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所系,文旅赋能是乡村振兴的全新业态。新时代推动乡村振兴离不开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而制度的创新则是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为了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文旅经济领域相关专业人才及单位深入乡村、扎根乡村、服务乡村,福建省文旅厅于2023年1月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文旅特派员试点工作的通知》,拟在全省范围内试点实施文旅特派员制度。所谓“文旅特派员”,指的是能够正确激励和有效促进乡村文旅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以个人、团队或法人的形式开展工作,因地制宜为不同地区乡村提供“一村一员”式的精准特派服务。自文旅特派员制度实施以来,所遴选的15个计划实施乡村振兴重点县域的66个特色村庄在首批文旅特派员的技术引领下,围绕“筛选激活-共创共赢-培育后备”的发展模式,发生了一连串可喜的变化,取得了一系列亮眼的成就。
对乡村文旅资源进行筛选与激活,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开发打造,增加当地的曝光度与吸引力,同时增强村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驻三明市沙县区俞邦村的文旅特派员沙家帮公司在筛选了小吃、休闲、特色康养等多个产业的前提下,确立做大‘寻根追味’小吃街、‘遇见俞邦’茶社、森林康养步道、俞邦花海等42个具体项目,这些项目之间并非割裂的独立关系,而是以一种相互联动、相互促进的共生形态存在,一道发挥作用,以促成文旅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并且在筛选之外,沙家帮公司也尝试通过多种渠道联动,全力激活俞邦村的各类文旅资源。例如,通过强化组织的方式将俞邦村与周边六个联建村串联起来,借助地方官媒、官微等具备一定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以互联网为传播载体向外界推介关于俞邦村的小吃制作技艺、小吃文化以及周边的自然人文景观、民风民俗等,为俞邦村以及其周边村落实现最大程度的引流。
驻漳州市华安县招坑村的文旅特派员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团队结合本县全域旅游规划,在梳理归纳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出具有600多年历史的招坑村“荡秋千成人礼”这一传统特色民俗文化,以此研发出颇具特色的“秋千系列”旅游文创产品,并将“秋千文化”与旅游体验深度融合,丰富了旅客的身心体验,打造出了一个“田园上的秋千乐园”。与此同时,该团队还依靠秋千IP创设大赛、多平台短视频宣传等方式,为秋千乐园提供了流量支撑,为当地的民宿行业拓宽了经营半径,形成了资源物尽其用与村民切实受益二者间良性的循环关系。
与乡村结成“命运共同体”,共创共赢。从某种层面来说,文旅特派员与乡村间存在着高度的利益共享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沙县俞邦村在文旅特派员入驻之前,便成立了俞邦村与周边五个村落共同合资注册的联村公司。沙家帮公司作为文旅特派员入驻后,受委托对联村公司进行运营管理,最终利益则由联村公司与特派员共同分成。所以,在这样的模式之下,文旅特派员自身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也得到了极大调动。对于沙家帮公司而言,依托俞邦村内在优势,再通过其与外界搭线,引入市场资源,在原先基础上开创乡村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无疑是一项双赢的选择。
驻福州市永泰县梧桐镇春光村的文旅特派员刘娴姗,凭借个人在文旅行业积累的深厚经验,有序引导本地村民将旧码头、废弃仓库等闲置资产加以改造利用,打造出了春光村的首家民宿“春光里”,并策划建立与之相配套的露营基地“梧桐湾”,旨在为外地游客提供更加多重的选择与体验。民宿及露营基地的开设,在为村民创造就业机会、实现村内集体增收的同时,也为特派员本人提供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为乡村培育后备人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了帮助所在乡村出谋划策、破解发展难题之外,推动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为其提供相应的培训、锻炼、增强基层的组织力与凝聚力,也是文旅特派员应尽的责任。沙县俞邦村沙家帮公司在开创产业新业态的同时,还为俞邦村打造了“寻味俞邦”的文旅品牌,不仅创设了“寻根追味”小程序购物平台,还推出了“小吃书记”抖店,力求做到线上线下相融合,一二三产共发展,最大限度挖掘俞邦村的内生动力。在此过程中,俞邦村从村支书到普通村民,也都参与了各个项目的实施,对于新时代乡村文旅产业的振兴,他们也都有了全新的看法、掌握了全新的技能。在日常工作中,他们已成为文旅特派员的得力助手,而在整个乡村振兴进程中,他们无疑是接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驻龙岩市永定区枫林村的文旅特派员陈军,在对本村当前的产业优势及旅游业发展现状做出详细的分析评估后,编撰了《永定区龙潭镇枫林村旅游提升概念规划书》,为该村文旅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策划书的指导下,该村集中力量打造融合“研学、露营、观光、度假、休闲、带货”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点。于此过程中,枫林村也不断吸纳相关人才返乡或加入,其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得以激活,从而走出了一条由“矿区”向“园区”再到“景区”的蜕变之路。
