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乡村,作为国家发展的根基,承载着民族的希望与梦想。乡村的繁荣与衰落,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与社会的和谐。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发布,“凝聚全社会力量,扎实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已成为时代的号召。《乡村振兴促进法》更是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包括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在内的社会各方面参与乡村振兴的相关活动。2022年,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局发布的《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2022年)》,进一步明确了社会资本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并强调了加大政策引导和撬动力度的必要性。异地商会,这一以民营企业为主体、以乡情文化为纽带的社会组织,以其独特的地缘性特征,活跃在城乡之间,成为连接城市与乡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它们非营利性地双向嵌入于登记地和乡籍地,在服务两地社会有先天便利条件,在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具有天然优势。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异地商会不仅是乡村价值的重塑者,更是激发乡村振兴主体活力的催化剂。通过慈善捐赠,异地商会在乡村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领域提供了坚实的支持,有效缓解了乡村的迫切需求,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产业发展上,异地商会积极探索多元化路径,通过引导资金回流、参与精准扶贫,实施了一系列产业扶贫项目。这些项目不仅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也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经济活力。同时,面对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异地商会发挥其桥梁作用,通过组织义诊、引进医疗资源、创办医院等举措,提升了乡村医疗服务水平,为农民健康提供保障。此外,异地商会不断创新,利用新兴科技打造农业“超短链”,链接小农户和消费者,促进农民增收,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当前,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已成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动力。异地商会,作为连接城乡的重要纽带,正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行动,积极推动乡村教育和能力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异地商会通过教育捐赠和项目支持,为乡村教育事业的优质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其贡献不仅体现在资金援助上,更在于对教育价值的深度重视和广泛传播。进一步地,通过项目回归,异地商会有效促进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乡村的汇聚,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农民的认知水平,还全面增强了他们的技能和能力,激发了农民的自信与创造力。同时,异地商会通过建立劳务协作工作站等创新方式,引导外地人力资源流向乡村,这一举措不仅为乡村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也促进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为了进一步提升乡村振兴主体的专业技术能力,异地商会积极开展业务培训与交流,为乡村居民提供了学习和提升的平台。通过组织专家研讨会、交流沙龙、知识培训等活动,异地商会增强了乡村的自我发展能力,为乡村居民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同时,异地商会以其独特的地缘优势和组织特性,成为城乡交流不可或缺的桥梁和纽带。它们在城乡循环中积极作为,深入挖掘乡村的本地资源,激发乡村内生动力,推动了特色农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有机结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异地商会通过整合乡村的土地、人力、文化等资源,不仅发展了绿色生态农业,还推动了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同时,一些异地商会在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上不断探索,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推动了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价值链的提升,为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模式。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中,异地商会虽以自发性参与为主,却面临诸多挑战:主体活力焕发不够、能力提升不均衡、系统支持不充分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异地商会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然而,面对这些挑战,我们更应看到异地商会在激活乡村振兴主体活力、促进农民全面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和重要价值。因此,需要采取对应措施,从异地商会对乡村振兴主体能力的激活深度、对乡村振兴主体能力提升力度和对异地商会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系统支持广度等方面着手,让异地商会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作用充分发挥。
强化异地商会对乡村振兴主体活力的激活深度。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产业发展对激活农民主体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异地商会在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应实现与乡村振兴主体的共同受益,充分发挥其在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特别是提高农民主体能动性,是当前及未来异地商会工作的关键要点。在具体推进过程中,首先需要大力推进异地商会在乡村振兴的参与广度和深度,提高参与乡村振兴的异地商会数量,充分发挥其在乡村人才、产业、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方面的积极作用。其次,强化异地商会乡村参与的责任意识,项目设计时结合农民的主体意愿,鼓励商会发挥行业优势,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同时,异地商会应更加注重农民主体利益需求的表达与实现,注重商会产业发展与农民利益的“双赢”,实现对农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有效激发。鼓励采用“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利益联结方式,注重项目的可持续性,关注项目在促进农民就业、增加收入、提升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实现农村、农民、农业的全面振兴与发展。最后,探索设立乡村振兴投资基金,鼓励异地商会或地区联盟根据地方产业优势设立产业投资基金进行规范管理,同时政府职能部门根据地方区位优势及发展重点进行项目设计、项目推介,吸引不同产业基金投资,实现慈善捐赠在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和农民发展中的资金撬动作用。项目设计时,应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在教育、健康、就业等方面进行规划,更加注重项目对当地乡村发展的可持续性。
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实施,离不开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这正是异地商会能够大有作为的领域。首先,异地商会应积极参与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及二三产业发展人才的培养。它们可以利用自身的信息、资金和资源优势,为乡村人才成长提供平台,同时成立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基金,为优秀农业农村人才提供奖励资助和管理服务。其次,异地商会需要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更加主动的作用。通过充分利用商会的会员资源,培育本土企业家,积极开展乡村各经营主体的培训,从而提升其经营管理能力。再者,异地商会应加强对乡村人才培养的组织与管理。通过与政府部门、教育机构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合作,开展乡村振兴能力提升计划。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应根据乡村振兴主体的具体需求,开展多样化的培训项目。同时,利用异地商会的联合优势,实现培训对象的拓展和培训主体的聚合,提升培训的覆盖面和效果。在培训方式上,异地商会可以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采取灵活多样且有效的培训形式。除了传统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实操,还可以包括示范观摩、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以确保培训的实效性。此外,异地商会还应在与登记地的资源链接中发挥关键作用,利用其产业和行业优势,扩充培训师资队伍的数量与质量,确保培训的专业性和前瞻性。
在加强异地商会参与乡村振兴的系统性支持方面,加强政策支持是关键。首先,需要在“万企兴万村”行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出台实施细则,明确异地商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实施路径。同时,建立和完善激励政策,对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异地商会给予表彰和荣誉肯定,确保他们在地方政府政策制定时的声音被听取并科学采纳。其次,建立乡村振兴项目的数据信息平台至关重要。通过汇集基建、财政以及重大项目信息,形成全省乡村振兴的项目数据库,并通过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公开发布,提高项目的公开性与透明性。这不仅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提高管理效率,还能鼓励异地商会在信息平台上主动完善和提升行业服务标准,发挥其沟通桥梁作用。再者,加强项目推进与管理是确保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建立项目的动态跟踪机制,特别是对项目对当地农民的就业、收入提高、公共服务提升等方面进行跟进,确保项目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政府对异地商会参与的项目需要从注重过程到注重结果的转变,从注重补短板到注重建立可持续发展方向的转变,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项目的实施,更要关注其长远影响和综合效益。最后,加强对异地商会的系统支持,还需要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提供全面的支持。通过设立乡村振兴投资基金,鼓励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为异地商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同时,通过技术指导、人才培养等方式,提升异地商会的参与能力和项目实施效果。
(郭淑贞,福建开放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吴宏洛,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