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也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保障。一直以来,乡村振兴的主要制约要素,是人才的匮乏。新质生产力承载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使命,对乡村人才提出了新要求,也给予了新机会,带来了新希望。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人才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是必不可缺的一环。新质生产力理念指出,乡村振兴要利用现阶段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模式,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推动乡村在某些领域的跳跃式发展,实现弯道超车,从而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高乡村产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在此过程中,特别要将人才培养作为重中之重,使人才成为带动乡村产业转型的推手,成为提升乡村生活水平的带头人。
具体而言,通过人才力量的助推,新质生产力为乡村振兴赋能主要体现为:第一,提供技术支持,使乡村产业从传统型模式向专业型模式转化。传统乡村产业以农业为主,这主要是一种资源依赖型的产业模式。但是新质生产力强调乡村产业发展要开辟数字化场域,拓宽智能化场景,引入更多新型生产要素,完善新型基础设施,为新质生产力的新赋能提供基础保障和技术支撑。第二,促进绿色发展,使乡村产业从粗放型模式向集约型模式转化。新质生产力是一种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所以在生产过程中不是以能源消耗为代价,而是一种“绿色”的生产力。这就表明,新质生产力为乡村振兴的赋能,是集约式的赋能,是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一种赋能,是通过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转化方式,以及将不同生产要素创新组合从而收获奇效的赋能。第三,带动产业融合,使乡村产业从单一型模式走向多元型模式。从微观角度看,不同地区的乡村要充分挖掘发挥自己的乡土特色,结合自己的乡土文化,利用所有外部有利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推动数字经济的落地和发展,并带动当地农户和当地产业的发展。第四,更新发展理念,从生存型模式向发展型模式转换。新产业孕育新动能,还界定了新时期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力量,并指明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此基础上,乡村要积极布局,推动农业生产要素的创新组合和迭代升级,从而使得乡村经济发展变成发展型经济模式。
新质生产力为乡村振兴各个方面进行了新赋能,特别是在乡村人才振兴的这一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同时也明确了其二者间的内在逻辑。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人才振兴的内在逻辑体现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即要针对新质生产力指向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养人才。乡村人才的培育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因为它需要与各类乡村、农业相关的培育机构发挥协同作用,比如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各方资源,从而实现乡村人力资源的重新优化组合。新质生产力是对农村资源进行有效开发与利用的一种新思想、新方法。对此的一个重点,是要在新质生产力的布局下,考察乡村振兴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并且按照乡村振兴所需,点对点、针对性地培养乡村振兴人才,并推动相关人才在城市、城镇、农村之间的联动发展和自由流动,在城乡统筹的视角下推动乡村的产业化发展,提高乡村发展中新质生产力的比例,扩大乡村发展中新质生产力发挥效力的范围。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人才振兴的内在逻辑,体现为人才引流的政策性。乡村在政策上给人才提供了大展身手的好机会、好空间。有的地方政府也会出台专门的政策,提供专项资金和场地,采用特聘、兼职等创新使用人才的方式,推动人才回乡创业就业。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人才振兴离不开人内在主观能动性的开发。这就需要让人才因为感受到乡村政策的倾斜和支持,感受到乡村创业条件的良好,自主愿意回去,并愿意在当地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投入自己的激情,干出一番事业。所以新质生产力的新还体现在人才引流的创新,需要打破传统的引才模式,更注重人才的创新能力,更能大胆引入各类不同的创新人才。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人才振兴,体现为人才使用的有效性。人才来到乡村,往往是为了实现其事业上的特定梦想,而创新人才所要实现的特定事业梦想,往往能释放新质生产力有效动能,直接或间接推动乡村振兴。