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要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有序引导城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服务,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加快培养农林水利类紧缺专业人才。当前,乡村振兴的人气、生机和活力还需深层次激发,推动乡村振兴需汇聚农林三创人才的源头活水。
一是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格局尚未形成。根据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6.2%。由于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农村产业基础发展薄弱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受阻等问题制约,城乡间在就业环境、薪资待遇和职业发展等方面存在着结构性差异,农林高校毕业生存在“下不去、留不住”的现象,加剧我国农村内生性动力不足。
二是产业兴旺背景下乡村创新创业引导不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根基,人才振兴是关键。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至2023年末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仅为7.1%,全国非城镇就业人员仅为27009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比重36.5%,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加快。“十四五”时期,农户兼业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是未来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主力军,随着土地经营规模扩大,劳动者对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诉求明显上升,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科技服务市场空间广阔。
三是农林高校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需求存在脱节。据全国6所部属农林高校就业质量统计报告显示,近年签约就业毕业生中,从事农林牧渔行业的仅占总人数在13%左右。乡村人才振兴源头供给不足,将制约我国建设农业强国进程。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必须汇聚全社会力量,大力培育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农林三创人才的创业、创新、创造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引擎。
一要突出价值引领厚植“三农”情怀。农林高校应面向乡村振兴的主战场,重点推进构建“三农情怀、大国三农”的通识教育和“三创教育”融会贯通的教育体系,培养具有三农情怀的知农爱农“三创”人才,积极引导农林高校大学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理念,投身“三农”事业,扎根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一线,服务乡村振兴。
因此新时代高等农林教育必须加快深化学科、专业、科技和人才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新农科建设应从单一学科研究向多学科交叉融合跨界转变,培养急需紧缺农林类人才,要构建大学生返乡从事现代农业的三全育人体系,帮助大学生对返乡从事现代农业产生职业认同,迸发返乡从事现代农业“双创”热情。二是完善涉农高校课程建设与实践教学等制度建设,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有机衔接,将爱农情怀贯穿于师资培育、内容建设、课程评价等环节中,打造在“三全育人体系”下,“三链融合”与“多环节衔接”的新农科教育教学体系;满足现代农业转型与发展对“新农人”的需求,培养一大批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现代农业产业人才。
二是筑牢知识根基提升三创本领。“三创教育”应站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调整和设置相关专业课程,打造“三创教育”的“金课”,系统讲授“三创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创新基本素养和创业活动规律、创造内在动力等知识体系,激发和培养学生敢为人先的气魄,勇于探索当今农业科技领域最前沿、最关键的核心问题,在土壤环境变化对农作物影响、保障作物优质丰产无人化栽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系统治理及生物技术赋能全球农业发展等重大课题上下真功夫和苦功夫,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动能。
三是构建师资培养创新三段路径。农林高校应改进教师评价政策性设计,创新“新星—骨干—名师”三段进阶式师资培养路径,推进“三创教育”专职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通过三段进阶式师资培养路径,最大限度调动广大教师参与“三创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引导教师带领学生真正走到农业生产一线中去,真正贴近农民的生产生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在广大乡村的希望田野中迸发创新创业创造的智慧和勇气,树立农林高校师生为国奉献的榜样。
当前要重视发挥互联网引领创新和支持转型的先导作用赋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数智化”转变,是高质量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的重要途径。一要推动数字农业技术的应用转化,挖掘、培育和共享一支既深谙城市“田园消费需求”,又具备数字思维、数字技能、数字理念的乡村数字化人才队伍。二要紧扣当地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实施农村生产经营型、知识技能型、服务与治理型等“兴农”人才培训,推动农村实用人才熟练掌握高质量前沿农业及其数字产品,促进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服务能力建设培育三大平台。实践教育平台是挖掘和激发学生“三创”潜能的重要路径,要积极开展校地、校企协同育人活动,加大力度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深入乡村基层一线,在实践中涵养创新创业创造能力,锻炼团队协作与组织统筹能力,提高商业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增强市场风险研判与防范能力。校友交流平台是增强和提升学生“三创”能力的重要力量,农林高校在基层拥有丰富的校友资源,其作为衔接高校、社会和资本的重要元素,为在校生、校友、母校提供信息共享、资金支撑、典型示范等支持作用,营造校友支持“三创教育”“三创教育”成果助力校友企业发展的双赢局面。创业孵化平台是指导和助推学生创新创业创造成功的关键环节,通过引入社会资源、专家力量,对有创业意向学生实行全程免费培训,针对各环节差异性需求提供专业人员指导,为学生“三创教育”实践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全环节的指导与服务。
推动乡村振兴,汇聚农林三创人才,需加快实现由简单“办班”向系统“育人”转变,依托新农科教育教学体系,培养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三创”农林人才,造就一批用得上、能战斗的“土专家、田博士、农创客”。
作者:余建晖,福建农林大学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