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美育通过艺术培养人的审美感知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是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高校美育在促进乡村文化建设、提升乡村审美环境和改善村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美育能够促进乡村文化建设,提升乡村整体形象和村民的幸福感。高校凭借其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和专业人才,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文化支撑。高校美育的深入开展,不仅能够推动乡村文化艺术水平的提升,还能促进乡村的文化传承创新,助力乡村实现全面振兴。基于此,要从高校美育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入手,探讨高校美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构建科学的高校美育教育体系。
美育不仅是培养审美能力的途径,更是提升个体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通过美育教育能够提高村民的审美素养,促进乡村文化建设,提升乡村整体形象。美育通过艺术形式将美的理念、文化的精髓传递给村民,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审美习惯,提高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有助于改善乡村的生活环境,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村民的精神面貌,进而增强乡村的凝聚力。高校作为美育阵地拥有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高校艺术教育资源是乡村发展的重要文化养料。通过合作开展乡村美育工作,能够有效提升乡村文化艺术综合水平,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在实践中,高校可以组织师生定期到乡村进行文化交流活动,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支撑。高校拥有系统的艺术教育体系,能够根据乡村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美育计划,因地制宜地开展美育工作。与此同时,高校还可以利用自身科研优势深入挖掘乡村传统文化,通过艺术创作可以为乡村注入新的文化元素,推动乡村文化的创新发展。
高校美育赋能乡村振兴需要遵循以需求为导向,多方协同开展美育工作。在具体实践中,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结合乡村的实际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美育项目活动,不断提升美育工作的覆盖面,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坚持以需求为导向。高校美育赋能乡村振兴首先必须以乡村实际需求为导向,做到因地制宜。高校在开展美育活动时需要深入调研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在制定美育方案时应根据不同乡村的具体情况设计针对性的美育活动,确保美育工作能够切实满足乡村的实际需求,提高美育的针对性。与此同时,高校应充分考虑乡村居民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艺术形式进行推广。针对喜欢音乐的村民可以开展音乐欣赏课和演奏培训,也可以开设手工制作美术课程等,将乡村美育活动与乡村生产发展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因地制宜的美育活动不仅可以激发村民的参与热情,还能够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从而更好地实现美育赋能乡村振兴的目标。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美育赋能乡村振兴不是一时之举,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确保美育工作能够持续开展并不断深入。高校可以通过建立美育服务乡村的长效机制,设立专门的美育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师生深入乡村开展美育活动等方式,确保美育工作能够持续发展。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和优势,帮助乡村培养一批本土的美育人才。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奖学金,鼓励有艺术天赋和兴趣的乡村学生继续深造,培养他们成为乡村的美育骨干。可以通过举办艺术培训班,乡村的教师和文化工作者提供系统的美育培训,形成良性的美育生态圈,确保美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多方协同合作原则。乡村美育工作涉及面广,须依靠多方力量共同参与。从教育部门角度而言,其在美育赋能乡村振兴中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要通过政策扶持等方式支持高校实施美育项目,推动高校美育资源进一步融入乡村振兴体系。高校应探索与文化艺术机构建立合作,共同开展美育项目,要争取更多资金项目支持,扩大美育工作综合影响力。基于此,通过资源多方整合,可以形成美育教育强大合力,切实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文化动力。在此过程中,高校和相关文化工作部门应注重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确保各方力量能够充分发挥作用,需要注重的是,要充分利用相关组织力量,确保美育工作高效推进。
高校美育赋能乡村振兴不仅能够提升乡村的文化艺术水平,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还能够促进乡村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助力乡村实现全面振兴。高校应深化探索美育实践路径,不断提高美育工作的实效性,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建立科学的美育教育机制有助于乡村振兴工作的深入推进,有助于打通高校与乡村之间的美育资源流动渠道,促进双方在多领域深度合作,切实实现文化渗透目标。在实践中,要探索建立高校服务乡村美育发展的长效机制,鼓励高校师生深入乡村开展美育活动,通过定期派遣艺术教育专业师生到乡村进行实地教学,可以将高校先进美育教育理念带入乡村。教育管理部门要制定相应政策,发挥政策导向和激励作用,引导更多高校艺术专业师生投身乡村文化建设中。在此过程中,高校要注重与乡村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常态化实施美育项目,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发展。此外,可以探索设立高校美育实践基地,为高校师生提供实践平台的同时,为乡村居民长期提供美育教育,进一步增强美育工作的持续性。
开展形式多样美育活动。高校可以根据所对口扶持乡村的实际情况开展美育活动,提升美育活动的丰富度,有助于进一步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具体而言,高校可以与乡村合作举办艺术展览,展示高校师生的艺术作品,让村民近距离感受艺术的魅力。对于村民而言,更喜闻乐见的是各类文艺演出,高校可以组织师生送文化活动进乡,为村民带来视听享受。此外,可以结合乡村实际情况开展乡村手工制作技能培训,激发他们的艺术兴趣,同时与乡村艺术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切实从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助推乡村发展。由此可见,通过开展多元活动,不仅可以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还可以促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审美习惯。
利用数字手段推广美育。现代互联网技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于乡村美育工作而言,可以极大扩大美育覆盖面。高校可以通过在线课程等方式将美育资源输送到乡村,可以让村民通过在线课程在家中通过手机学习艺术知识。在推广乡村美育知识过程中,要充分借助现代网络直播这种潮流形式,灵活展示高校美育精髓,让乡村居民随时随地参与文化交流互动,切实提升村民在乡村美育活动中的参与度。此外,有条件的乡村可以利用现代虚拟技术将高校的艺术作品以数字化形式展示在网络平台上,让乡村居民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高水平的艺术作品。通过积极探索利用数字化手段,可以让更多村民接触到优质的美育资源,享受美育带来的精神滋养。
促进乡村艺术人才培养。人才是文化发展的根基。高校要积极发掘培养乡村艺术人才。具体而言,高校可以专门设立乡村文化人才专项奖学金,鼓励有艺术天赋的乡村学生继续深造,提升他们的艺术创作能力,鼓励这些学生在学成后投身乡村文化发展当中。与此同时,可以举办系统性的艺术培训班,为乡村艺术爱好者提供专业指导。基于此,艺术人才培育体系的构建不仅可以成为乡村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还可以带动更多的村民参与到美育活动中来,形成良好的艺术氛围,同时,有助于为乡村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高校美育赋能乡村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高校与乡村的美育合作机制,可以有效提升乡村的审美环境、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促进乡村文化传承创新。未来应继续探索高校美育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不断创新完善美育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杨媛,云南艺术学院公共教学部,讲师,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