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恽爽:首都绿色发展建设“实景图”
首页> 专题频道> 北京印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历史文化名城 > 正文

恽爽:首都绿色发展建设“实景图”

来源:北京印迹inBeijing2024-06-14 10:30

恽爽:首都绿色发展建设“实景图”

恽爽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北京城市副中心分院、河北雄安分院院长

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做好新时代首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十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和殷切关怀下,北京市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为抓手,贯彻生态文明、绿色转型、公园城市等城市空间发展的国家战略要求,首都绿色发展一步步从“愿景图”变成“实景图”。

  

成果回顾

绿色发展实现规划目标

  在北京新版总规中,绿色空间体系规划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构建起“一屏三环五河九楔”的空间结构和指标体系,预计到2035年,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升至17平方米、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提升至95%、森林覆盖率提升至45%。这一结构落到民生层面,则是由浅山滨河地区的郊野公园带(包括森林、湿地和地质公园等多种类型)、大型绿隔等生态斑块和廊道、各级城市公园和社区公园构成的多级公园游憩系统,与市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为北京建设“公园城市”奠定了基础。

恽爽:首都绿色发展建设“实景图”

市域绿色空间结构规划图

  在总体规划框架的引领下,北京展开对各区各级各类绿色空间的实施营造,包括首都功能核心区、生态涵养区、二道绿隔、三山五园、首钢—永定河、南中轴等多个重点地区,以及北京园博园(丰台)和世园会(延庆)、翠湖湿地公园、温榆河公园、京张铁路遗址公园、副中心城市绿心等若干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项目。在大尺度上,这些实施项目优化通风廊道、改善城市气候,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二绿地区已平均降低1.4℃);在小尺度上,项目方便居民和游客使用,多样的场景体验和就近的服务设施,增加了各类使用人群的便捷性、舒适性和场所感。目前已经在北京市大部分地区初步实现“开门见绿、出门入园”的效果,大幅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案例1

  温榆河公园

  案例简述:

  温榆河公园位于朝阳、昌平、顺义三区交界,温榆河、清河两河交汇处,城市副中心上游,是重要防洪通道,也是重要生态走廊。公园规划范围约30平方公里,以“生态、生活、生机”的内涵理念统领规划建设,以生态为底、以路为骨、以水为脉、以人定需、以自然为景,构建“一心、两带、十片、多点”的整体空间格局,提供韧性蓄排、气候调节、生物栖息地与多样性等生态服务功能,是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尺度城市绿色空间。

  创新亮点:

  昌平一期突出“未来智谷”,打造科技亮点,公园内各类智慧服务和智慧设施依托“碳积分”体系进行联系;朝阳一期打造自然主题教育区、文化融合示范区、全龄森林运动区、生态文化体验区、蓄滞洪生态涵养区五大主题特色区,园区之间通过公园绿道和水系互相串联;顺义一期融合“安乐故城”历史文化精粹,规划建设“欢乐绿荫、碧湖水乡、晴耕雨读、温榆远树”四大主题景区。

  专家点评:

  温榆河公园属于体现自然生境的郊野公园,能吸引城市人群走进大自然,享受休闲野趣,在综合性的生态治理方面取得了较多成功经验,开园后收获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公众反响:

  “温榆河公园真是周末遛娃的好地方,这里有自然景观、文化体验、休闲娱乐,成为我们一家人远离城市喧嚣的避风港。”——北京市民

恽爽:首都绿色发展建设“实景图”

恽爽:首都绿色发展建设“实景图”

温榆河公园

图片来源:文旅北京

  案例2

  京张铁路遗址公园

  案例简述:

  京张铁路遗址公园南起北京北站,北至北五环,规划全长约9公里。项目优先选取清华东路至大运村足球场长2.4公里、约16.8公顷的区段作为一期先行实施,建设成为集“历史传承、开放共享、凸显科创、集约利用、绿色生态”五大特点于一体的带状公共空间。作为对京张铁路文化的景观化再现,公园从规划到实施都十分注重与周边城市生活、文化产业、科创研发、体育健身、公共艺术和服务功能的全方位关联,规划设计贯通全线的步行骑行游径,实现了自然与城市深度融合。

  创新亮点:

  ①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众治”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扩大社会影响力;②建立多部门高效统筹协调机制,就多方面事项达成共识,就实施的具体问题进行协调;③创新路地合作模式,获得铁路用地授权,做好铁路遗址保护;④以公共空间带动城市更新,创新探索合作运营模式,创新“城市合伙人”。

  专家点评:

  京张铁路遗址公园是镶嵌在城市内部的线性廊道,属于存量更新类型,与城市功能和使用活动的关系更为紧密。公园打造成为新的城市名片与绿色客厅,建成后受到了市民的普遍喜爱。

