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四十年,二十多万张底片,用光影定格家门口的人文与变迁。在西城区大栅栏,有一位胡同摄影师贾勇,他的作品让老北京如同故人一般,越过历史的长河,向我们款款走来。
贾勇,一个土生土长的大栅栏老北京人,在他的卤煮店上摆放着自己的摄影作品。自1984年起,他将镜头对准了胡同,至今已拍摄了40年,记录了大约20多万张底片,全部采用胶片拍摄,充满时代感。他的拍摄范围主要集中在家门口的大栅栏、观音寺这两平方公里之内。
选择胡同作为拍摄主题,贾勇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我从这生,从这长。”他的作品中充满了老北京的生活气息,无论是下棋的老人、胡同里的日常景象,还是老街坊的变迁,都被他用相机一一记录下来。贾勇强调,他拍照的方式都是抓拍,不去摆拍,力求不影响、不干扰平常生活。
在贾勇的镜头下,老北京的吃喝拉撒睡,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他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他在这条叫煤市街的胡同里拍摄了一张照片,那时这条街还很窄,汽车很难进来,旅馆的房费也只需10块、15块。如今,这条街已经变宽,但那些历史的瞬间却被他永远定格在了照片上。
街坊四邻都知道贾勇在拍照,当时他们并没有太多的感觉。但多年后,当他们看到自己年轻时的照片时,都激动不已。贾勇说,他把这些照片送给街坊四邻时,心情也是七上八下的。一晃40年过去,他用相机作为第三只眼,记录了这些历史的瞬间。
贾勇的作品不仅记录了胡同的变迁,也记录了老街坊的喜怒哀乐。他说,有很多老街坊已经迁走,但当他们看到照片里的人时,依然能激动地叫出他们的名字。贾勇还提到,他周围有很多摄影师朋友也在记录北京的变化,他劝年轻人把自己最熟悉的东西记录下来,因为那是一种深厚的感情。
对于贾勇来说,这四十年的变化太大了。他一直在用镜头记录着这些变化,每一张照片都是历史的一瞬间。他说:“十年以后你再看,又变了。所以随时随刻我上大街上拍,都是历史的一瞬间。”
贾勇的作品不仅是对老北京的回忆,更是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他用光影定格了乡愁,让我们有机会通过他的镜头,感受到那份属于老北京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