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新闻发布会现场 来源: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
2023年11月1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二绿地区减量提质规划新闻发布会。市城乡结合部建设办与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园林绿化局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共同发布解读《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减量提质规划(2021年—2035年)》(以下简称二绿地区规划)并回答记者提问。
当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实施进入第二阶段,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以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以下简称二绿地区)为主的首都平原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市政府正式印发二绿地区规划。
中心城区绿色项链基本形成
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以下简称绿隔地区)是构建平原地区生态安全格局、防控首都安全隐患、遏制城市摊大饼式发展的重点地区。总体规划实施第一阶段,以绿隔地区为主的城乡结合部地区面貌焕然一新,镶嵌在中心城区的绿色项链基本形成。第二阶段,总体规划对绿隔地区提出减量提质增绿的目标任务。
二绿地区是五环路至六环路之间以九条楔形绿色廊道为主的地区,面积约910平方公里,涉及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门头沟、房山、通州、顺义、昌平、大兴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强化新城、中心城区与城市副中心之间的绿化隔离,是防止城市摊大饼式发展的关键地区。
二绿地区也是首都最有生态价值、最具自然禀赋的生态功能区。推动全国首个超大尺度绿色生态空间减量实施,是继核心区控规、副中心控规之后总体规划实施的第三篇章。立足首都发展新阶段,坚持规划与实施两手抓,系统描绘二绿地区美好蓝图,有效保障规划落地实施。
蓝绿交织的生态系统构建大美京城
二绿地区规划提出,要按照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战略要求,进一步促进生态空间总量、生态价值含量和生态功能质量全面提升,构建与首都城市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的平原地区环城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成国际一流城市绿环。以九个楔形绿色空间为本底,尊重自然演变规律,延续平原区生态格局,以温榆河、永定河、凉水河等主要河道为主体构架,形成约180公里两级连续生态廊道,构建连续贯通、蓝绿交织的复合功能生态系统。
同时,二绿地区规划也要求将减量提质与韧性提升相结合,坚持韧性城市建设,统筹发展与安全,构建中心城区向外疏散的应急避难环,保障城市生命线廊道与重大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蓄洪(涝)区建设与河道治理,完善防洪排涝体系,将绿色空间与人员疏散、防灾防疫、物资储备等应急功能需求对接,为紧急状态中的城市运行提供冗余。
打造京郊旅游与休闲的第一目的地是二绿地区规划实施中的重要篇章。聚焦与群众最亲近、最有城市生态名片潜力的绿色空间,建设9个公园群百余个全龄友好的无界公园,打造约400公里融合绿道、蓝网的慢行体系。依托温榆河、凉水河、六环路等构建城绿融合活力廊道,丰富体育文化、休闲旅游等服务功能,营造多维度的观光体验,提供近自然的生活方式,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成为常态。
结合九个楔形绿色空间打造宜居生活区
二绿地区规划明确坚持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持续推进镇村融入首都发展大局,推动乡镇融入城市发展,与新城、重点功能区发展联动,向保障“五子”联动的高精尖产业配套倾斜。坚持城乡互补,乡村建设与城市功能协同发展,供给休闲康养等优质生态产品,生态赋能乡村振兴。结合村庄自然资源禀赋,以国家森林乡村为示范,打造百个特色乡村,展现北京特色的乡野美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打造诗意生活,留住美丽乡愁。
落实二绿地区规划要求,展示生态赋能、文化添彩的发展格局,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推动首都绿色发展,促进生态空间与生产、生活空间有机融合,结合九个楔形绿色空间,打造绿色宜居片区和消费特色新区,以及与周边功能园区有机融合的绿色发展单元。近期,结合“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打造海淀北部、朝阳东部、西北生态屏障区等绿色发展重点片区。巩固首都空间秩序,提升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绿色空间品质,塑造北中轴、南中轴、城市副中心等关键生态节点。
推动二绿地区规划实施,关乎城市品质与民生福祉,全社会要共同关注、参与和监督实施。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凝聚共识和力量,以首善标准建好二绿地区,为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区域贡献,努力交出一份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