  公众反响:

  “京张铁路遗址公园不仅是见证中国铁路发展历史的地标,还是让人放松身心的地方。来这里散散步,可以感受到昔日铁路遗迹与现代城市景观的完美融合。”——北京市民

恽爽:首都绿色发展建设“实景图”

恽爽:首都绿色发展建设“实景图”

恽爽:首都绿色发展建设“实景图”

京张铁路遗址公园

图片来源:北京规划自然资源

  案例3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及三大建筑起步区

  案例简述: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位于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空间结构的交汇处,紧邻大运河,占地面积约11.2平方公里。改造前由中部的东方化工厂、外围的造纸七厂等停产的老旧厂区和环绕周边的三个村庄等构成,包含北运河故道遗址、小圣庙遗址及部分工业遗存等文脉印迹。城市绿心的规划本着生态优先、科学审慎、文脉传承、人本共享的原则,建设最具亮点的市民活力中心,成为副中心建设以来第一个面向市民开放的大型绿色公共空间。

  创新亮点:

  ①确立城市生态并重的“城市绿心”发展方向;②将尊重科学审慎设计作为规划工作的前提;③传承中华文脉,融合传统造园理念,围绕运河文化和工业文化两条文化脉络进行发掘、重塑和升华;提出复合化、一体化和精细化的设计理念,以人的需求研究空间供给。

  专家点评:

  项目改变了以往城市中心区以高层商务楼宇为主体的建设模式和城市景观,而是以一个巨大的绿心中央公园为中心组织各种城市功能。其中的起步区更是融合了文化功能、商业功能,使绿色空间能够嫁接更多的城市服务和生活元素,营造开放共享的复合型活力中心,而不仅是单一的大公园。

  公众反响:

  “非常喜欢的一个大型公园,公园一圈按照二十四节气划分,很有特色,一年四季都可以来这儿逛逛。”——北京市民

恽爽:首都绿色发展建设“实景图”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

图片来源: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整体而言,北京较为系统全面地实现了规划发展目标,未来还需要更加关注建成项目的提质增效,在精细化、人性化和均衡性等方面做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使之与社会经济发展能更紧密地连接。

  

发展历程

从“量”到“质”的转变

  2017年前,北京延续快速城市化的增量扩张思维,该阶段城市绿色发展的主要任务着眼于“量”的增加、分配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方面,同时也处于绿色空间投入与建设用地收益之间的博弈阶段,对“质”的关注度还普遍不够。

  随着2017年北京新版总规批复和2017年10月中央首提“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城市建设逐渐转向存量提质阶段,结合城市更新行动,绿色空间发展的核心内容也发生变化,即在总量稳定和布局相对均衡的基础上,开始更多关注绿色空间的高品质营造和运维。尤其是近五年,把城市蓝绿空间看作重要的公共空间类型和资产,加以多种模式和渠道的运营,已成为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或者说,北京城市的绿色发展已经进入了更深层的城市运营阶段,如何将各种类型和层级的绿色空间资源盘活,使之有效融入产业绿色化进程当中,发挥绿色空间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多个维度中的核心作用,是接下来一个阶段的重要任务。

  

理念融合

绿色发展的空间规划策略

  从空间规划的角度来说,实现绿色发展的具体规划策略是建立在“公平、共享、集约、创新”等民生导向的价值理念基础之上,作为最核心的规划价值观来制定的。

  “公平”理念中的均衡布局策略,可以把绿色空间作为刚性要求和配置标准,纳入到“15分钟社区生活圈”当中,并结合实地情况优化其服务范围,使公众在城市生活中能够公平地享有绿色空间的福祉。

  “共享”理念中的全龄友好策略,是确保所有绿色空间都充分考虑到老人、儿童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使用需求,强化散步道、儿童游乐区、老年人活动区和无障碍通道等适老、适幼型设施与空间的精细化设计,这对于公众日常活动集中的社区公园与口袋公园尤为必要,应作为基础性内容和标配要素,让各个层次的规划安排都能落到实处,服务于全龄人群。

  案例4

  北京老城微花园设计改造

  案例简述:

  北京老城微花园系列由中央美院团队发起,对老城胡同内若干公共、半公共空间进行微花园设计,开展自下而上、全程参与、造价低的社区营造活动,循序渐进地孵化微花园实践落地。项目通过参与式工作坊的形式,实现共同设计、共同建设、认养维护,使居民实现从使用者到建设者身份的转化,探索出北京老城胡同景观自发提升路径与模式。

  创新亮点:

  以微花园作为北京老城存量更新为切入点,搭建多元平台,将政府部门、居民、企业、社会组织和专业团队放在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上共同促进项目的实施,通过社区营造实现微花园共建、共治、共享的公众参与模式,通过微花园促成社区微更新,进而实现社区微治理,激发社区微循序的良性生态发展。

  专家点评:

  小规模、渐进式的“微花园”作为城市绿色微更新的治理途径逐步得到实践印证,“微花园”从最基层的治理单元入手,为首都打造花园城市探索出了切实可行的在地经验。

  公众反响:

  “微花园是胡同居民的‘后花园’,也是我们爱花人的‘自留地’,这片花园有我们的心血,我们都会尽力呵护它。”——北京市民

恽爽:首都绿色发展建设“实景图”

微花园系列2015-2023

图片来源:《北京老城微花园系列公众参与式社区治理创新实践》

  “创新”理念中的复合耦合策略,是希望在绿色空间中更多纳入文化、体育、商业乃至艺术等多元功能,增加不同要素之间的交流活力,从而激发创造力,同时也引导互补业态集成,从而提升生产力,在规划时就需要注重绿色空间的复合兼容。

  

先进经验

应对挑战的四方面举措

  北京实施绿色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挑战来自于观念、制度、资金和技术等方面。

  在观念方面,要充分认识到绿色空间的多维价值和潜在价值,不仅仅是某一块绿地及其单一的生态价值,更需要在维护生态本底的前提下,通过多种方式把它盘活,实现绿色空间资源的资产化。绿色空间应引入“运营前置”思维,使之与公共艺术和文化事件相结合、与新业态新场景新消费相结合,与乡村振兴和生态修复相结合等,让绿色空间有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框架当中。所以,转变观念是内涵式发展的第一步。

  在制度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是行政壁垒与沟通不畅。以街道空间为例,其路权管理牵涉交通、园林、市政等多个权属单位,使得原本便不宽的路面被多重围栏层层分隔,绿地景观与日常生活相脱节。在其他绿色空间类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条块分割、空间隔离的现象。那么在规划的同时,也需要同步进行政策机制创新,合理调配行政资源,包括顶层设计的权力整合与基层治理的权力(再)分配,以市民生活的感知和使用为出发点,为规划实施赋能赋权。

  案例5

  三山五园新建宫门路绿道

  案例简述:

  新建宫门路位于海淀区中部,地处“三山五园地区”的核心区域,也是“三山五园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场地改造前存在着条块分割、空间隔离的现象(不足50米宽的街道中设置了8层围栏)。项目搭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精细化治理平台,通过突破边界、重塑空间、丰富功能、挖掘文化内涵,激发城市街道活力等方式,使街道获得新生,促进城市持续地自我完善和提升。

  创新亮点:

  ①项目提出“突破边界”的设计理念,打破传统边界模式,创造更多交往元素;②引入了“责任规划师”的角色,以技术顾问的形式介入,协助搭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精细化治理平台。

  专家点评:

  新建宫门路绿道打破行政及空间壁垒,优化重组交通流线,以“最小干预”地利旧为原则,切实解决小区居民平时活动交往所需的场地设施问题,创造流线型的景观界面,成为低成本、低干扰更新设计的典范项目。

  公众反响:

  “原先这里两侧绿化太封闭了,通行不方便,改造之后问题解决了,还增加了休息座椅,成为大家茶余饭后休憩散步的好地方。”——北京市民

 恽爽:首都绿色发展建设“实景图”

恽爽:首都绿色发展建设“实景图”

新建宫门路绿道

图片来源:北京规划自然资源

  在资金方面,近年来地方财政紧缩,对于绿色空间营造的投入也相应削减。这就需要以公共利益与综合运营为导向,发掘绿色空间资源的潜在流量价值,通过多种运营手段的组合将空间价值转化为现金流收益,以反哺绿色空间的营建和维护,形成投入与盈收的良性闭环。在存量更新时代,这一点尤为重要。

  在技术方面,城市绿色空间发展和治理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北京这样的城市体量,传统规划的模式、方法和工具已经无法满足物联信息时代的新问题和新需求。所以,在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就需要积极引入大数据、智能设施、数字孪生、规建管信息平台等新兴科技工具,从更宏观的维度综合统筹、模拟、协调和配置资源,才能更高效地认知城市绿色空间发展规律,辅助空间治理的科学决策。

  

聚焦副中心

绿色公共空间实践和创新

  北京城市副中心在最大化提高绿色空间总量的基础上,构建起由环城郊野公园带、骨架性公共开放空间、城市级公园绿地、滨水绿廊、交通型绿色基础设施、社区级公园绿地和小微绿地组成的类型丰富、层级清晰的七级蓝绿公共空间体系。除了新增多个大型城市公园和绿廊绿道,北京城市副中心还规划了如植物园、儿童自然教育公园、体育公园、湿地公园、遗址公园等专类公园系统,内容上更加精细化与专业化,并改造老旧公园、“见缝插绿”建设小微绿地,以尽可能实现均衡布局、全域覆盖,保证副中心各类公共开放空间的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7.3%(高于北京新版总规中的95%)、林荫道推广率达到100%。

