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乡村振兴关乎经济发展,涉及文化繁荣与社会进步。传承乡村文化基因,弘扬乡村文化精神,培育乡村文化自信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再局限于传统理念与固定形式,并且已经有越来越多更具先进性和新颖性的资源被引入和应用到乡村文化领域,其中数字化传承便是目前推动乡村文化发展的主要代表形式。
乡村文化自信与乡村文化振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建立乡村文化自信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持久性精神力量。乡村文化自信的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对乡村文化的认同、尊重与保护;其二,传承和发展乡村文化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乡村文化自信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感受,其来源于对乡村文化重要价值的认知,诸如农业遗迹、家族宗祠等物质文化遗产类;手工技艺、民间曲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类,这些都是建立乡村文化自信的基础。此外,乡村文化自信培育过程中重点要强调广大农民群众对乡土文化的认可与接受,即要发自内心地去认可和遵守乡村生活方式、文化行为以及思维模式等。只有认可乡村文化才能够激发出对乡村文化的热爱,才能够从乡村文化中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进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文化传承者与践行者。
数字化赋能乡村文化传承是时代发展之必然,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形式。伴随着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乡村文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在进行着新一轮的创新与改革,乡村文化面貌在数字技术的助力下已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实践证明,在乡村文化传承中引入和应用数字化技术,不仅开启了乡村文化传承的新通道,同时也让更多的人见识到了乡村文化强大的魅力与影响力,乡村文化正是数字化技术的融入中重新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数字化技术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核心驱动力量,更是开启乡村文化新篇章的关键所在。
有助于加强乡村文化传承各主体间的紧密度。在先进数字化技术助力之下,乡村文化传承主体之间变得越发紧密,其在协调与联动方面都与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比如,以公众号、微信群、社区为代表的数字媒体的应用,使得乡村文化主体之间的协作成功摆脱了时空因素的局限,跨地域的协同联动已然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再比如,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引入和应用,乡村文化传承主体的范围也是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拓展,很多分散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个人、公司以及团体等都纷纷加入到了乡村文化传承使命与责任当中,如此一来,乡村文化传播与推广路径便得到了有效扩张,社会大众的乡村文化自信也随时变得越来越强。
有助于实现乡村文化资源的更高效整合与利用。之前较长一段时间里,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多局限于有限的领域范围内,即以区域性传播为主,而且诸多蕴藏在乡村里的文化资源也未能得到充分挖掘和高效利用。现在各类数字化技术应用其中,短视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以及数字平台等均成为了乡村文化传承和推广的主要平台,这不仅有助于乡村文化资源的深层挖掘与充分保护,而且也可在潜移默化中推动不同地域乡村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进而实现跨地域传播。
在文化自信的强烈导向下,探索乡村文化的数字化传承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通过探索有效路径,能够以数字化手段激活乡村文化生命力,不仅促进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还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
连通传承者与受众,释放主观能动性。有数字化技术的赋能,乡村文化的传承者与受众主观能动性都可得到进一步释放。因此,在推动乡村文化数字化传承过程中,首先要高度关注起乡村文化的传承者与受众两大核心群体,激活他们的热情与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其一,站在乡村文化传承者的角度,传承者主要承担的是传播乡村文化、加工创作乡村文化内容的责任。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其便可利用数字平台来尝试构建乡村文化数字化谱系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数字化文化知识体系,同步拓展和优化传统文化的呈现方式,比如利用今日头条、抖音、快手、小红书等一系列数字平台来完成乡村文化内容的创作与推广,为广大受众营造出沉浸式、交互性的文化体验,吸引更多受众群体的关注。其二,作为传统文化的受众群体则需要积极主动去接受和适应数字化技术带来的乡村文化传播方式的转变,主动融入到数字互动场景当中去释放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获取优秀乡村文化精髓内容的同时再广泛参与到乡村文化的数字化传承与传播当中。比如,受众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参与乡村文化内容创作、传播与分享,在各种数字平台上面勇敢表达自己对乡村文化的见解,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与责任。
