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建设9个公园群、百个全龄友好的无界公园,打造约400公里融合绿道、蓝网的慢行体系……这是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减量提质规划(2021年—2035年)》(以下简称二绿地区规划)提出的美好蓝图。二绿地区未来将如何发展?对北京市民生活工作有何意义?近期,中国城科会城市治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规划实施学术委员会委员李忠就这些问题接受记者采访。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服务保障首都发展
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下称二绿地区)主要指五环路至六环路之间以九条楔形绿色廊道为主的地区,总面积约910平方公里。二绿地区范围内林地、农田、水域等自然资源和多种类型的绿色空间共同构成了良好的本底和较为稳定的生态系统网络。
“二绿地区规划是按照自然逻辑做的。”李忠认为,不能只关注纸面上的“绿”量,而是应按照自然的逻辑来做规划。二绿地区规划将绿环打通,进一步促进生态空间总量、生态价值含量和生态功能质量全面提升,构建与首都城市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的平原地区环城生态安全屏障。
据了解,二绿地区规划始终尊重历史规律、遵循自然规律,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首都绿色发展新模式。规划推动建设全域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留野区约80平方公里,生态系统的主要指标将全面领先国内外超大城市绿环。
“如果把北京地区比作一辆快速行驶的汽车,那么二绿地区好似一个大的绿色涡轮增压装置。二绿地区将力推北京的经济发展和绿色发展。”李忠认为,这主要体现在“人”“城”“产”三方面。
在“人”的方面,二绿地区是实现城乡融合和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重要区域,规划的出台为首都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新契机,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好的生活就业环境,继而推动科技等行业的发展。在“城”的方面,二绿地区将建成二绿地区郊野公园环,为市民生活“提质”,持续增强市民获得感,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首都的高质量发展。在“产”的方面,二绿地区将拥有400公里融合绿道串联6个新城,非常适合户外科技装备研发、生物医药等产业“落户”发展,继而推动北京经济发展再迈新台阶。
“使用才是最好的保护”
“只有使用才是最好的保护。”李忠介绍,国际上很多案例表明,如果只关注于保护本身,而不让人参与进来,久而久之就没人关注,这也会容易造成非法占地等乱象出现。因此,多开发应用北京二绿地区,对二绿地区进行“功能增压”,让市民积极参与建设,可以推动二绿地区的高质量发展。
规划坚持“大城市带动大京郊、大京郊服务大城市”,提出建设绿色智慧、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新型城镇,发挥国家森林乡村的示范带动作用,打造百个特色乡村,从产业互补融合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均衡发展、民生保障体系统筹发展、城乡社会管理现代化等方面推动城乡一体化水平,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高规划实施成效,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12月5日,“绿隔记——《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减量提质规划(2021年—2035年)》展览”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开幕。展览展示了二绿地区规划编制的工作背景和展览主旨。主要内容包含初心篇、成效篇、决心篇、愿景篇,运用图文、视频、互动装置等多样形式,呈现首都绿化隔离地区的规划与建设。
李忠也参加了本次开幕活动。在他看来,推动二绿地区规划实施,关乎城市品质与民生福祉,全社会要共同关注、参与和监督实施。借助此次展览,可以让北京市民了解二绿地区规划,凝聚共识和力量,以首善标准更好建好二绿地区。
*内容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