  案例6

  京杭大运河生态修复

  案例简述:

  大运河森林公园位于通州区北运河通州新城城市段,是北京市首个万亩滨河森林公园,总建设面积10700亩,秉承“以绿为体,以水为魂,林水相依”的设计理念,形成了“一河、两岸、六园、十八景”的整体布局。2022年京杭大运河启动了全线贯通补水工作,实现了百年来首次运河全线水流贯通,通过北运河流域水系综合治理,实施区域截污治污、河滨带生态修复、构建水生动物系统、滩地小微湿地及城市公园建设,北运河水质大幅改善长期稳定在Ⅰ类水质。

  专家点评:

  中国大运河延绵千里、跨越古今,是祖先留给我们流动的文化遗产。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为北运河的保护带来了机遇,如今的北运河已形成了绿色生态带,成为了市民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公众反响:

  “在这里遛娃、散步、跑步、骑行、露营、野餐都可以,水景美万物生,简直是宝藏公园!”——北京市民

恽爽:首都绿色发展建设“实景图”

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

图片来源:新华社

  案例7

  东六环入地改造工程

  案例简述:

  南北方向穿城而过的东六环高速公路,把城市分割为两大片,有12条规划道路、5条现状道路,因东六环的切割无法实现东西向贯通。为此,北京城市副中心启动东六环入地改造工程,利用地上原来的东六环道路部分,打造近零碳排放示范的世界级公共活力空间,预计增加绿化面积约50公顷。东六环改造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将绿色施工、智慧运营理念贯穿整个工程建设,使“绿色”成为该工程最鲜明底色。该项目列入了2024年北京市重点工程计划,将于今年开工建设。

  创新亮点:

  ①强化东西向交通联系,构建以六环为慢行主干道的副中心全域慢行系统;②有效“缝合”曾经割裂的城市空间,串联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行政办公区、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张家湾设计小镇等多个功能区。

  专家点评:

  东六环高线公园的建设,将成为行走的风景线。

  公众反响:

  “六环空间不是简单的公园绿地,而是一个具有高度功能混合、丰富活力支撑、两侧关联发展的复合区域。”——项目负责人

恽爽:首都绿色发展建设“实景图”

东六环改造工程

图片来源: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案例8

  潮白河森林公园国家级植物园

  案例简述:

  正在规划设计的国家级植物园位于潮白河森林公园的中部,作为综合性专业化的植物园,在满足迁地保护、生境修复、科学研究、科普展示和自然教育等常规功能的基础上,积极运用“城市运营”的理念和策略,面向和融入城市生活,全面发掘不同类型的植物空间场景价值和内容价值,创造日间与夜间多样化的新业态、新消费和新动能,形成以生态为本底、以植物为主题的“植物+”全要素空间体系。

  创新亮点:

  重塑空间发展秩序,在森林空间中合理布设活动场所和运营设施,积聚人气和活力,促进、促成多元业态发展,发挥园林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价值转化。

  专家点评:

  潮白河森林公园国家级植物园将成为未来辐射京冀两地的区域生态网络中的复合型节点。

  总之,无论从宏观架构还是到具体项目,副中心都将逐步营建成首都绿色发展的标杆示范区。

 

  内容仅代表专家本人观点。

  版权归“北京印迹”平台和专家所有,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联系“北京印迹”

[ 责编:孙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数读我国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网络执法成绩单

  • 中国体操队备战巴黎奥运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奔跑吧·少年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棒垒球邀请赛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开赛。
2024-04-20 17:03
4月2日,随着57652次检测车从南充北站5道缓缓驶出,标志着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称"巴南高铁")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4-03 15:11
为切实织密森林“防火网”各地组织人员巡查防火。
2024-04-03 15:11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庄园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花卉竞相绽放。人们穿梭在花海之间,享受明媚春光。
2024-04-02 15:40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2024-03-26 21:07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03-18 16:39
2024年2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2024-02-29 18:59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02-23 10:59
美丽的三亚湾
2024-01-20 17:42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4-01-13 19:43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12-26 15:39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12-13 16:08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12-13 15:59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2023-11-29 15:42
2023年11月28日,江西吉安长塘镇中心小学,老师指导学生剪纸。
2023-11-29 15:42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11-29 11:13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11-24 15:15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11-23 16:02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11-21 16:55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2023-11-21 16: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