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乡村兴则国家兴。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础,是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一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其中,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更是少数民族人民精神寄托的重要载体。新时代以来,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已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受限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自然条件、历史因素等方面,其文化振兴依然面临着诸多的挑战。要紧紧抓住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民族文化产业链条,充分发挥各民族村落文化的独特优势,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让文化振兴的发展成果辐射到民族地区全体人民。
激活民族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文化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既包括文化产业的功能、质量和价值等内在要素,又包括文化事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普及度等外在要素。打造民族地区优秀特色的文化品牌,不但能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亦能为丰富民族地区人民的精神世界产生深远的社会效益。可以说,激活民族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是为了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民族地区乡村文化的赓续传承,着力提高乡村文化在全社会的影响力、辐射力、渗透力,进而以文化带动村民生活向高质量转变。第一,挖掘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元素的核心点。毋庸置疑,某种文化必然具有一个能够集中体现该文化特色的核心元素,能够持续推动对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同样,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点就在于对该地区文化的最核心元素进行挖掘,这不仅能够将文化元素转化成经济效益,更能够从长远的视角推动该地区特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要深入该地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专注于该地区村民的生产劳作、语言文字、娱乐活动、饮食起居等细节,并从中发掘本地区、本村落最核心的特色民族文化,打造出能够让世人耳目一新的文化符号。第二,积极运用数字技术,广泛传播本地区核心文化要素。一个地区的核心文化要素只有对外传播并获得世人的认可才能真正转化为经济效益,并产生社会效益,所以积极打造并传播让世人铭记于心的核心文化要素亦是应有之义。互联网时代,数字技术无疑是推动文化广泛传播的主要渠道。各民族地区要积极打造相关平台,将数字技术运用到文化核心要素挖掘建构的全过程之中,通过互联网平台和数字技术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接受民族文化,增强该地区特色文化的内生性。还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充分打破文化传播的地域限制,生产出特色鲜明并能被世人所喜爱的数字文化产品,并衍生出如游戏、微电影等相关文化元素,从而丰富民族地区的特色文化形态。第三,用所挖掘出的核心文化元素反哺本地村民。换言之,就是要将打造的该地区核心文化元素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做到取之于民且用之于民。在挖掘本地区的核心文化要素时,就要时刻秉持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理念,要在实现本地村民全民参与中来挖掘核心文化要素,在日常生活之中挖掘村民的优秀文化基因,并形成全体村民相对统一的价值认同。要积极采取各种方式方法,激发本地村民参与核心文化品牌构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核心文化品牌与全体村民产生价值共鸣,最终用核心文化品牌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反哺村民的日常生活,逐步实现乡村、村民与文化相统一的特色品牌,形成规模化效应。
打造特色民族文化产业链条,提升民族文化影响力。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链条,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将民族区域特色与文化产业结构相融合,提升本地区民族文化的影响力,提高社会应用效应与经济效益,最终实现该地区人民的生活富裕,提升生活质量。第一,打造“农+文+生态”相结合的保护性发展产业链。乡村发展中,农业生产是基础;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是关键。打造特色民族文化产业链条,不能与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相脱节,更不能与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相违背,应结合本地区发展特色与实际,探索打造出一条“农+文+生态”三方面融合发展、相向而行的发展产业链。要以特色乡村文化为价值内核,依托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为经济基础,紧紧遵循本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原则,通过打造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产品,将所挖掘的文化符号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通过文化产品的消费拓展农业生产的渠道与空间,实现对乡村生态保护的整体观照,保持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稳定和最基本的粮食安全。第二,打造“农+文+旅”结合的多样性发展产业链。民族地区文化多样、特色鲜明,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打造休闲旅游产业的重要基地。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要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的核心要义,并将其融入到当地休闲旅游产业发展之中,推动民族特色文化产业与民族文化旅游业的深度融合,用核心文化品牌宣传本地区的特色旅游资源,用特色民俗文化产品开拓旅游市场、提升旅游品牌的核心竞争力。要注意在休闲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保护村民的整体特性和价值偏好,打造建立在农业生产基础上的特色旅游产业,注重保留民族特色文化风情,争取以旅游消费经济的发展拉动乡村文化的对外传播。第三,打造特色产业链条示范区,以点带面带动整体发展。各地区的文化具有特殊性,民族地区的优秀文化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是优秀的民族文化又具有良好的示范性。各民族地区相关文化产业管理部门可以选取该地区具有代表性、示范性、特色性的优秀乡村文化链,通过重点推介、榜样示范等,组织其他地区参观学习其发展经验,以点带面推动该地区整体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有效推动文化产业融合与文化事业的发展。要鼓励各个地区、各个村落发掘本地区的特色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链条,鼓励他们从学习榜样到成为榜样,在频繁的文化互动和交流中塑造品牌形象,提升品牌影响力。
激发民族村落文化独特优势,丰富村民精神世界。民族地区有着众多各具特色的传统村落,其中蕴藏着厚重的民族历史传统与民族文化景观,其中承载着该地区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从民族地区传统村落中可以审视到该地区独特的民俗民风,洞察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文脉。可以说,民族地区的村落文化是该地区文化的历史化石,是能够留住民族薪火、激发文化乡愁、感知民族文化美感的最大遗产,亦是承载着该地区村民精神世界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村落文化、持续激活传统村落生命力,从而丰富本地居民的精神世界亦是应有之义。第一,加强对传统村落文化的活态传承,复兴传统民族文脉。活态传承顾名思义是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成发展的环境当中进行保护和传承,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过程当中进行传承与发展。换言之,对传统村落文化进行活态传承,需要紧紧依托该地区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环境,紧密融入该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要开发传统村落有机更新的新思路,打造乡村绿道、文化广场、历史文化馆、公共图书馆等社会效益大的惠民项目。要借助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将传统村落的生态美景、历史厚重的民俗文化、淳朴特色的村民生活通过新媒体平台向外推介,采用各种手段让传统村落的慢生活“火”出圈,让传统村落的传统戏曲、杂技、歌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视频记录的方式得到传承保护、并为世人所知,从而使民族复兴的文脉得以保存。第二,激活村落文化新功能,发掘其文化价值。乡村文化振兴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而乡风文明建设又是乡村生活富裕的保障。可见,要在传承和保护传统村落文化的过程中,探索革新村落文化的功能,促使其从单纯的文化功能向社会功能转变,实现传统村落文化效益的最大化。要积极融合村落文化与民族地区的特色优势,通过发行村落文化文创、特色景点文化旅游、文化产品推广等途径提升村落文化发展的产业附加值,从而带动整个民族乡村的经济发展。要促使传统村落文化与现代社会大众文化的价值融通,使“城里人”能够在了解村落文化之中产生价值共鸣,也能够利用传统村落文化中的传统道德规范来提升村民的文化保护意识,约束村民的道德行为,维护良好的文化传承环境。第三,必须打破村落保护的实体操作与村民精神世界发展之间的壁垒。要强化传统村落保护的实体操作与村民内在文化情缘的深层次互动,在传统村落的保护中凸显出独特的民俗文化传统和鲜明的历史记忆,塑造出与村民精神世界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价值形态。
作者:
户振亚,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舒雅,山东省菏泽信息工程学校
李嘉浩,菏泽学院教师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