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新闻发布会现场 来源:首都之窗
12月28日(星期四)15:00,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北京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二场)——“北京市韧性城市建设”专场。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二级巡视员刘荣华出席介绍韧性城市规划建设的相关进展情况并答记者问。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二级巡视员刘荣华 来源:首都之窗
规划编制实施评估全过程融入韧性理念
一是全面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关于韧性城市相关要求,将韧性城市建设的规划控制及指导要求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深化海绵城市要求,明确雨水排除与防涝规划,对地势复杂地区开展竖向规划。
二是加强顶层设计,编制韧性城市空间专项规划,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以空间的确定性更好地应对灾害的不确定性。
三是制定实施生态安全格局专项规划实施方案,推动规划落实落地,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
推动减量发展,持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一是全面推动减量发展,加大推进“复耕复绿”工作,坚定有序推进疏解减量提质。
二是坚持优化空间布局,强化城市安全格局。编制完成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减量提质规划,提出构建与首都城市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的平原地区环城生态安全屏障。
三是严格管控战略留白用地。进一步明确战略留白用地优化管控规则,组织各区政府分区分类制定战略留白用地清理方案。
突出重点工作,提升生命线系统韧性
一是建立全市市政交通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持续开展全市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功能升级行动,显著提升系统数据处理和应用服务能力。
二是开展市政基础设施韧性提升工作。组织编制《北京市市政基础设施韧性提升规划策略》。
三是开展应急防灾交通专项规划研究。筛选需要提供重要交通保障的灾害事故,进行交通脆弱度评估和疏散救援通道研判。
四是制定重要基础设施内涝防治标准。印发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及建筑物内涝防护技术要点,为提高极端降雨条件下城市内涝风险防护能力提供支撑。
开展风险普查,推进实施地灾隐患治理
一是周密部署,精准锚定防范重点。在“23·7”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前,对全市泥石流隐患进行综合研判,确定重点防范对象,提前组织避险转移,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是主动发力,持续开展地灾隐患排查治理。在“23·7”特大暴雨洪涝灾害期间,严格做好在岗值守、密切监控。降雨结束后,第一时间开展灾险情排查处置,及时向各区提交排查报告,为灾后重建、规划选址提供了技术支撑。
三是智慧减灾,提升监测预警能力。联合市气象局发布市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有效发挥了“消息树”“发令枪”作用。
四是加强宣传培训和实战演练,提升基层防灾能力。在门头沟区军庄镇组织开展了地质灾害科普宣传进校园、进乡镇、进险户活动。在海淀区苏家坨镇凤凰岭景区组织开展了突发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技术演练活动。
下一步,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将持续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通过乡镇国土空间规划、详细规划以及专项规划的编制实施,在各级各类规划中落实韧性要求。同时,做好生命线系统韧性成果转化工作。不断完善生命线系统“一张图”,为韧性评估和风险管理提供数据底座和决策支持。
*内容来源:北京规划自然资源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