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任务当中,农村基层治理路径的优化升级属于核心内容之一。农村基层治理工作涉及范畴非常之广,农村基层治理不仅仅是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更是国家实现治理目标的重要基石。只有夯实农村基层治理的根基,乡村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才可获得实现的机会。
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与农村基层治理的有效推进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支撑,乡村振兴为农村基层治理提供了新的契机,而农村基层治理的优化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农村基层治理是乡村振兴建设的必然要求。与高屋建瓴的政策、战略、理念相比,农村基层治理正是我国治国理政的有效表达方式,农村基层治理解决的便是基层问题,关注的也是基层民生,所以从这一角度来将,农村基层治理要更具针对性、实效性、预见性和发展性,其关注和聚焦的是农村领域正在发生或者未来可能发生的实际问题以及困难,通过基层治理可对农村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及时进行研判,进而为后续解决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重要参考依据,这也是农村基层治理的一个显著优势。此外,农村基层治理工作虽然面向的是具体实际问题,但却是从全局出发,综合考量多方因素之后做出的正确判断。因此,农村基层治理所承担的基层服务任务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乡村振兴与农村基层治理融合共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农村基层治理二者是融合共生的关系,只有将乡村振兴与农村基层治理工作紧密融合到一起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乡村现代化发展目标。乡村振兴战略意在彻底扭转和改变传统乡村建设理念与发展风貌,构建起产业兴旺、人才汇集、文化繁荣、生态和谐、组织有序的全新乡村生活氛围。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具体的农村基层治理工作来落实,需要在实际治理工作当中去研判风险、积累经验、解决困难、有效干预,进而实现内外部力量与资源的充分融合,促使乡村朝着全面振兴方向前进。
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图景中,农村基层治理的创新路径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关乎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更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构建乡村多元协同治理模式,提升多元协同治理意识与能力。农村基层治理涉及范畴非常之广,多元主体均需参与到农村基层治理具体工作当中,因此,构建起科学完善的乡村多元协同治理模式,确保各方主体功能和价值的充分发挥尤为重要。多元协同治理模式可以让主体参与农村基层治理工作有据可依,同时具备独立且相互配合的意识与能力。
重视乡村党组织建设,提高乡村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在农村基层治理工作当中,基层党组织不仅仅是乡村振兴的践行者,同时更是多元协同治理的核心领导者。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起乡村党组织建设工作,切实提高乡村党组织的领导能力。比如,组织开展乡村党组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学习教育等形式,要求乡村党组织成员认真学习和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政策内容、“三农”知识、乡村文化以及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等,逐步提升乡村党组织成员的治理意识与治理能力。再比如,要求乡村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发展规划工作,并直面乡村振兴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以民主协商、民主决策的对话方式规范乡村治理措施与方案,促使更多主体能够积极参与到乡村治理中。
正视乡镇政府的主导地位,提升乡镇政府的服务能力。在农村基层治理工作当中,乡镇政府占据着主导地位,乡镇政府自身的领导能力以及服务能力会直接影响到农村基层治理工作的实际效果。因此,在构建多元协同治理模式的过程中,乡镇政府必须要精准找到自己的角色和位置,并主动转变之前传统固定的管理思维与执行模式,与多方主体平等对话,共建共享资源,同时要做好多方利益关系的协调者,以增强多方主体的凝聚力以及增强多方主体的责任感与信任感。
明确村委会的纽带角色,强化村委会的衔接力。村委会是农村基层治理工作的核心执行者,是联系广大农民群众与基层政府部门的重要纽带,其必须要明确清楚自身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治理职责,认真贯彻和践行农村基层治理原则与理念,并竭尽全力将村委会的职责和义务落到实处。诸如,村委会要积极主动走进农民群众当中,想农民之所想,一切工作安排和部署要以农村及农民切实需求为导向,立足农村发展实际情况来逐步完善基础建设,改善农村村容村貌。还有,村委会要扮演好政府助手这一角色,重视政策宣传教育工作,主动向村民普及惠农政策,积极协调村民与乡镇政府之间的关系,让村民在乡村振兴层面与乡村政府保持思想上和行为上的一致性,促进乡村和谐稳定发展。
