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深远意义。2024年3月,农业农村部、中国文联办公厅联合开展的《“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工作方案》提出了赋能乡村振兴策略,为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行动指南,有助于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乡村地区作为中华文化的根基与沃土,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与独特的文化魅力。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文化产业的优化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成为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深入研究乡村地区文化产业的优化发展,对于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指导和方向,涵盖了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乡村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景观等文化资源,这些资源是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对乡村文化、生态旅游等特色产品的需求显著增加。这为乡村文化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当前,乡村旅游、民俗体验、文化创意等乡村文化产业项目正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而消费者对乡村文化产品的品质和体验要求的不断提高,促使乡村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升级,以契合市场需求。另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为乡村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数字化技术不仅可以帮助乡村文化产业更好地保存和传承传统文化资源,还有助于拓展乡村文化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市场空间。
而乡村文化产业,即根植于乡村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指依托乡村特色文化元素,通过创意转化、科技融合及市场运作等手段,形成的涵盖文化旅游、手工艺品、民俗体验、生态农业等多个领域的产业形态。其特点鲜明:一是地域性强,紧密关联乡村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二是生态友好,强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三是文化体验丰富,提供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沉浸体验;四是创新性,鼓励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融合,激发产业新活力。乡村文化产业不仅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还为乡村文化传承与保护提供了动力,增强了乡村社会的凝聚力与归属感,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品牌建设、促进产业融合等策略,乡村文化产业正逐步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
乡村地区文化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点,不仅承载着传承与弘扬乡村文化的使命,更是激活乡村经济、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力量。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可以有效提升乡村吸引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实现文化繁荣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乡村地区文化产业是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乡村地区长期以来以传统农业为主,经济发展模式较为单一,而文化产业的兴起为乡村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方面,乡村旅游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大量城市游客前往乡村领略自然风光、体验民俗文化。游客的到来带动了乡村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例如,太湖县汤泉乡龙潭寨村保存了85栋600余间明清时期建筑,通过开发古民居参观、民俗体验等旅游项目,让原本沉寂的乡村焕发出新的活力。另一方面,乡村手工艺品、特色农产品等文化产品的开发与销售,也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动力。例如,湖南菖蒲塘村与凤凰县井泉食品公司达成合作协议,生产菖蒲塘品牌饮用水、猕猴桃汁、柚子汁和橘子汁等果汁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具有经济价值,更承载着乡村的文化内涵,提升了乡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乡村地区文化产业是乡村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艺术和人文价值。乡村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为乡村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通过开发乡村文化旅游项目,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乡村文化,激发人们对乡村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同时,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乡村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如传统的剪纸、刺绣、木雕等民间工艺,在文化产业的推动下,不仅得到了传承,还通过创新设计,融入现代元素,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此外,乡村地区的民俗活动、传统节日等也在文化产业的带动下得以恢复和弘扬,让乡村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例如象州县每年举办的壮族“三月三”状欢山歌会等活动,通过民族舞蹈、山歌、彩调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民族文化精髓。
乡村地区文化产业是乡村治理的有效手段。乡村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提升乡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乡村治理的有效实施。一方面,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村民的共同参与,从而使村民们在合作中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增强了乡村的凝聚力。如在浙江德清县莫干山镇仙潭村,采用“国企+镇+村集体”的新模式,共同组建莫干山仙之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打造仙潭民宿集旅游综合体。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为乡村带来了更多的文化教育资源和文化活动,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同时,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和资源流向乡村,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更多的智力支持和物质保障。
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背景下,乡村文化产业的优化发展成为了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一环。为实现这一目标,需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强化市场导向,促进产业融合,以文化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探索出一条符合时代要求的乡村文化产业优化发展之路。
挖掘特色资源。乡村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包括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景观等。这些资源是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与核心。因此,必须深入挖掘和整合这些资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链。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建立文化档案、开展文化交流、举办民俗活动等方式,加强对乡村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比如,每年农历六月初六,界首市任寨乡举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湖书会,通过鼓书说唱等形式,宣传传统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当地居民的参与,展现了苗湖书会的教育意义和社会价值。
加强人才培养。人才是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当前,乡村地区普遍面临文化产业人才短缺的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和引进一批熟悉乡村文化、具备创新意识和市场观念的专业人才。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文化培训、讲座、实践活动等方式,提高当地村民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极与高校、研究机构等合作,引入专业人才进行短期或长期驻村实践,为乡村文化产业提供智力支持。如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些乡村,组织了一系列民族文化培训活动,邀请民族文化专家和手工艺大师为村民讲授苗族刺绣、侗族大歌等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代创新应用。同时,还应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如设立乡村文化产业人才贡献奖、创新奖等荣誉奖项,鼓励优秀人才扎根乡村,为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促进产业融合。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与其他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形成产业协同效应。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一是与农业相结合,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将农业生产过程转化为旅游产品,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如在如山西省高平市釜山村,依托百年老梨树,修建赏花小道、观景平台和独具梨园风格的木屋驿站,打造以古梨树种植为主题的生态公园,助推黄梨产业发展。二是与旅游相结合,打造特色民宿、民间艺术体验、农业观光等项目,丰富游客的体验感受。如云南丽江的束河古镇,打造了众多融合当地纳西族建筑风格和文化元素的特色民宿,让游客在住宿的同时,感受浓郁的民族风情。此外,古镇还有民间艺术体验项目,如东巴造纸、纳西刺绣等,以及农业观光活动,游客可以参观当地的农田、果园,体验田园生活。三是与教育相结合,开展乡村文化教育普及活动,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如四川成都的明月村,开展了乡村文化教育普及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为村民举办文化讲座、艺术培训等,有效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素养。四是与互联网相结合,利用电商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宽文化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市场空间。如江苏苏州的阳澄湖大闸蟹,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养殖户利用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平台,展示大闸蟹的养殖过程和品质,拓宽了销售渠道和市场空间。
数字技术建设。数字技术为乡村文化艺术产业带来了更为精细化的市场分析与预测能力。借助大数据分析工具,可以精准地把握消费者偏好与市场需求变化,为乡村文化艺术产品的开发与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减少盲目投资,提升市场响应速度。这种数据驱动的策略调整,使得乡村文化艺术产业能够更加灵活地适应市场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再者,数字技术还助力乡村文化艺术产业实现国际化传播与交流。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乡村文化可以跨越地域限制,吸引全球的目光,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例如,云南的周城村以传统的扎染技艺闻名遐迩,当地政府与村民合作引入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通过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等渠道,将扎染产品销往全国乃至全球,打破了传统销售渠道的局限。这有助于提升乡村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为乡村文化艺术产业走向世界舞台搭建桥梁。
乡村地区文化产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行业之一,对于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满足民众日益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需采取多元化策略解决乡村文化产业在发展进程中遭遇的问题,以激发其内生动力,推动乡村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国民经济增长贡献力量,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化繁荣与社会和谐。
莫瑞丽,云南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