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大力推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个过程当中,切实推动农村现代化发展需要多向发力,农业、种植、文化等多个维度的优化和革新,都是推动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图书馆在乡村文化振兴中扮演重要角色,作为社会公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图书馆的存在能够为乡村阅读提供更坚实的支点。
移动图书馆在近年来活跃在各个乡村,各具特色的移动图书馆成为乡村的亮丽风景线。移动图书馆大多都是基于乡村本土特点,立足乡村发展的现实需求,比如依靠酿醋产业发展的乡村,在选择移动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时,可能会将重心放在酿造工艺等方面,而依靠乡村民俗产业发展的乡村则是将移动图书馆的重心偏向到民宿经营管理方向。移动图书馆除了满足乡村经济振兴需要,也为村民文化素质提升、乡风文明建设、乡村经济发展等工作提供了积极的助力。乡村移动图书馆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性,不拘泥于场地和空间的限制,能依据村民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随时随地服务乡村百姓,为村民提供了便捷,如村民无需专程前往图书馆就可以在家门口查阅家禽喂养的专业知识或者嫁接果苗的科学操作步骤。
除了为村民的产业发展提供精准的扶持之外,移动图书馆也可以成为乡村文化活动的落脚点,阅读活动和文化讲座等都可以在移动图书馆以及周边组织,吸引广大村民参与其中,让其享受到移动图书馆带来的高效信息服务。移动图书馆最大的“贡献”就是将丰富的数字资源带到农村,让理论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增强农民朋友的“致富能力”。移动图书馆为农民提供实时、实用的科技信息,比如种植樱桃的果农可以在移动图书馆中找到最新的樱桃种植技术和管理知识,帮助自家樱桃地提升产量和品质。在移动图书馆里,农户还可以及时了解市场信息,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在何处,根据市场发展的趋势对种植结构进行调整,实现增收。大量的农业经济、农村社会学、农村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书籍和资料,也能让田间地头的农户“化身”农业科学家,助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发展。
移动图书馆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乡村文化生活是农民的精神文化的重要部分,让农民朋友们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文学作品,富足村民的精神世界。
那么,怎样才能让移动图书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呢?伴随着移动图书馆不断扩大的服务覆盖面、日益丰富的服务内容、不断创新的服务方式以及参与性越来越高的农民群众,我们怎样才能真正地将移动图书馆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我们要明白的是,移动图书馆不同于我们在城市里的大型专业图书馆,所以在图书的选择以及移动图书馆的建设上都要多花费心思,锁定村民这个读者群,紧密结合乡村的自然环境,还要将乡村群众的生活习惯及民俗特点考虑在内,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较强的科学筛选,选择最合适的资源,建立起能适宜乡村发展的移动图书馆,积极将移动图书馆打造成为乡村经济振兴的“武装”。
最基础的是,要在政策的架构上夯实移动图书馆的建设,确保有足够的资金和资源支持。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运营管理机制,囊括图书的采购、分类、借阅、归还等图书馆工作的各个环节,让移动图书馆在乡村的工作有章可循、高效开展。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移动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对象是村民,村民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建立管理机制时,要充分考虑到村民的实际需求和阅读习惯,简化借阅流程,提供易懂的操作指南,确保每一位村民都能轻松使用移动图书馆的服务。同时,可以设立专门的服务窗口或咨询台,为不熟悉电子设备的村民提供帮助,确保图书馆服务的普及性和公平性。
乡村要加大对移动图书馆的宣传力度,借助乡村的广播、微信群等载体实现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让村民能真正认同移动图书馆的存在,并积极参与到移动图书馆的“经营活动”中,提升村民的知晓率和利用率。要注意准确告知村民移动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开放时间,让村民能够合理安排时间,走进移动图书馆。为了让移动图书馆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还要定期对移动图书馆的服务进行评估和调整,通过调查问卷、采访、座谈等形式了解村民的需求以及建议等,优化图书资源,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村民对移动图书馆的满意度。
移动图书馆还可以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孝老爱亲等正向引导内容制造成海报,张贴在移动图书馆的外部,吸引村民的眼球,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利用移动图书馆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比如志愿者服务、环保知识宣传、应急知识普及等,引导村民参与到文明实践中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移动图书馆还可以成为乡村文旅发展的“宣传平台”,比如在大力发展农耕特色旅游的乡村,就可以在移动图书馆内设立展示当地特色农产品或者是非遗艺术品的展台,也可以将当地的农耕文化、手工艺品和特色美食放在展台上,提高“出镜率”。还可以在移动图书馆外部加装电子屏幕,展播本村的旅游宣传片,通过强烈的感官冲击,吸引游客。
(作者:周静静,烟台职业学院;徐世岐,山东交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