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乡村全面振兴是我国全面建成现代化国家的重要部署。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农业振兴,在新质生产力推动下,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大量应用,催生农业农村领域的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大幅度提升农业农村领域全要素生产率。新时代新征程要大力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活力。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乡村实现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不但激发乡村新业态、助力农业科技创新、催生智慧农业、推动农业现代化,而且还能促使乡村治理现代化,保护传承乡村文明。
新质生产力推进新技术新品种的普及应用,使得农业生产过程更加精准和高效,不但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提升农业的竞争力,推动形成品质高效、绿色环保、可持续、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及相关产业,加速乡村产业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迭代升级。
推动现代种业大发展。种子是农业芯片,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农业收益和农民收入,事关农产品全球竞争力,事关能否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新质生产力推动种业研发,种业企业在高科技的加持下发展适合不同地域的精准农业种子,而且面对全球性的产业链需求商机,必将推动种业大发展,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特种农机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农业综合机械化方面还存在着特种机械和智能农机短缺的问题,比如适合丘陵地区、适合高山峡谷地区等山地小农机以及适合不规则地块果园等智能农机缺乏。在新质生产力的带动下,北斗导航、相控阵雷达、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在农机领域的大量应用,使得特种农机在细分的农业领域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特种农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大食物观促进农业自然资源开发。我国拥有广袤的森林、荒漠、海域等自然资源,由于技术达不到,以前无法开发或只能小规模开发。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大食物观打破食物来源依赖于耕地的传统观念,将食物来源扩展到更广泛的自然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推进现代农业技术和装备的不断涌现,深海养殖、集约农业、森林资源的开发、农文旅行业等都有机会借助大食物观打开新的突破口,推动农业自然资源开发,为人民提供更加丰富、更为安全健康的食物保障。
数字信息技术完善农业产业链。新质生产力促进农村信息现代化的发展。数字技术在乡村的普及催生农村信息赶集,村村通电通网磨平了城乡数字鸿沟,加强农业各环节的衔接与合作,电商直播、网络销售、网红助农,改变了涉农市场的营商环境,实现农产品产销信息化、网络化,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乡村将获得更多的资金和投入来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数字乡村建设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在党建、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平安法制等民生领域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治理,基层村委会的组织力、战斗力、响应力、处置力得到增强;同时,数字技术的推广,利于构建优质监管服务平台,整合数据资源,加强监管力度,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为乡村治理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了农村产业的融合与升级,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被打破,农村一二三产业得以融合发展,乡村经济逐渐从单一的农业产业向多元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乡村旅游业、乡村电商、休闲农业等新兴产业的兴起,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乡村经济的转型升级。这不仅能够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还能够创造更多的农民就业渠道和增加农业收入。
新质生产力是绿色生产力,通过推广环保技术和绿色生产方式,保护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推动人与自然资源,人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乡村生态美。通过科技创新,借助数字化、绿色化、低碳化的新科技、新技术实现生态农产品的价值变现,充分释放乡村的休闲旅游、康养度假以及美学价值,和让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新科技还有利于乡村文化的记录、挖掘、保护、传承、发展,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作为农业新质生产力三要素之一的劳动力——新型农业创新人才,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难题是农业复合型人才匮乏。目前农业领域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供给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急需的人才也极其匮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和相关产业发展的需要,乡村特色产业专门人才也较为稀缺,缺乏专门的培训体系。
乡村振兴最关键的因素是人,乡村振兴人才紧缺,没有人才乡村产业的发展无从谈起。目前农业农村领域存在着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所需的新型农民总量不足,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年龄上存在断层,农业从业人员队伍普遍年龄偏大,愿意留农村发展的年轻人才严重不足等情况。
乡村振兴要留住人、吸引人才,尤其让年轻人返乡留乡是关键。怎么才能要让年轻人留得住、留的久、留的开心、在乡村实现自我价值呢?从乡村发展现实状况出发,有两个途径,一是靠吸引。要让年轻人在乡村看到希望,单纯靠种地是让年轻人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未来的,必须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催生新业态新领域,用科技创新催生更多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实现传统农业的迭代升级,引领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推动乡村经济深度转型,让年轻人在乡村有发展空间,才能吸引更多人才回流乡村,实现乡村人才聚集;二是靠人才培育。核心就是培育新型农村劳动者、新农人和数字化农民等,突出农民在乡村振兴、和美家乡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形成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强内力”,加强培育高素质创新型农业人才队伍,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乡村振兴发力。
发挥高校在落实人才战略培育高素质人才的主阵地作用,优化涉农专业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产学研合作和高校开展助农兴农服务
高校根据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增设或调整涉农专业,如农业工程、农村经济管理、乡村旅游管理等,以适应乡村产业的发展需求。同时,也要增加跨学科专业设置,培养更多亟需农业科技人才、农村经营管理人才、乡村规划与设计人才、乡村教育人才等创新人才,培养壮大农村发展所需的新型劳动力。
高校应加强与乡村地区的合作,共建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农业专业技能实践锻炼的场地,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乡村调研、农村实践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储备农村发展需要的技能,增强服务乡村的意识和回乡发展的职业情怀。
高校加强与乡村地区的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将高校人才优势、企业的技术优势和乡村发展的需求有效对接,通过与企业、政府、农户合作,共同研发适用于乡村地区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渠道,促进乡村产业的升级和优化,共同为乡村振兴蓄积发力。
高校可以组织师生开展文化下乡、科技送田间地头活动,开展农民数字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对电子商务、在线支付等数字工具的应用能力。深入乡村为村民提供技术咨询、技能培训等服务,积极参与乡村规划和建设,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建立人才回乡机制,从聚人气开始,打破人才流动壁垒,建立城乡之间开放有序的人才流动机制,积极吸引城市专业人才到农村地区。用好技能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扎根基层,因人施策地做好人才挖掘工作,打造吸引力强、发展空间广阔的乡村人才生态,为乡村振兴聚集人才。
建立人才信息库和人才交流平台,为毕业生和乡村企业之间的信息对接和合作提供便利,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到乡村地区就业创业,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激励各类人才到乡村去,充分激发各路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积极主动性。实施城乡差异化政策,对于到乡村创新创业的人才提供比城市更加优惠的人才政策,为乡村振兴汇聚人才,加快形成乡村振兴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聚活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生态文旅等新兴产业,提升农业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拓展大学生创业空间,带动更多人才留乡回乡兴业创业,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聚活力。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加强智慧农业技术,促进新农机驰骋、新品种落地、新农艺见效,摆脱高资源投入和高环境损耗。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鼓励企业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
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添动力”,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政策支持以及信息化建设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支持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如智能农业装备、生物育种技术等,支撑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农业产业的整体水平,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农民带领更多收入,实现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农村路、水、电、网、气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也进一步吸引了人才、资金等要素向农村地区流动,为乡村振兴的发展增添动力。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发展进程中,农村基层政府、地方高校、区域内企业和农户等各界应共同努力,扎实推进一系列引才、育才、用才实践工作,吸引有产业、有资金、有项目的人才返乡创办实业,鼓励高校人才带科研成果、带技术项目、带资源资金向基层农村汇聚,破解农业农村人才资源紧缺难题。科技赋能农业生产,智慧引领产业振兴,优质平台助力乡村治理。农业新质生产力以农业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农村引才育才工作为核心,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作者:张水勇,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