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中国新时代的重要发展战略,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旨在破除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均、生态资源流失和社会文化滞后等多方面问题,继而全面达成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高级目标。而汉语言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既是维系乡村凝聚力、增进乡村文化认同的纽带,又是带动乡村文化创业发展的重要媒介,彰显出独特且重要的实践价值,因而具有广泛的实践应用前景。
汉语言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的核心载体,在几千年的文明流变进程中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记忆及文化内涵,且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广泛的群众基础,继而为提升乡村地区的人文素养、增进乡村的文化认同提供了可能。以乡村地区为载体,大力推广和传承汉语言文化,使农村居民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及认同汉语言文化精神,加大对对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的重视,自觉承担起汉字、汉诗等文化符号传承使命,并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其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为当地发展贡献绵薄之力。汉语言文化的传承不仅体现于对历史文化的保存,更体现在带动农村居民文化素养的提升层面。在各大乡村地区积极组织经典诵读、汉字书写比赛、传统文化讲座等各类文化教育活动,帮助农村居民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了解汉语言文化精髓,涵养其人文素养、审美能力,在丰富农村居民“精气神”的同时使之自觉践行传统美德,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汉语言文化作为一种内涵丰富且独具人文魅力的文化形式,为带动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丰富的资源。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深入挖掘民间语言文化故事、传统文化节庆等地方传统语言文化资源,并以此为主题打造出独具地方特色的语言文化旅游项目,形成“文化从众”效应,吸纳更多游客参与旅游,并有力带动当地酒店、食品等多个产业的齐发展,实现乡村经济的腾飞。注入了汉语言文化的旅游业、产业的兴起直接带动了农民经济收入的提升,农民可以通过参与语言文化旅游项目、语言文化演出等方式,可视地增加经济收入,解决乡村地区岗位不足的问题、破除乡村经济发展滞后的障碍,继而推动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传承基地建设是推动汉语言文化传承的首要环节,也是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着眼于乡村实情打造出别具一格的文化传承基地,为文化展示提供舞台,为文化交流打通渠道,为乡村旅游及产业发展提供基本的条件支持,继而循序渐进地达成乡村振兴战略的高级目标。文化传承的选址应从历史文化资源的分布情况着手考量,即优先选择具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独特地方文化的地区,而基地的规划则需要充分考虑功能布局,包括展示区、教育区、体验区和交流区等,使之能全面发挥其文化传承作用。在此基础上推动多样化展示设施建设,以多角度、全方位彰显汉语言文化的丰富内涵,如建设传统文化博物馆,彰显地方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汉字书法馆,展示汉字的起源、演变和艺术形式;建设民俗文化馆,展示地方传统节庆、民间故事和民俗活动等。有了基础的场地支持,才能满足大规模展览活动的条件。当地既可以组织汉字书写比赛、经典诵读比赛、传统文化讲座等活动,激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文化学习热情;也可以开展汉字书法培训、传统手工艺制作培训等活动,提高参与者的文化素养;还可以邀请文化名人、专家学者到基地开展现场讲座,逐步扩大文化影响力。汉语言文化传承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实践是一个系统且复杂的工程,而唯有充足的资金和平台支持,方能开辟出文化交流及传承的平台,为乡村振兴及汉语文传统的传承夯实基础。
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将汉语言文化资源转化为具体可见的经济发展动力,可有效达到促进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双赢的目的。当地可以通过调研及访谈等形式对地方语言历史、文化传说等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梳理,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汉语言文化资源库,如采集地方传统故事、民间语言艺术,编撰地方汉语言文化志等。在此基础上,对汉语言文化元素进行“再创新”和“再创造”,开发出别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打造出由村到镇、由镇到省再到全国的品牌效应,如将汉字书法、传统绘画、民间工艺等元素融入到文化创意产品之中,设计汉语言文化衫、纪念品、文具、工艺品等;或将地方汉语言流变过程改编成动画、影视、游戏等文化产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群体关注,在日积月累中打造出富有魅力及特色乡村产品,扩大文化影响力。最后再将汉语言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两两结合,打造“文化旅游线路”,结合地方历史文化遗址、传统村落、民俗活动等,设计并推广文化旅游线路,让游客在旅途中切身感知、体验地方汉语言文化,并有意识地分享文化体验等,逐步提高乡村知名度。
数字化文化资源库是文化传承的基础所在,而通过对汉语言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处理,可以实现文化资源的保存、展示及传播,更好地履行文化传承使命。借助扫描、拍摄等技术手段,对地方传统文献、书法作品、民间工艺等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数字化文化资源库,并开发文化资源管理系统,对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性分类、整理和管理,为文化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共享打下基础。同时开展软件开发工作,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汉字学习”“文化知识普及”等文化应用软件,以动画、游戏等形式,帮助用户学习汉字的书写和意义,或者借助多媒体技术讲解汉语言文化的历史渊源,逐步激发用户对语言文化的关注,提高其文化素养及认知水平。且在短视频“横行”的时代背景下,各类社交媒体平台异军突起,并在文化传播中彰显出不容忽视的作用。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拥有不同的用户群体及传播特点,而在多个平台上同步发布汉语言文化相关内容,实现“同步传播”,则可以起到覆盖更广泛的受众的效果。例如,微信、抖音作为社交媒体的“佼佼者”,已经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娱乐工具,以此为切口,可以创设专注于地方汉语言文化的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与汉语言文化相关文章,如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经典文献的解读、传统节庆的介绍等,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吸引读者兴趣,刺激鼓励读者的转发及共享欲;而在抖音平台上,则可以创建汉语言文化传播账号,利用所采集的数字资源库剪辑短视频内容,包括汉字书写教程、经典诵读片段、民俗活动展示等,以短小精悍的视频内容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年轻用户的关注,并合理利用抖音的算法推荐机制实现大规模推广,有效达到促进文化传承与弘扬的效果。
汉语言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独特且非凡的作用,既能增进乡村居民的文化认同,又能有力带动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然而,将汉语言文化传承实践于乡村振兴战略体系中,非一时之力,更非朝夕之功,地方唯有充分认知到汉语言文化的实践作用与意义,建设文化传承基地,大力打造符合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并善于利用现代科技加大文化宣传,方能将汉语言文化嵌入于乡村振兴的各个环节,达成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齐头并举的效果。
(作者:黄艳飞 广西城市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