鼓励社会主体参与,增强社会主体的积极性。农村基层治理亦是社会主体的责任,社会主体必要积极参与到农村基层治理工作当中,为农村基层治理提供力所能及的资源支持与帮助,以有效弥补农村社会化服务的短板,同时也让广大农民享受到更高品质的服务。诸如,可主动寻求与农业科技、乡村医疗、养老看护等社会组织的合作,既需加强资金与资源投入,提供专业培训服务,也需降低准入门槛,激发其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释放乡村振兴新动能。
释放基层治理文化价值,优化文化育人实际效果。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里所提到的上层建筑则主要针对的是思想文化理念,只有确保思想文化理念与经济发展的适配度,整个乡村的发展才可实现同步前行。因此,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基层治理工作必须要高度重视文化育人工作,要通过文化育人来释放出农村基层治理文化价值,也只有切实提升农村基层治理的文化价值,才能够真正意义上解决乡村文化的发展难题。
据了解,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化落实,乡村基层文化治理也被提出了更多更高更新的要求,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文化治理要继续深化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开发出更具特色的文化活动,以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日常文化需求,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世界。首先,科学稳步整合乡村现有文化资源,聚焦乡土文化资源开发,进一步加快乡村文化资源数字化进程。在确保共享本土优质文化资源的基础之上充分融合城乡文化,在全方位保护农村传统文化内容的同时助力乡村文化旅游与文化品牌活动建设,以此来增强乡土文化的影响力。其次,加强本土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组织开展一系列更具针对性的本土特色文化活动,丰富和充实农民的日常文化生活。在此过程中,基层治理主体要提高自身对优秀文化的捕捉能力,通过精准捕捉农村优秀文化内容来为其发展创新奠定基础,同时使得农村特色文化价值发挥到更大化。比如,以村委会为代表的相关主体可紧密结合乡村风貌、传统节日以及民间特色来因地制宜广泛开展文化活动,为农民群众提供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以及产品。最后,农村基层文化治理要将落脚点定位在农民群众的发展上面,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帮助和指导农民群众正确理解和把握文化思想与内容,在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的供给、文化阵地建设、文化活动的开展中始终以农民文化素养提升和精神世界的丰富为目标,同时培养乡村文化人才,优化乡村基层发展的文化土壤。
加强政府主体与农民群众的沟通,全面提升业务能力与生产效率。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基层治理工作面向的是广大农民群众,因此倾听农民的想法、采纳农民的建议是提高基层治理效果的有效路径。在这一方面,政府主体要率先发挥自身领导作用,积极主动走进广大农民群众当中,和农民面对面积极沟通。首先,乡镇政府要做到依法行政,在政策法规的导向作用下,让广大农民见证政府行政行为的规范性与透明度,在无形中提高农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同时也为农民提供表达需求和意见的渠道,就农民提出的问题和需求要及时做出回应。其次,健全和完善信访制度,为农民连接政府提供一个桥梁。通过建立便捷的信访渠道和高效的处理机制,政府能够及时了解民众的诉求和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此外,政府部门要主动加强针对农村业务的培训力度,为提高农民生产效率、提升农业机械化生产力做好辅助与支持。政府要秉承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立足农村发展实际,积极开发当地资源,增加农业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挖掘当地资源的潜力,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等产业,不仅能够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还能够促进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最后,政府要全力推广集约化生产模式,通过利用集约化农业进而带动农业经济走向繁荣复苏。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实现农业经济的增长和升级。同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应用新技术和新品种,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农村基层治理效果是影响乡村振兴建设质量的关键要素,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充分调动起乡村领域多方主体的联动意识,积极发挥自身的宏观调控作用,确保多方主体的功能和价值发挥到更大化,为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水平贡献全力。
(作者:张伟平,菏泽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