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轨道交通网越织越密,站点周边的公共空间也迈上品质新台阶。地铁6号线东四站织补工程已于6月初交付。这片地铁施工后遗留的空地焕新成为7个特色院落,由建筑大师操刀设计,将作为隆福寺东院在本月开街亮相,10月正式营业。
遗留空地织补街区功能
走出东四地铁站东北口,马路斜对过就是隆福寺街。在近几年的改造中,街巷南侧一度设立围挡,如今围挡拆除,行人视线豁然开朗,古朴而简约的坡屋顶建筑露出真容。
东四路口西北角地块是地铁6号线东四站织补地块,地块上有6号线东四站的E、F出入口,5号线的A出入口,还有风道、紧急疏散口、设备用房等地铁附属设施,总建筑规模约5.3万平方米。
所谓“织补”,就是通过一体化设计,对地铁施工完成后的遗留空地进行修复和更新,把地块与周边街区“编织”起来,填补功能短板。
这片即将投入运营的崭新建筑群共有地上三层、地下四层,其中地下三四层为车库、地铁设施等,能增加200余个停车位;地下一二层及地面首层为文化商业空间,并与地铁5号线、6号线连通;地上二三层主要为7处院落单元组成,可提供商业、文化、餐饮等综合服务。院落之间彼此独立又相互连通,穿行其中,颇有曲径通幽之感,随处可见的透空材料让阳光自然洒入,带来优美的光影变幻。
7个特色院落的设计出自大师手笔。该项目组建了设计工作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李兴钢,知名建筑师朱小地、王辉带领团队共同参与,并由李兴钢团队对整体效果进行汇总把控。
巧妙设计融入老城风貌
项目采用院落的格局,实际上是追溯到了《乾隆京城全图》,挖掘这个地块蕴藏的历史记忆。在历史地图中,该地块所在的区域被商铺围绕,其间散布着多个完整院落。院落之间“一纵三横”的步道沿袭自清朝胡同,并与周边胡同贯通,市民游客可以在街巷中穿行,感受老城的独特风貌。
地铁E出入口外,架高的树池通过洞口穿入二层露台,既是天然的结构支撑,也为小广场提供采光、增添绿意。旁边的院落则设计为贯穿地上地下的筒形庭院空间,顶部为阶梯形看台,可远眺老城风光。街角处,高低错落的混凝土模块未来将与植物结合,如同“悬浮”的山林,形成独特的绿化景观。地铁的诸多附属设施都被巧妙隐藏在建筑之中。
整体看,这片建筑群既彰显现代感,与新潮的文化商业氛围相契合,又富有古都古韵,与周边的胡同建筑和谐共生。建筑外立面使用的是陶土砖,三种深浅不同的灰色砖块随机排布,砖块表面带有凹凸不平的纹理,营造出自然古朴的质感。
“逆作”施工确保地铁安全
如果说地上建筑是看得见的亮点,那地下空间就是“看不见”的难点。
由于紧临运营中的地铁5号线与6号线,且是地下4层结构,经过专家论证,项目的地下部分采用了罕见的盖挖逆作法。逆作法意味着地下部分施工时,不是从基坑施工做起,而是先做柱、梁和顶板,待顶板浇筑完成后,再依次把地下一、二、三、四层从土里“抠”出来。
“逆作”无疑增加了施工难度,却能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确保地铁运营安全。项目团队向地面打入了92根钢管柱,钻孔深度达到50米。经过对施工技术的反复研究,加上先进机械设备的引入,每根柱子的垂直偏差被控制在0.05度以内,撑起庞大的结构骨架。
在后期运营中,织补项目被命名为隆福寺东院,是隆福寺二期的一部分,将在本月开街亮相,10月正式营业。未来,这里将联动国际品牌,打造融合艺术与商业的跨界舞台,更好地满足市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
内容来源:北京日报,内容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