的关系,让居民共享遗产保护带来的综合收益,是历史文化保护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也最考验遗产地政府治理城市的水平。

  钟鼓楼是北京中轴线申遗遗产点之一,当登上钟鼓楼四下眺望,所看到大片绿树掩映下的青灰色屋顶,是北京历史文化街区最典型的景观特征,也是烘托钟鼓楼宏伟高大形象的重要基底。为此,2021年,东城、西城区政府启动了钟鼓楼周边申请式退租和街区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通过房屋修缮、人口降密以及街巷和院落环境提升,实现街区居住质量的提升,并通过整治传统建筑屋顶和院落中影响景观协调性的临时建筑或空调、热水器等设施的位置,达到保护并延续鼓楼向周围区域眺望景观完整性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五立面的整治中,通过与养鸽户和邻居共同参与,改造出更美观、实用的鸽舍,留住了很多人记忆中的北京声音鸽子哨,更保持了历史文化街区的生活延续性。

  除此以外,结合老城历史格局棋盘路网的保护,这几年陆续实施了平安大街、崇雍大街、地安门外大街、鼓楼西大街等林荫街巷、慢行系统建设及重要节点整治,在提升街巷历史氛围的同时,也为百姓提供了健步悦骑的出行体验。

  案例5

  鼓楼西大街整理与复兴计划稳静街区公共空间提升工程

  案例简述:

  鼓楼西大街位于西城区什刹海北岸,是元大都留下的唯一一条人为规划的斜街,至今已近800年。街道周边文物古迹众多,两侧保留大量古槐绿树成荫,景观环境古朴优美,周边建筑以传统四合院为主,集中体现北京老城的城市风貌特色。

  创新亮点:

  ①考究鼓西大街沿街房屋原始规制及做法,“一户一策”精细设计。②保留和恢复胡同内原有文化元素,重新恢复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砖、老门、老门鼓石等,体现传统古韵、文化特征。③引入城市大脑,街区管理智能化。④引入物业管理,制定街区管理服务方案,推行“政府牵头+居民商户参与+企业管理”开放街区管理模式。

  实施成效:

  ①编制了首个街区整理与复兴三年计划,采取“远近结合,以点带动,以区发展,整体提升,分步实施”的工作策略,全面统筹街区各项工作。②设置了首个对外开放复兴展示中心。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向本地居民及全社会展示本次复兴计划工作内容及特色,加强公众参与,促进共建共享。③提出“稳静街区”公共空间提升理念。综合考虑街道整体问题,对违建拆除、建筑立面提升、公共空间整治、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建设、夜景照明、交通停车综合治理,多杆合一全面实现静稳街区建设。④是《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批复后西城区首个重点推进完成的历史街区保护更新项目,有效助力中轴申遗保护。鼓楼西大街按照“保”字当头的原则,通过“微修缮、微更新”,形成了“探访一处元代码头、漫步两段古迹高墙、体验四个口袋公园、了解多个历史典故”的景观结构。

  公众反馈:

  “过去汽车挡道、人行道上停车的乱象频繁发生,如今街巷整治让胡同环境变得更好,也给我们居民带来了新生活、新气象。”——社区居民

叶楠:奋楫笃行 履践致远——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十年回顾与思考

图片来源:四名汇智

  十年,对于拥有3000年建城史、870余年建都史的北京而言,虽仅是沧海一粟,但却是40余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事业不断积淀的结果。它汇集了无数名城保护工作者坚持不懈、砥砺前行的勇气与智慧,体现着他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与态度,也必将推动北京名城保护开启更为美好的征程。

  致敬北京名城保护40年,期待下一个十年。

 

  内容仅代表专家本人观点

  版权归“北京印迹”平台和专家所有,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联系“北京印迹”

[ 责编:孙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过年——春节主题展”在京开展

  • 2024新疆热雪节暨第八届赛里木湖冰雪旅游季启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分明,冬韵如画。
2024-12-10 16:48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环绕树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承载着居民的幸福感。
2024-11-27 18:59
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衔接,可实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的在基层体现。
2024-11-24 22:51
11月12日至13日,浏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链长唐安石带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张葵红,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谢波等同志参加,赴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家居建材产业链招商考察活动。
2024-11-15 17:20
2024年11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内向日葵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乐享秋日美景
2024-11-13 15:29
2024年11月12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的烂阳村,山林色彩斑斓,红叶似火,黄叶如金,松柏常青,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
2024-11-13 15:28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2024-10-27 17:37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2024-10-27 17:18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2024-10-25 18:49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2024-10-25 18:43
你以为的农村是雨天泥泞,还是道路整洁?爬高上低,还是风景无限?高家原则将山体沟道治理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抓手,让山体沟道,环境大改善。
2024-10-24 18:1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字经济专业负责人王珊珊介绍,从卖苹果到卖服务,这是数字技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和产业结合的非常有深度。通过消费者与大自然以及果树的亲密视觉接触,可以提升他们的体验感,增加对苹果这种产品的客户粘性和客户忠诚度。
2024-10-24 18:08
当陕北说书遇到延安美食,碰撞出延安独特的人文魅力。
2024-10-24 18:06
激昂的旋律回荡在空气中,豪迈的歌声飞扬于天地间。壮丽的情怀澎湃在心田里,不朽的精神传承于岁月中……
2024-10-24 17:59
小孩哥小孩姐把安塞腰鼓课间操跳得超燃!
2024-10-24 17:59
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是吴起南沟村给记者们留下的第一印象。谁能想到,这个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小村庄,曾经风沙肆虐、植被稀疏。经过二十多年艰辛努力,光秃秃的黄土高坡绿意盎然。
2024-10-24 17:5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