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 “根” 和“魂”, 对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当前,乡村文化振兴面临建设人才匮乏、传承创新不够、产业发展不足、宣传渠道单一等诸多问题。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具有产教融合的天然基因和类型教育的特殊优势,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愈发成为助力乡村文化转型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文化主体素质提升赋能。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数据显示,高职(专科)招生555.07万人,比上年增长2.99%。其中,有超过70%的职业院校学生来自农村地区,这些学生不仅是未来乡村建设的主力军,更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力量。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知识与服务乡村振兴相联系,一方面坚守课堂教学,讲好乡村文化故事,通过让学生学习和了解乡村文化,包括传统建筑、手工艺术、民风民俗……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在乡村建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乡村振兴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等,引导学生自觉学习本领,增强学生对乡村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培养具有扎根基层情怀的青年大学生。另一方面丰富实践教学,聚焦乡村产业振兴。通过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和学生创业示范基地,依托乡村振兴德育基地,为学生提供与乡村产业对接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其创新创业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同频共振。
发挥职业教育优势,为乡村文化传承创新赋能。乡村振兴,要以文化铸魂。高职院校多具有区域属性,拥有地域邻近和文化认同等优势,使其能够更深刻理解区域历史、传统、民俗,能够在乡村文化建设上更好地融合地域性特点,深入了解和挖掘地方特色文化的优势,从而更精准地捕捉和呈现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这就要求职业教育要切实担负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快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使命,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精神动力;要发挥专业和人才优势,加强对乡村文化的挖掘和研究,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不断创新和丰富乡村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发展;要积极服务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地方和民族文化资源禀赋,创作展现乡村特色文化和风貌的文化作品、产品,打造地域文化品牌形象,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创新发展;要不断满足乡村多元文化需求,利用信息化手段为乡村提供“菜单式”“订单式”文化信息服务,深入开展送文化下乡、志愿者服务、乡村支教等活动,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思想宣传引领作用,组织师生向村民广泛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宣讲解读与农村农民相关的政策法规,引导他们增强爱国、爱党、爱家乡的情感,提升法治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意识,维护乡村社会和谐稳定。
推进产教融合发展,为乡村文化产业繁荣赋能。文化产业是乡村文化振兴和经济发展的动力源。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的主导作用,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利用与地方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科研机构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密切关系,推动各类文化资源和产业要素迅速向乡村汇聚;要切实发挥智库作用,组织相关专业专家和师生为农村文化产业规划、政策分析和决策评估等建言献策的同时,鼓励和引导职业院校学生立足乡村振兴开展相关项目实践和创新创业;要结合文化教育与乡村产业发展,基于乡村文化资源,整合学校非遗传承、 文创产品开发设计、特色旅游、建设规划、电商直播等专业资源和师资力量,通过提供教育培训、文化咨询、技术指导、项目规划、活动策划、建立基地等途径, 为乡村文化产业的振兴和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助力,促进乡村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不断为乡村注入活力,实现农村文化与地方经济双赢发展,还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地合作,开展文化培训和文化下乡活动等,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强化媒体运用能力,为激活乡村文化资源赋能。中国是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手工艺、美食、节庆、音乐、舞蹈等多姿多彩的乡村文化,它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地方高职院校应主动对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好教育优势,为乡村振兴培养留得住、用得上、懂技术、善管理的实用人才;在专业设置、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要紧跟时代步伐,坚持市场导向,切合乡村文化振兴,服务乡村文化振兴。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自媒体的广泛应用,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大数据手段,如建立数字图书馆、虚拟博物馆、抖音直播等方式,加强对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和多元化传播,打造新型乡村传统文化传播平台,让外界更好地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资源。重视短视频的传播媒介作用,充分发挥其生产门槛低、制作成本少、受众群体多、传播途径广等优势,对农村物质或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建筑、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手工制作、农业生产、婚丧嫁娶……进行传播和推广,讲好乡村故事,助力乡村振兴。在这过程中,地方高职院校可依托专业技术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挖掘、创作,打造集内容、策划、创作、生产于一体的短视频产业链,通过专业化制作、规模化生产为短视频的持续性创新和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破圈”提供内容支撑。
高职院校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切实将育人目标与乡村文化发展紧密融合,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育人模式,不断推进产教融合发展,拓展校地文化服务领域,加强对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工作,充分利用新媒体等技术手段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应有的力量。
(付文佳:辽宁建筑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