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新质生产力的显著标志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其本质特征在于创新,关键在于质量优越,其根本属性是先进的生产力。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展新质生产力位列政府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整体进程中的短板,依靠传统生产力驱动的农业经济增长模式遭遇发展瓶颈和不可持续等难题,农业要提质增效需要在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要素基础上,引入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技术红利,引入创新要素与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另外,需要发展模式变革,实现创新动能的灵活转换,比如传统农业大多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我们要想着办法在创新驱动下实现集约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推动农业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转型。
新质生产力是乡村振兴的内生驱动力:在科技创新方面,以数字经济为抓手改造乡村产业系统,驱动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资源合理配置、产业体系协同完整、产业链提质增效;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将绿色发展的辐射力以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为媒介传导至乡村生态系统,实现生态宜居。绿色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应有之义,通过将现代科技与管理引入农业生产,推动绿色转型,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负担,助力绿色低碳发展和乡村绿色生活转型,践行乡村振兴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方面,以新质生产力的信息化支撑,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与经营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提高农业效率和竞争力,以农业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创新性配置,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收入。由此可见,乡村振兴战略与新质生产力具有内在契合性。
新质生产力的加入,让乡村振兴建设有了更鲜活更蓬勃的生机。《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的通过与实施,为新质生产力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最基本的法律保障。该法中关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文化繁荣、生态保护、组织建设及城乡融合等方面的规定,无不体现了新发展理念,处处蕴含了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助力乡村振兴的思想,是新质生产力推动乡村振兴具体落实的法律保障。
农业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作为前提,围绕乡村振兴的创新同样离不开数字技术,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使得数字化、智能化成为常态,以此改变生产方式,形成以新劳动者、新劳动对象、新劳动工具和新基础设施为核心的生产力。法律需要为创新保驾护航:知识产权保护观念、保护意识需要在农村生根发芽;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也就会成为新的资产,不仅需要在数据形成过程中注重隐私保护、数据安全,也需要保护数据本身的权利;人工智能应用过程中的伦理道德与法律约束、线上乃至于元宇宙空间并非法外之地。
新质生产力助推乡村振兴进程加速了主体的变化,农村的经营者呈现多样化特征,个体农民越来越少,承包经营者、合作社、集体企业、社会资本投资开发农村的群体等,乡村振兴与工业共同发展,农业不再成为工业的附庸,城乡逐渐融合发展,也包括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农村、扎根农村,成为农村建设的生力军。由此,需要法律保障农民的财产成为经营性资产的权益,大力提升农民的法律意识,增加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尤其在转型过程中需要全过程的法律服务,确保投资权益(股权)清晰、经营合法合规、分配公平合理。法律同样需要保障投身于乡村振兴的外来优秀人才的生活、工作的各项权益。
法律提升应回应绿色转型、生态环保、金融支持等方面的诉求,更应考虑乡村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提供法律供给,而最终的目的是全面提升村民的综合素质,通过法律的普及、应用,让法律深入人心,让法律成为一种自觉,成为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从而更好地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
再讲讲如今已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的乡村旅游。想必很多人都是乡村旅游的“亲身体验者”,或远或近,一定都被乡村美景“惊艳”过。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古老的村庄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了游客们向往的“诗和远方”。游客们可以体验农耕文化,感受乡村的宁静与和谐。农家乐、民宿、采摘园等旅游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村民们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来源。农民们不再只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摇身一变,成为了乡村旅游的“受益者”。新质生产力同样,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注入了“活水源”。让单一的旅游业成为了“数智化”文旅,可以用“如虎添翼”来形容。智能化的农业技术、现代化的旅游设施,还有那充满创意的旅游产品,共同构成了乡村旅游的新面貌。
前一个小时还是在格子间穿梭的“打工人”,下一个小时摇身一变成为了“大棚里的采摘园”,这样的“身份切换”,谁不说一声:妙哉。来到乡村,可以在智能化的温室里亲手采摘新鲜的蔬菜,体验科技农业的魅力,也可以在古色古香的民宿中,感受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传统古建既可以是“眼前景”,也可以是VR传统古建,既可以是“眼前景”,也可以是VR中的“虚拟体验”。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游客无需移步,就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各地古建的魅力。VR古建中,可以漫步在青石板,也可以参加抛绣球活动。科技与文化的结合,无疑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新奇的体验,让乡村旅游不再只是简单的观光,而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数智化”文旅发展的进程中,乡村旅游的数据化管理也日益成熟。传统旅游业的发展,可以说是在大量数据库里一遍遍复盘梳理。而如今,大数据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游客需求,优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实现精准营销。
新质生产力活跃在各行各业,成为乡村产能的发展强大内驱,丰富了乡村产业的含义。从现代农业到乡村旅游,从传统手工艺到数字农业,每一项创新都为乡村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了产业附加值,让乡村经济焕发出勃勃生机。在这一过程中,新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原有的法律框架可能无法完全适应,我们要警惕可能产生的法律危机。比如,知识产权的保护,乡村产业升级过程中,创新成果往往成为竞争的焦点,我们要将关注度放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上,村里独特的文创产品,传统手工艺品,需要通过法律手段确立其原创性和独特性,防止侵权,同时鼓励原创设计,以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法律问题也不容忽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往往伴随着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比如,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严格执行渔业法,规范捕捞行为,保护海洋生态,在乡村旅游中,生态旅游和环保旅游的推广,也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旅游活动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在新质生产力“助推”乡村产业发展的同时,法律问题要予以高度重视,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环保监管、保障劳动者权益、防范跨境贸易风险以及加强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等,着力打造更为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农村经济业态。(张国元,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