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谈及体育文化与乡村文化的关系,我们完全可以从体育的起源找到根本联系。对于体育的起源与发展,国内外学者从遗传本能学说、生产劳动论、元素多元论角度等进行了多方面的阐释,认为在体育文化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大致发生过三次质的变化。第一次是从繁冗的生产劳作和日常生活的自然动作中,分化、精简出了一些有助于发展身体技能和劳动能力的动作与练习,如投石涉猎练习等。第二次是为准备成年礼等仪式而进行的系统的身体训练的出现,如为了求得配偶而进行赛马、战车训练等。第三次是为祭奠仪式而产生的体育竞技,如古奥林匹亚运会等。从这三次质的变化来看,体育文化从产生到发展的漫长过程虽然受到了多种社会因素的作用,其中生产劳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点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产生的观点也能得到合理解释,即“劳动创造了人类”,尤其一些传统体育的产生,生动反映了一个地域或民族特殊的生产劳作的方式。因此,可以说体育文化因人类劳作发展而产生,与农村文化有着本源的联系,在丰富农民业余生活和繁荣农村文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发展农村体育文化对于乡村文化振兴有着特殊的价值。
体育文化能够延续农村文化根脉,繁荣和发展农村文化。从我国传统文化节日来看,其绝大部分都与延绵几千年的农耕文化有着直接的渊源,在农村诸多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中,几乎都有与体育活动有关的庆祝形式,如元宵节的舞龙狮、端午节的划龙舟等传统体育形式,还有当前爆火出圈的“村BA”和“村超”等,其发展背景都是因当地庆祝“吃新节”而逐渐演变成如今的风靡全国甚至全球。种种实践证明,不管是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还是现代体育项目,都已成为广大农民喜闻乐见的运动参与形式或节庆活动内容,体育文化已高度融入到了农村文化的延续发展之中,成为农村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延续农村文化根脉、繁荣和发展农村文化有着特殊作用。
改善和提升农村民俗民风,遏制低俗文化蔓延。众所周知,改善民俗民风的主体在于提升农民的素质修为,具体包括思想认知、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等。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大农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但由于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的影响,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业余爱好等都还处于较低的需求层次,其对现代化的社会规则和生活品质的认知普遍偏低。体育文化的存在,可以说成为了提升农民身心健康水平、改变规则意识、促进文明交际的一股清流,从体育的本质属性来看,其自身的规则性、娱乐性、健身性、交际性等,都会潜移默化的改变参与人群的规则规范意识,丰富业余文体生活,扩大个人交际范围,提升身心健康水平等,进而遏制改变自身的不良嗜好和生活习惯,全面改善民风民俗,提升人居生活质量。
体育文化能够促进乡村文化的交流,丰富和发展乡村文化的内涵。我国乡村幅员辽阔,地域文化特点丰富,沉淀和积累了形式各样的文化形态,文化间的交流借鉴成为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过程。从当前贵州爆火的“村BA”“村超”不难发现,正是因为体育文化的搭台唱戏,让我们更加直观的了解到了当地的民族文化特点和风土人情,进一步扩大了当地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五湖四海数以万计的球友、旅友汇聚以此,体育文旅文化就此诞生并成为了当地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丰富和发展本地文化内涵的同时,更让广大乡村直观借鉴到了当地成功发展的模式。
体育文化能够为乡村文化振兴吸引人力资源,壮大文化振兴人才队伍。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年轻人都是体育文化的重要倡导者和参与者,是引领体育文化发展的生力军,体育活动成为他们释放青春激情、磨炼意志品质、培养竞争意识等多重需要的重要手段,可以说有体育参与地方就有年轻人的身影。从当前掌握的地方体育文化发展情况来看,多数形成体育传统的地区都在当前信息化手段的包装下,都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参与其中,这些年轻人有的是观众、有的是项目参与者、有的是市场经营者,体育文化流量为他们营造了广阔的参与空间和共享空间,他们既成了体育文化的参与者,又成了体育文化的创造者,让体育真正发挥了汇聚青年人群的阵地作用,为乡村文化振兴发展汇聚了广泛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注重乡村体育赛事的设计打造,保护好农村特色的文化内核。从“村超”“村BA”的示范效应来看,其吸引数以亿计流量的密码在于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除运动员要求为社会“草根”球员以外,更重要是其利用了传统文化元素对赛事的包装,处处彰显了其独特的地域特色,让人耳目一新,如比赛奖品以牛、鸭等牲畜家禽为主,赛前、赛中穿插的民族舞蹈,赛事周边布局的文创产品等,真正实现了现代体育项目与传统文化要素的深度融合,无论是全国各地的参赛运动员还是观众,他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场激情碰撞的篮球赛事,更像融入了一场传统文化盛宴之中,为传播和发展当地文化带来了全新的信息流量,让体育文化成为了当地文化振兴的主赛道。
政府加强对民间赛事的引导和保护,避免乡村体育赛事被过度商业开发。在当今流量时代,哪里有流量的聚集,哪里就会有资本的倾注,乡村体育赛事同样不会例外。随着系列乡村赛事的爆发式发展,高度市场化的包装开发、各类网络平台的流量争夺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视觉和认知。为此,政府要主动加强对民间体育赛事商业开发的管理,从根源上引导和保护农村体育赛事发起的意义和初衷,真正为广大农村群众营造一个人人能参与、处处有特色、融入感强烈的比赛氛围,让他们在体育赛事的参与过程中,真切体会到快乐,涵养体育认知和参与热情,帮助他们孕育出发展本地体育文化的“土壤”,助力乡村文化的发展振兴。
注重体育文化与文旅发展相结合,丰富当地文化发展内涵。在不久前国家体育总局等十二部委印发的《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发展繁荣乡村文体事业,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可以说这一指导意见的出台,对乡村体育文化和乡村体育赛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真正让为“村字头”体育赛事赋予了政策的羽翼,持续激发其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此,要借势发力,开发好“村字头”体育赛事释放的文化IP效应,推动“农文旅体”融合发展,为乡村文化振兴创造更多的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当地政府与赛事组织方充分协调,一方面赛事组织方要保证比赛运行的专业性,让比赛的表演性、公平性、竞争性等体现的淋漓尽致,充分调动观众的积极性和关注度;另一方面如前所述,政府不仅要注重对比赛本身的商业开发和乡村包装元素加以大力的引导和规范,同时还要对赛事外围的营商环境加以管制,尤其要为跨区域参赛的队伍和观众提供好的住宿、餐饮、购物等旅游环境,严令禁止哄抬物价、以次充好、欺行霸市等恶劣市场行为发生,努力为所有参与者营造一个喜欢来、留的下、体验好的文旅环境,真正实现体育文化与乡村文旅的深度结合,进而不断丰富乡村文化的发展内涵。
深度挖掘体育文化与乡村文化的本源联系,为体育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找到更多的规律和抓手。虽然我们在文中举例多以当前比较火热的“村超”“村BA”为主要参考,但乡村体育文化内容远远不止这些,赛龙舟、风筝节、打马球等诸多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都深刻赋予着对地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因此,为体育文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寻求更多的抓手,我们还要加强对体育发生发展历史的研究,从中找到体育与文化发展的本源联系,总结体育与文化互促发展的经验和规律,进而发挥体育文化在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中应有价值。
张居伟 石家庄学院团委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