构建乡村文化数字云平台,实现乡村文化数字化呈现。我国乡村地域辽阔,不同地域乡村文化也是有着自己的特色与内容。因此,要想做好乡村文化的数字化传承,实现多地域、跨领域的乡村文化数字化传承目标,那么就必须要借助先进数字化技术,构建起乡村文化数字云平台,比如乡村数字生态博物馆、数字档案馆等等,通过多点触控技术等把虚拟现实应用到移动终端上面,实现乡村丰富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呈现,以便更多人可以通过数字云平台来了解不同地域乡村里的风土民情、特色文化、传统技艺等等。比如: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便是构建乡村文化数字云平台的一项优质成果。据了解,截止到去年年底,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里便已经统计计入了高达八千多个具有保护价值的村落,这也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开设了村落、专题、特展、活动、文创共五大版块,每一个版块都有各自负责展示的乡村文化内容,登录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线上平台便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来了解不同乡村的文化内容,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
打造数字化场景,营造沉浸式体验氛围。乡村文化博大精深,要想深入了解不同地域的乡村文化,就必须要真正走近乡村去体验和感受。但回归到现实层面,亲身体验每一处的乡村文化很难实现,那么此时数字化技术便展现出至关重要的功能和价值,即利用数字化技术打造数字化场景,同时借助数字化技术来有效拓展乡村文化的存在形态、传承路径以及发展理念等等,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满足受众想要了解乡村文化的需求,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乡村文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落实到执行层面:其一,综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数字技术来打造虚拟数字场景应用场域,建立起跨媒介叙事的空间结构,充分发挥乡村文化数字化传承的具体化、形象化、可视化以及可感性优势,破除掉横亘在乡村文化与受众群体之间的空间壁垒、知识壁垒、审美壁垒等,让原本相对枯涩乏味的乡村文化内容在特定的数字化叙事场景中变得明快生动、清晰活泼起来,同时通过打造数字化场景来进一步激发和展现出乡村文化的效能。其二,利用数字化技术来逐步打破和消融掉乡村文化内容题材和展现形态之间的界限,持续性创新乡村文化的表达方式,给予受众沉浸式互动体验的数字化新场景。比如,相关主体可利用3D数字技术来对乡村中的一些珍贵易损文物进行扫描,重新复活这些传统乡村文物,并对此进行创新表达与展现,这种3D数字化场景的传承方式会使乡村文化得到更细致、更全面的呈现,受众也可全方位、近距离去深入了解和记忆乡村文化。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创建乡村数字人才引培并重机制。乡村文化的数字化传承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数字时代则需要建立在人才数字素养基础之上,即与数字化技术相关,借助数字化技术所产生的一切经济、文化以及社会效益都需要以人的数字素养作为重要前提。因此,在推动乡村文化数字化传承的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起数字人才资源的价值,认识到数字人才是推动乡村文化产业振兴的核心驱动力量。相关主体必须要积极致力于创建乡村数字人才引培并重机制,同步给予数字人才引进和培育高度关注和重视:其一,高效利用起先进互联网平台和丰富线上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对数字人才资源展开专业培训,可采取线上线下同步培训和指导的方式,帮助数字人才掌握更多专项技能,进而在乡村文化数字化传承中展现出更强价值。其二,诚意引进和维护好外来数字人才资源,严格遵循数字人才群体引进与激励机制,立足自身实际发展需求来逐步创新、优化和完善引人、选人、用人制度框架设计体系,并及时找准切入点来进一步推进乡村数字人才的柔性集聚与虚拟集聚。其三,持续完善乡村产学研综合教育与培训体系,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全力推动本土企业主体、高校主体以及科研机构主体等多方力量的联合,特别要关注和强调高校这一核心育人主体,积极参与到乡村数字人才培育工作当中来,全力支持乡村数字人才孵化器建设,结合当地乡村发展的方向和需求来培育和输送高度适配型数字人才资源。
拓宽融资渠道,为乡村文化数字化传承争取更多资源支持。乡村文化的数字化传承需要建立在强有力的资源支持基础之上,特别是资金支持。因此,在推动乡村文化数字化传承过程中:其一,政府要找准自己的角色和位置,持续加强在乡村文化数字化传承支持方面的财政支出力度,在乡村文化振兴与发展规划中重点突出融资的重要性,实现更多资源向乡村文化数字化传承需求倾斜,为数字化赋能乡村文化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其二,乡村文化数字化传承是每一个社会主体的责任,在拓宽融资渠道方面可适当引入诸如众筹、私人投资等多种融资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和资源向乡村文化领域的流入,有社会资本的支持,乡村文化数字化传承才会更加顺利、稳定。
完善监督监管机制,为乡村文化数字化传承提供保障。数字化赋能乡村文化虽然为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但数字化技术及资源作为新要素被引入和应用到乡村文化传承任务当中还需要历经一个相对漫长的探索阶段。因此,在此过程中保护好乡村文化数字化传承的安全性,控制好乡村文化数字化传承的风险便尤为关键。当前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监督监管机制的具体内容,为乡村文化数字化传承做好机制保障是核心任务之一:其一,国家层面,做好数字技术的顶层设计,结合乡村文化数字化传承趋势和需求进行长远规划,确保数字技术在乡村文化传承中的应用与发展不会偏离正确方向。其二,政府层面,各职能部门应结合乡村文化数字化传承的需求来制定出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同时做好数字化技术导向工作,确保数字技术能够逐步融入高校应用到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当中去。如有必要,当地政府可出台一系列政策和制度来给予乡村文化传承针对性保护。其三,乡村居民层面,相关主体要进一步加强对乡村居民的数字技术培训力度,帮助和指导乡村居民正确认知和全面了解数字技术以及数字资源在乡村文化传承中的角色、价值以及作用,同时通过组织开展各种数字技术培训活动,让广大乡村民众能够掌握基础数字技术应用技能,尽可能从根源上规避掉数字技术可能产生的风险与隐患。
数字化技术与资源的应用为乡村振兴点亮了文化之光,正所谓文化兴则乡村兴,文化乃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乡村文化传承需要提高数字化水平、强化数字化赋能是当今数字时代向前发展的必然要求,由数字技术引领乡村文化传承,必将有助于推动乡村文化的多维度推广,进而走上乡村文化振兴的多彩之路。(作者:韩雪,菏泽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