对此,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就要求乡村的相关政府和机构要大胆放手,充分信任人才,使其能够有所创新,能够真正发挥新质生产力对乡村经济发展的助力作用。有些大胆实践的内容虽然在城市中已经得以普及并且受到普遍认可,但在乡村中可能还是初次尝试,也会面临着一些来自传统因素带来的阻力。此时,乡村也要有勇于破除思想禁锢和旧要素制约的能力,为创新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得先到的人才发挥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后续到来的人才树立榜样。同时,这也能让当地农民得到良好的指引,提供自己的新产业素养,在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具备专业技能,获得发展机会,改变自己的生活。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人才振兴,体现为留住人才和人才成长的激励性。要以合适的事业发展平台、与贡献等价的收入报酬、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留住人才。[4]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人才振兴需要具备持续性、稳定性的特征,所以通过各种方式引流进来的创新人才,乡村也要想办法将其留住,对此要为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确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制定可真正落地贯彻实施的激励性政策,通过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不断优化人才服务,尊重人才、大胆任用人才,让前来创业就业的人才感受到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愿意留下来,真正投身到乡村振兴的建设中。此外,创新人才也需要不断成长,他们虽然身处乡村,但是在视野上要能放眼城市乃至全球,这就需要乡村还能够通过良好的制度设计激励这些人才不断提升自我,不断让自己的能力更为全面,不仅是专业能力,还有管理能力、经营能力等。
当前,要以新质生产力为切入点,赋能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的打造,出台鼓励政策、整合资源要素,为乡村振兴和乡村发展汇聚天下英才。
按照新质生产力的需要培养人才和引入人才。新质生产力的理念运用在各个具体地区的时候,要结合地区的实际状况,但无论如何,还是要聚焦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枢。这就意味着在人才培养和引入上,要有针对性地围绕农业出发,将农业和新质生产要素如科技、信息、数据、智能化等结合起来。乡村和城市要形成差异化的振兴路径,那就要重视自己的本质特点,即土地、农业和农村劳动力。而在新兴产业中,数据、信息、智能化等也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两类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组合,才能产生新的产品形态、形成新的生产方式、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5]这就需要既懂农业和农村,同时又懂数据和信息的复合型人才的加入。此外,这也要求乡村培养自己的人才时,也要按照新质生产力的要求针对性培养人才,使得乡村中具有了解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团队,从而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生产方式重构和经济的新发展。
出台新质生产力方面的政策鼓励人才入乡创业就业。新质生产力助力乡村振兴,为乡村振兴赋能,本质上是新生产方式和新技术的赋能。而新生产方式、新技术的落地就特别需要政策支持,因为它们在初期必然面临着众多阻力,在没有政策支持的情况下不容易发展起来,很容易在半途夭折。同时,与之相关的人才同样需要政策的支持,特别是在税收、资金、土地等方面的支持。只有上述两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足够,才能吸引到人才入乡创业就业。
推动人才以技术创新、生产要素创新的方式振兴乡村。乡村人才振兴也要围绕着新技术、新生产要素的方面展开,使得人才能够集中发力,为乡村产业的迭代更新贡献自己的力量。改革开放的历史证明,特定条件下,乡村社会经济发展可以呈现出更为活跃的局面,可能实现对城市的弯道超车。目前,许多乡村地区的社会经济技术发展已经具备了新质生产力投入的初步条件,有待进一步充分开发和发展。在基础设施得以完善后,可以跨越式地与数据、信息、智能化等新型生产要素“拥抱”,实现自身生产要素的创新化组合。所以,乡村在推动人才振兴的时候,也要引导人才从技术创新、生产要素创新的角度去创业就业。
为新质生产力下的人才振兴匹配好保障条件。留住乡村人才的关键,是要匹配好保障条件,薪资上能与人才的贡献相符,同时要确保人才在乡村能解决好家庭、子女上学、家属就业等一系列问题,也要让人才有相对舒心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如此,乡村才能成为一个有竞争力的场所,让人才愿意过来,愿意留下。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对乡村人才培养、使用、保护和激励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并且在新型生产要素的创新组合下,人才的作用愈发重要,不可被忽视。乡村振兴就要重视乡村人才振兴,乡村人才振兴同时也离不开新质生产力的赋能。
作者:杨宇,天津城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