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已经成为推动科技人才发展的关键因素。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创新驱动力,其具体表现可能在数字化技术高度集成的工作空间,或是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智慧园区,也可能是结合了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沉浸式体验中心。新质生产力可以在新能源汽车的制造车间,同样也可以在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田野。乡村田野中的新质生产力,在农村经济版图中可能激发出前所未有的火花。
新质生产力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它不仅是农业科技革新的得力助手,更是农业现代化的坚实基础。这种生产力模式,通过科技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展现出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点,对构建高水平的现代化生产力体系起到了关键作用。特别是在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方面,新质生产力发挥了显著的影响力。在追求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无论是科技的突破性进展、生产要素的创新性组合,还是产业的深度变革,新质生产力始终是引领和推动的核心力量。
乡村振兴是科技和传统相结合的过程,新质生产力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它不仅给乡村带来了发展的活力,也让新质生产力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而乡村振兴则是产业升级的试验田。我们的目标不是抛弃传统技艺,而是让它们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焕发新生,以智能化和绿色化方案解决传统产业升级的难题。
新质生产力的引入不仅仅是改革传统产业,还需要将其广泛应用到农业的每一个角落,让产业链和供应链都乘上科技的翅膀。例如,通过高科技改造农业,让从田间到餐桌的每一步都变得高效而智能。这不仅减少了物流的烦恼,还让农产品更快地到达消费者手中。
乡村振兴见证着生产力发展的新阶段。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新质生产力也在不断进步,从满足物质需求到满足精神追求,它都在努力满足人们的新期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了科技创新在引领产业创新中的关键作用,特别是以颠覆性和前沿技术孵化新产业、新模式、新动力。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科技创新是关键,它将推动农业和农村的新兴产业、新模式和新动力不断涌现,使新质生产力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柏连阳院士团队的成员带着新技术来到长沙县春华镇手把手地教种粮大户的故事,就是新质生产力在田野“扎根”的最好写照。柳涛的近600亩水稻田是团队的田间试验基地,专家们传授了新技术,如使用新型种子包衣剂,有效减少了育秧期间的病虫害。这片试验基地的双季稻去年亩产达1100公斤,今年计划增产5%。浏阳市沙市镇的粮食生产“四高”试验示范区去年更是以亩产1332.9公斤的成绩,夺得长沙市冠军。沙市镇的粮食生产“四高”试验示范区今年扩大到1万亩,比去年增多了4000亩。在院士团队的指导下,农民们选用了更优的水稻品种,实施了油菜肥田,并科学管理水肥,目标是保持长沙市的冠军地位。长沙市农业农村局发布了33个优质水稻品种,助力单产提升。
我们必须认识到,乡村振兴远非简单的经济活动,亦非单一追求短期效益的行为。乡村振兴是对乡村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积极回应,是全方位的变革过程,涉及产业升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多个层面的综合发展。现代农业在乡村经济的发展中占据了核心地位,科技的融入是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竞争力的关键。
以沁县漳源镇乔村为例,该村在追求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实施了“循环种养”模式,有效整合了土地利用与养殖业,构建了一个高效的农业循环系统。乔村的实践不仅解决了传统种养分离导致的高成本问题,而且通过种植、养殖和资源回收的有机结合,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显著提升。通过推广有机肥料的使用,乔村减少了化肥依赖,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绿色有机种植基地奠定了基础。中阳县阳坡塔农业开发中心则通过引入新质生产力,为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了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新思路。该中心采用无土栽培和全气候智能温室技术,实现了全年无休的蔬菜和水果种植与收获。这种创新的农业生产模式,不仅提高了产量,还确保了产品的绿色和安全,展示了新质生产力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方面的潜力。
新质生产力在乡村发展中的核心优势体现在技术创新。实现农村数字化治理技术的有效供给,对于提升全体村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具有决定性作用,同时也影响着国家治理的整体效能。因此,必须积极采纳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对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数据资源进行系统化整合与分类,构建一个个性化的数据流通机制以支持乡村振兴。随着新兴技术的广泛普及和持续创新,将“互联网+电商”等新兴产业模式融入乡村产业链的跨区域布局,可以有效打破地理和行政壁垒,促进人才和科技创新企业进入农业领域,实现农业生产主体的多元化。此外,为了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应扩大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规模,增加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并在乡村远程医疗和远程教育中应用数字技术,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云端共享。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对村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其精神生活。科左中旗韩家窝堡嘎查驻村第一书记张宇充分发挥对口帮扶单位北京化工大学的优势资源,聚焦文化振兴,在韩家窝堡嘎查实施“文化浸润工程”,着力打造生态文化、法治文化、体育文化、艺术文化等文化振兴项目,用文化振兴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在乡村基层治理中,大数据的充分利用可以有效节约时间和行政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促进村民更有效地参与到数字化治理中。新质生产力不仅存在于农村的田野中,也渗透在乡村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尽管有人可能认为新质生产力与乡村文化之间难以建立联系,但实际上,新质生产力在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从未停止其发展步伐。它正借助科技的力量,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创新相结合,为乡村的全面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具备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培养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科技人才的智力支撑是无可替代的,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力度,持续优化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具体可以从多个维度同向发力,比如立足乡村发展的具体情况,开设农业科技、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专业的培训班,提升人才的技能水平。同时,通过在线教育、远程培训等方式,引导科技人才自主学习新知识,不断拓宽视野。搭建实践平台也至关重要,比如积极建立农业科技园区、电商孵化基地和乡村旅游示范点等,吸引人才在实践中学习新技术、新理念,提高具体的工作技能。针对如何更高质量地培养科技人才,必须从制度层面予以强有力的保障,比如建立健全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关注乡村人才的职业发展,提供晋升通道和职业规划指导,以吸引科技人才的参与,让他们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力量。
(袁瑞雪,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