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是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时代发展理念的最先进生产力的状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产生。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不仅深化了我们对生产力的认识,而且为我们转变发展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数智化时代背景下,随着国家对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涉农高校的学科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学科作为一个重要载体承载了教育、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建设与发展,交叉融合发展已成为现代农业学科发展的主要方向,不仅体现了学科发展的自然规律,也体现了国家对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战略要求。涉农学科交叉融合主要是将现代农业学科与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数智化技术相结合,交叉产生智慧农业、智慧园艺、智慧林业、农业智能装备、农业人工智能等新兴交叉学科,有效提升涉农高校科技创新的新质生产力。
培育涉农学交叉学科生长点,推进学科间融合发展。支持现代农业科学与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环境科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领域的专家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建立交叉学科研究平台。这些平台可以为不同学科专家交流思想、共同开展科学研究,促进学科知识的相互学习和渗透提供机会,从而交叉融合产生新的学科生长点,创造出新的学科理论。通过交叉融合产生的新农科的不断发展,探索新农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教学、实践模式、编撰新农科教材和经典案例,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团队、科研团队,并建立科学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引导和激励师生取得更多更好的教学和科研成果,促进涉农学科交叉学科生长点的形成和发展,以推动学科间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培养智慧农业新人才。
以新学科科研团队为依托,构建交叉学科创新平台。科技创新平台不仅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有力抓手,更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科技创新成果产出的关键支点,是集合了学科、人才、科研条件的优势资源共同体,为科技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科技创新平台,可以打破现有传统学科间壁垒,构建由不同学科背景研究人员组成的多元化科研团队,促进学科间跨领域交流,为不同学科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交流平台和合作的条件,从而能够接触到来自不同学科的前沿知识和技术,达到知识互补和思维碰撞的效果,进一步加深学科间交流与融合,培养出含有多学科背景的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多学科交叉的合作模式也将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研究视角和思路,推动跨领域科学研究的创新和发展,为前瞻性科学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依托创新平台建设,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和核心职能,不仅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依托多学科建设的科技创新平台,不仅能够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提供基础。教师是人才培养的首要资源,其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高校应持续加大对高层次人次的引进和青年人才的培养,构建一支既具备深厚学术功底又富有创新精神、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队伍,为培养具备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有效条件。在跨学科课程设计、学生培养、教学实践、科学研究、联合培养等方面,建立更适合开展合作的教育模式,为新农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培养基础。
设计交叉学科课程,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在当前知识碰撞、学科融合的背景下,交叉学科课程设计成为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组织多学科背景的教师团队定期开展跨学科教学研讨、师资培训、课程设计等,在分享教学经验、研讨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促进教师间交流,提升教师的跨学科教育能力。根据多学科交叉的特点,设计跨学科课程,引入各学科最新科研成果,使学生能够获得多学科的知识和不同的学习方法。通过多样化、模块化课程设计,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题研究、项目实施等多种创新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实现学生能力的多方位提升。设计交叉学科课程不仅是一个教学策略的问题,更是一个涉及多方面资源整合、团队合作以及持续创新的过程,在不断推动学科间深度交叉融合过程中,培养出具备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实现教育和科研的共同发展。
加强产学研合作,开展创新性项目研究。产学研合作是推动科技创新、实现新质生产力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高校、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知识传递、资源共享、技术转移的桥梁,已成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应鼓励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创新性项目研究,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开展创新性研究项目,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参与项目研究,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其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依托科技创新平台与企业、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整合优势研究资源,通过共建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分担科研成本与风险,同时共享研究成果,建立完善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共同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
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开拓研究视野。不断开展“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依托学校在菌草技术方面的优势资源,加强与国际上的涉农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开展科研项目合作、建立科研成果共享机制,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鼓励科研人员互访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学术组织,开展国际学术会议、研讨会、成果展示与技术分享会等,分享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学术思想。不断的与国际同行进行面对面的思想交流,了解国际前沿科研动态,拓宽研究视野,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提升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促进文化的交流,增强国际合作与竞争力。加强与国外高校合作开展双学位或联合培养项目,鼓励学生出国深造,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术水平,更加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能力。
涉农高校在交叉学科融合发展的推动下,依托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学科间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促进多学科背景教师的深度合作,开展跨学科研究和教学活动。根据交叉学科的特点,不断优化交叉学科课程设计,采用多样化、模块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出既具有理论深度又具备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同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可持续性,从而推动涉农高校新质生产力的提升。
作者信息:陈洋,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