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我国乡村建设进入到了现代化的快车道。尤其是信息现代化的基础建设,我国现有行政村通宽带比例从不足70%提升至100%,已通光纤行政村平均下载速率超过100Mb/s,实现与城市同网同速。经核实,农村及偏远地区51.2万个村级单位(包括行政村、林场、牧区嘎查及兵团连队等)已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实现了现代化网络的全覆盖。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部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与建设同样深受关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 2022年)》中对乡村振兴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明确的规划:“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在新时代焕发出乡风文明的新气象,进一步丰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方面的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充分重视乡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尤其是新时代的高新技术,创新的解决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
2022年11月30日,微软的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ChatGPT的发布,其划时代的功能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新的一轮人工智能热潮,这股热潮不仅是即2016年Google的深度学习型人工智能AlphaGo的延续。同时,能够准确理解、表达人类情绪的ChatGPT又一次的让我们对新的科技革命和人工智能时代憧憬起来。一直以来,人工智能已经承载了我们太多的期待,如今的人工智能产业不仅具备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还开辟了一条与传统科技、经济增长方式完全不同的全新发展道路,这些无疑将使其成为新时代科技革命的主要力量。在人工智能的利用和创新中抢占先机,促进网络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在此背景下,如何利用好新时代网络传播的优势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深入研究21世纪新兴的人工智能技术对乡村意识形态的影响和精神文明工作的促进是我们每一个新时代新农村的建设者应该关注的问题。
GPT模型,即基于深度学习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其主要特点为“成长性”和“生成性”。“成长性”意味着我们在普遍应用人工智能进行工作的同时可以生成具体的符合中国农村特征的个性模型,这个模型可以充分体现具体对象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并且提供关于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支撑数据。而“生成性”使得人工智能可以依照个性化的模型利用“大数据”为我们的日常工作提供专业的建议和辅助。综合以上两点,将人工智能运用到我们乡村的日常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并且高效的积累工作经验。不仅如此,还能够具体到一线和基层,针对各个地方的具体情况,抓住工作的重点和特殊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节省大量的试错成本。
想象一下,我们每个乡村都可以拥有符合自己特征的,为自己量身打造的发展规划。而且这样的发展规划还拥有国内外大量的经验数据作为支撑,并且整套体系还可以随时在发展过程中,对应出现的各种客观情况作出“可成长”的应对和调整。这将大大的提高我们基层工作的效率,并且节省工作过程中大量的有形和无形的成本投入。尤其是精神文明建设,人工智能不仅可以作出宏观规划,还能够深入解决具体问题。比如,科技传播、教育事业、文化培育、意识形态维护等工作,都可以依靠人工智能的辅助在工作效率上取得质的突破,同时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创造性的形成全新的模式。
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我国乡村地区的物质文明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和丰富。但是,在同期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时,我国乡村地区却存在客观的“软件问题”,比如,如何填补紧缺人才缺口就是一个共性问题,尤其是中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升级,一直找不到很好的办法。人工智能比起之前的信息化学习工具,依靠其特殊的“成长性”,和基于大数据的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真正的做到打破知识壁垒,达成最高效的认知培养。如具体到个人的学情分析,符合具体对象知识结构特点的教学安排,即时的文献检索和外语翻译等。尤其是成人教育方面,通过人工智能的个性化处理,能够用最高效的方式达成知识的传播,不仅充分满足成人学习最重要的应用目的,最关键的是“个性化”还可以在最大限度的回避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缺陷的前提下完成教学目标。
特别是对于乡村基层干部的培养,人工智能有其独到的优势。火车跑得快的全靠车头带,乡村振兴事业尤其需要优秀的领头人,对此我们的基层党员干部起好带头作用。基层党员干部的榜样魅力和基层党组织的先锋队作用是我们顺利开展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我国的乡村日常工作不仅复杂,而且具有很强的专业属性。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近些年有大批优秀的年轻党员干部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扎根乡村事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在参加工作前对乡村生活并不了解,对乡村工作的认识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经验。如此一来,为了降低试错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就必然需要通过学习培训,让我们的年轻干部快速成长,尽快的进入角色。对此,人工智能可以作出重要贡献,人工智能GPT模型不仅可以做到又快又准的对具体的工作对象和工作环境进行数据化的侧写,而且可以对工作中需要的面对的困难进行预判,从而提出专业的解决方案。特别是还可以针对基层干部自身的特点提供建议,让人才的专业技能和个性化优势在工作中最大化的被利用,加强我们党员干部队伍的专业素养。我们不仅要把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理论带来乡村,也要帮助基层干部适应乡村,扎根乡村,在工作中找到自身的价值,找到归属感,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一部分。
目前来讲,人工智能在乡村的应用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功能强的特点。最重要的是经过乡村振兴以来的物质文明建设,人工智能的应用条件在城乡之间并没有不可克服的客观差距。这样一来人工智能无疑是缩小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差距的最强排头兵,是乡村人才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的最好催化剂。
乡村振兴的工作是全方位的,精神文明建设中意识形态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乡村现代化既有物质的现代化,还应该有意识形态的现代化。尤其是在乡村经济高速发展,我国广大乡村早已进入信息化的今天,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也同时面临着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挑战。全面的现代化信息网络,和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以及全新的媒体格局,不仅大大助力了乡村现代化的进程,也为我们筑牢乡村意识形态阵地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人工智能的应用,首先可以在最大限度节省人力成本的前提下,构筑365天每天24小时的信息筛查模型。在接入互联网之后,以专业的信息过滤、筛查模型为核心,可以方便的构筑起完整的有害信息的过滤、筛查、阻断系统。我国目前几乎所有的大型互联网信息发布和交流平台都在使用人工智能系统对信息进行监控和管制,而且由此组建的大型数据库还可以有效的支撑整个系统的进化和升级,尤其是应对具体地区的对象化的个性升级,如符合某个具体乡村地区的信息传播特点和地方文化特征的定制信息过滤服务。这能极大的提高信息安全工作的效率。虽然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真人对信息筛查、监控的权威性,但是面对繁重的日常工作和低质量的恶意信息的轰炸,人工智能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可以极大的提高网络安全工作质量。
要想真正搞好乡村精神文明的建设,还是要自觉培育和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乡村文化,让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健康的协调发展,才能实现我国广大乡村地区的全面振兴。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先进文化基因植入乡村振兴的事业之中,大力传承转化。我们必须意识到,高新科学技术的的应用不仅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推进力量,同时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武器。人工智能的应用是一次伟大的机遇,能够彻底的改变旧的生产格局,展开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时代。研究人工智能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不仅是抓住机遇促成好的质变,也是为人工智能时代可预见的其他高新科技在乡村振兴事业的应用打下的坚实基础。
作者:于书,武汉东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