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首次提出“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同时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重大部署。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中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以教育科技人才机制体制一体改革为重要抓手,走好教育富农、科技惠农、人才强农“三步棋”,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强基赋能。
教育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出新的要求,强调要完善立德树人机制,建立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等。下好教育富农“先手棋”,要向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要活力要动力,筑牢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性支撑。
以完善立德树人机制为先导培养乡村振兴“新农人”。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导向,坚持系统观念,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创新乡村振兴大思政课与学科专业课有机融合模式,将农业绿色元素融入思政红色课堂,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厚植大中小学学生知农爱农情怀,努力培养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农人”,以高质量人才培养支撑乡村全面振兴。
以学科设置调整机制为导向完善涉农人才培养体系。要站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优化学科专业设置,科学合理开设农业通识课程。尤其是涉农院校,作为新农科教育发展的主阵地,要以乡村振兴战略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赋能新农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涉农学科专业,加快构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新农科专业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以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为保障推进乡村教育振兴。乡村教育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乡村教育发展不平衡仍是制约乡村振兴的突出问题,教育资源不均衡仍是乡村教育面临的瓶颈难题。各级政府和教育系统管理部门,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理念,加大乡村教育振兴投入,在基础设施、师资力量、教学材料、科技支持、政策倾斜等方面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推进乡村教育振兴,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科技创新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引擎。纵观世界农业发展历史,科技是农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农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农业强国必然是科技强国。布好科技惠农“长远棋”,必须以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为原动力和驱动力,以科技创新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实现科技“慧”农更惠农。
以加强农业科技力量建设为支撑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以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和乡村振兴战略为导向,完善科技帮扶机制,引导科研管理机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协同发力,从科研平台建设、科研人才培养、科研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科研帮扶,加快完善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体系,优化农业农村科研机构布局,加强农业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农村科技基础条件保障,以科技力量注入确保乡村全面振兴行稳致远。
以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完善农业科技基础研究支持机制,继续加大农业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在农业基础研究上提高科技支出比重。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体制,瞄准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围绕种植振兴、农业生物育种、数智化技术、信息化技术、智能化系统、生态农业、精准农业等重大农业领域,加大力度开展科研攻关,突破“卡脖子”技术,推进绿色农业、智慧农业、数智农业、低碳农业等发展模式,大力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以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为依托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支持与投入机制,出台有利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增加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投入,支持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市场推广。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优势研究资源,建立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乡村“五位一体”的合作模式,促进科技成果在农业农村领域向实际生产力转化。建立科技成果示范基地,推动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展示新技术成果,并推动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
人才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根本支撑。落好人才强农“关键棋”,重点构建“引、育、管、用”长效机制,从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引才长效机制、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等方面推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路径提高乡村振兴人才质量。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是涉农院校,作为农科教育的主阵地,注重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和乡村治理人才,全面提升乡村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提升乡村产业专业化水平、促进乡村治理体系规范化、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聚焦乡村振兴战略人才和紧缺人才,在科研实践中锻炼人才,加强产学研教深度融合,形成人才培养新范式,促进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完善本土人才培养机制,实施农村农业能手培优计划,构建“传帮带”农业人才成长机制,培养一支专业化农民队伍。
以健全人才引进机制为牵引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高地。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乡村人才引进政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为筑巢引凤、固巢养凤、强巢生凤奠定坚实基础,积极营造乡村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项人才行动计划,坚持引才、引智、引资相结合,推行“人才+项目+产业”引才用才模式,加快建设乡村高水平人才高地,打造一支高水平现代化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为驱动激发乡村振兴人才活力。坚持以激励为导向,激发乡村振兴人才活力。完善乡村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对乡村创新创业者的政策激励扶持,完善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青年等各类人才的服务保障,扶持乡村本土农民接受系统化、规范化、专业化、现代化培训。创新乡村人才评价机制,树立重能力、重质效、重实践、重贡献的评价导向,强化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的针对性,畅通乡村人才发展路径,开拓乡村人才发展渠道,增强乡村人才驱动创新发展,形成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劲动力。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要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强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举措集成增效,以更强大的动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作者:林未,广西医科大学机关党委馆员,研究方向:高校党建;胡文娟,广西医科大学人事处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