回溯总结文旅特派员制度的试点实施,在未来,确保该制度行稳致远,能够以其磅礴之力推动全面乡村振兴,应当坚持三大基本工作原则。
要明确带动性。带动性是文旅特派员日常工作中所必须遵循的一条首要原则。文旅特派员制度不是简单的头衔称谓,也不是“申报+审批”的形式流程。在工作过程中,文旅特派员应当充分发挥自身在各自领域内的优势,为乡村引入文旅产业要素,充当好沟通乡村与外界的“桥梁”作用。与此同时,文旅特派员还应意识到,文旅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带动要素,但也不是唯一带动要素,应当将文旅产业的发展作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全新支点,以此出发打通其他产业要素进入乡村的堵点,带动诸如数字科技、新兴市场、社会建设等资源进入乡村,形成强大合力,赋能乡村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除了要在产业建设和资源要素引入方面有所表率之外,文旅特派员的带动性还应体现在为乡村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之上,也就是既要使得村民的“口袋富起来”,也要推动村民的“脑袋富起来”。在振兴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文旅特派员必须予以村民以充足的产业技能培训与创新意识提升,确保村民由内至外地适应由于新型产业业态所带来的全新变化,并在变化中掌握主动权,达成竞争力上新的突破。此外,由于文旅特派员制度的实施尚处于起步阶段,因而对于文旅特派员而言,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使所在乡村发生引人注目的全新变化,某种程度上也为实现乡村人才回流提供了榜样的推力。
要强调融入性。融入性是文旅特派员发挥工作效能的重要保障。文旅特派员只有全身心融入乡村,将自己视为乡村的一份子,才能更好地起到带动作用。质言之,融入性是带动性的基本前提,带动性则是融入性的生动体现。在完全融入乡村的基础上,文旅特派员才能对乡村的文旅资源拥有更为全面且清醒地认识,做到“心中有数”,哪些乡村文化可供深入挖掘?哪些闲置资产应当着手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能应该如何激活?农民对于新事物和新业态的积极性应该如何提升?这些具体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文旅特派员真正做到全方位了解乡情、共情乡民、融入乡村。而对于工作浮于表面、将文旅特派员视为一项新颖称号而为博取虚名等诸类行为,则必须坚决抵制。并且,应当明晰的是,文旅特派员的工作绝不是对乡村原有生态和生活进行技术统治、资本统治,也不是将乡村作为各行业精英的“试验场”,而是以产业创新、情感投入真正焕发乡村生态与生活所具备的无穷魅力。在特派的过程中,文旅特派员要牢牢扎根于乡土,挖掘乡村文脉、建设乡村文化,筛选乡村资源、重塑乡村旅游,以“滴水穿石”“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兼以“命运共同体”式的利益共享机制,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实现自身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并最终达成双重跨越。
要突出差异性。差异性是文旅特派员把握工作脉搏的关键所在。不同地区的农村发展程度不同、面临的问题也不一样。因此,文旅特派员要坚持分类施策、因地制宜,重视乡村原生的风土人情以及原就具备的产业特色,突出乡村发展的差异化,切忌将在此前工作岗位所获取成功案例的经验一股脑生搬硬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与浪费。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重处理好与当地村民的关系,厘清他们与此前接触工作对象的不同,在把握差异的前提下找准工作方向。在具体项目的实施中,也应当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不可使用简单粗暴的行政式命令强行逼迫。毋庸置疑的是,在文旅特派员与村民相处融洽、渐趋融为一体的情况下,这种工作上差异性的基调也将大幅加强文旅特派员的带动性与融入性,从而切实调动村民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最终从结果上也将有利于村民切身利益的维护以及乡村富裕的达成,为全方位推动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奠定坚实基础。
(林兆和 李龙澔 张雪晴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