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昔日的戈壁滩石头地,如今果树成林。初秋时节,走进新疆哈密市的老爷庙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口岸营区,放眼望去一片绿荫,沙枣树与苹果树上挂满了果实。累累硕果,是四年来民警们挖沟换土,种果树、埋草籽取得的不易成果。
戈壁滩,本意是“难生草木的土地”,是一种粗砂、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飞沙走石风不住,一天能吃两斤土。”这,就是老爷庙口岸肆虐风沙带给人们的第一感受。
“几乎每天都刮风,伴着蒙古国铁矿砂袭来的时候,就像一堵黑墙一样压过来,白天变成了黑夜。”回忆起每次大风时的情景,民警们心有余悸。风停后,本已打扫干净的室内,却会堆积起1厘米高的沙土。那时,看着被沙土覆盖的屋内设备,民警们心中升起一个念头:一定要在戈壁滩中种出一片草木!
随即,起早贪黑、挖沟换土、拉水运苗……勤务结束后,民警们每天都要再干四五个小时,一棵、两棵……
在茫茫戈壁滩上种树,绝不是一件易事,仅浇灌用水就是一个难以克服的巨大困难,离水源较远的地区只能靠水车来回灌溉。
每栽植一株树苗,就要浇一桶水。一天劳作下来,每个人都是灰头土脸、疲惫不堪,衣领裤兜里灌满了沙土。但是凭着这样的信念,每年坚持重复着种树的工作。2021年至今,民警们栽植的树木成活率超过了70%,有效缓解了风沙的侵蚀,极大提升了大家种出一片绿色的信心。
“这里的每一棵树,不仅是生态树,更是励志树、扎根树。”执勤一队民警刘畅介绍,每年初春,站里都会组织民警们种树,也种下扎根大漠戈壁的决心。在该站民警的共同努力下,戈壁滩的“绿色防线”逐年向好,曾经肆虐的风沙也收敛了许多。
今年4月,新的一批树苗刚刚种上没几天,口岸就遭遇了一场沙尘暴,民警们种下树苗被吹得歪歪斜斜,有的甚至被沙土掩埋了一多半。然而两个多月后,在民警们的悉心呵护下,树苗都顽强地抽出了枝芽,长出了绿色。
“风沙、干旱、荒凉挡不住生命的顽强,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停滞不前?”这是民警们经常互勉的一句话。
无人机俯瞰下,宽约4米的绿林带,就像一道城墙,将口岸营区挡在身后,阻挡了风沙蔓延。树,扮绿了老爷庙口岸,也让民警们把站当成了自己的家,安顿下了戍边的心。
临行前,他们告诉记者:戈壁滩上,一样有绚丽的青春!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明昊 靳昊 孙金行 通讯员宋唯一 李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