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工作,也是促进乡村不同利益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关键环节。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基层组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推动乡村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了坚实保障。随着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农村工作进入了全面振兴的新阶段,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和要求日益多元化,乡村治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推进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不仅有助于解决乡村治理中的难题,也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带领全国人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农村工作进入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的历史阶段。新阶段下,农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理解和要求日益多元化,这对乡村党建和乡村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又为乡村党建、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提供了新空间、新资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社会治理体系作出专门部署。乡村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治理的现代化目标就是进一步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这种“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在乡村的呈现形式为乡村治理共同体。
实践表明,管理结构完善、协作机制健全的乡村,其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共同体建设成效显著。探索乡村治理共同体的建设路径,推动不同利益主体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当前学术研究和实践表明,乡村治理共同体模式已经成为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从实际情况来看,治理共同体的运行成效与管理能力密切相关。乡村基层组织作为治理核心,能够有效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倾听不同群体的诉求,并在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不仅有助于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还能推动乡村治理共同体发挥最大效能,实现治理的最大化成效。因此,推动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不仅是基层组织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要途径。
随着乡村治理结构的变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基层组织的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尽管基层组织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相比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要求,组织建设仍存提高的空间。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不仅是治理现代化的选择,也是乡村管理水平提升的要求。通过持续加强组织建设,提升管理效能和凝聚力,能够更好地结合乡村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推动治理水平不断提升,进而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乡村振兴战略涉及产业、生态、文化、治理等多个方面,其高质量实施需要现代化的治理体系作为支撑。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的目标是通过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提升治理效能。其关键在于基层组织的引领,通过提升管理能力和整合资源,促进不同主体的有效协作,共同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通过多方参与和高效协作,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相比,部分乡村基层组织建设仍有提升空间,但这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机会和潜力。尽管一些基层组织负责人的综合素质和现代化管理能力尚需提高,但这一现状为针对性培训和能力提升创造了良好的基础。这意味着通过系统化的培训和资源投入,可以有效增强他们的治理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需求。 同时,乡村引才政策和资源正在不断改善,逐步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更加吸引的福利待遇和发展机会。随着政策的优化,越来越多的人才将愿意参与到乡村的建设与治理中来。此外,乡村生活和工作条件的改善也在不断吸引人才,缩小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在数字化方面,乡村的数字化水平正在稳步提升,信息技术在乡村治理中的应用也逐步深入。这一进程不仅为乡村治理带来了新的思路与手段,也提高了治理的透明度和效率。因此,随着各项措施的实施,乡村的治理能力和发展潜力将得到更大释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推进。
推动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的核心在于加强基层组织的建设。首先,需要优化管理机制,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从而提升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其在乡村治理中发挥关键作用。要积极开展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增强组织的执行力和适应力,以适应乡村治理的新要求。其次,加强基层组织干部的培训至关重要,提升他们的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系统化的培训,帮助干部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服务群众的意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能更好地应对日常治理工作中的挑战。与此同时,要加强对乡村党组织干部的严管厚爱,既要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又要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原则,确保干部在干事创业时保持风清气正。通过建立健全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使优秀干部得到表彰和激励,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再次,着力提升乡村党组织的公信力和号召力,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聚焦群众的重大关切和主要困难,创新乡村党组织与群众的互动方式。通过定期开展座谈会、走访调研等形式,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群众的认可与信任。此外,通过激励措施提高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其服务乡村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他们在推动乡村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推动力,人才强则乡村强,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和活力。为此,必须制定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以吸引他们参与乡村治理。要组织高层次人才参加高层次、高水平的学习培训,帮助他们加强对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理解认知,增强其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特色和需求,因地制宜打造乡村振兴的“人才特区”,在保障高层次人才应享受的福利待遇的同时,适当打破一些政策藩篱,为他们创造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帮助他们安心、专心、放心地投入到乡村振兴中。通过这些措施,高层次人才将在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中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激发创新活力,从而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此外,还可以建立健全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确保优秀人才在乡村治理中的贡献得到认可,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事业。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参与乡村治理是党建赋能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现代信息技术具备强大的数据收集、计算、分析和处理能力,能够更快更精准地发现、解决乡村治理过程中的问题,助力实现乡村治理的数字化与信息化。因此,应加快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制定清晰的数字化治理路线图,明确各治理主体的职责,提升乡村治理的效率。政府部门、乡村组织及村民应协同合作,共同推动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推进乡村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将有助于提升治理的精准度和服务水平。例如,通过建立乡村信息平台,集成各类治理数据,形成决策支持系统,从而实现科学化、精细化治理。此外,培训村民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增强凝聚力与参与感。这将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推动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进程,助力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推进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既需要加强基层组织的建设,提升其管理能力,又需要通过引进和留住高层次人才,增强治理现代化的动力。此外,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入运用,将为乡村治理提供新的发展空间,有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高质量实施。(福建理工大学党委组织部李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