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乡村振兴被正式纳入我国重大决策部署之列,并被视为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重大历史任务的“总抓手”。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在于破除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均、生态资源流失和社会文化滞后等多方面问题,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高级目标。而教育作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独特且重要的角色。站在教育赋能的视角展开乡村振兴工作,一方面普及基础教育及提升成人教育水平,带动乡村居民素质提升;另一方面着力训练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技能,继而推动农业现代化及产业升级,对带动经济发展及推动乡村进步均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从教育赋能的视角探寻教育乡村振兴的路径,具有广泛的实践前景。
教育是提升农村居民素质的重要手段,尤其在现代农业发展日益依赖科技和管理的现实背景下,教育的作用愈发凸显。基础教育的“下乡”一方面为农民提供了生活务农所必需的文化知识,使之能够更好地应用现代农业技术。当下包括精准农业、智能灌溉在内的新型农业技术普及下乡已经不是新鲜事,而唯有农民具备一定程度的科学文化知识,方能全面认知并利用这类技术,继而为带动农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另一方面,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对自身发展及家庭经济状况的关注度日益增强,并逐渐意识到终身学习的必要性,从而形成自我发展意愿,主动投身于各类继续教育及技能提升教育,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锻炼各类专业技能,适应社会及市场变化,而这种锐意进取的学习态度不仅对个人有益,更是推动整个乡村进步的“催化剂”。
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不仅限于经济和技术方面,更体现在文化传承及价值观塑造层面。多数乡村地区拥有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民俗和艺术形式,剪纸、刺绣、民间音乐等随处可见,而依托于教育开展相关宣传活动,在当地大力宣传传统技艺及文化知识,厚植乡村人民文化素养,增强本土文化认同感。这种文化层面的牢固认同,正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活力源泉。且教育也能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理解、包容。乡村振兴过程中社会结构的变化会带来新的挑战,文化及认知的碰撞在所难免,而教育在此期间提供了包容心、理解力,能有效减少不同群体之间的摩擦,继而为乡村振兴创造出和谐的社会环境。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步骤,其直接关系到农村教育质量提升及教育公平目标的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可以直接满足农村居民的教育需求,使每一位居民均能获得受教机会,从而为推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一针有力的“强心剂”。教育资源的配置应从顶层着手,即政府方面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投入,增加对农村教育的专项拨款,使每所乡村学校都能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这不仅包括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还应涵盖教材、教学设备和教育科技等多方面的投入,同时大力发展远程教育,提供线上教育服务,逐步弥补城乡教育差距,为农村学生及居民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相比城市,农村教育在资金、设施和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是普遍事实,因而合理分配资源,加大政策支持及财政投入理应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框架之中。教育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因而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同时也必须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制定大量优惠政策,吸纳优秀教师到乡村任教,例如提供住房补贴、交通补助,缩减乡村教师入职门槛;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对乡村教师的培训,提供必要的职业发展支持,树立其正确的执教意识,锻炼其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使之以热情的心态、充沛的精力、过硬的专业素养投身于乡村事业中,为乡村地区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力量。
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多样化发展,传统的、因循守旧的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乡村对多元化技术人才的需求,乡村教育体系也迫切谋求新的出路,职业教育及成人教育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职业教育专注于实用技能的培养,能帮助乡村学生及居民快速掌握现代农业、乡村旅游、手工艺等领域的专业技能,例如当前许多农村职业学校都开设了与当地产业密切相关的课程,有机农业、乡村旅游管理和电商运营等持续火热,面向职业、面向市场需求的专项教育模式,使农村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迅速适应并融入当地经济活动,切实提高就业率,并有力带动当地收入水平提升。另一方面,成人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受到教育资源、理念等诸多现实因素的限制,多数农村居民在青少年时期未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在技能及知识上相对滞后,而成人教育则提供了“再教育”的机会。当地政府、社区联合职业学校,组织面向乡村中青年群体的成人教育班,开设农业、外语、旅游等行业的专项课程,帮助乡村的“中坚力量”提升职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继而顺利投身于日渐崭露头角的乡村带货、乡村旅游等新型行业中去,实现居民及乡村地区的“双赢”。
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且广义的工程,不只寻求高质量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强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更在于促进地区经济转型,带动当地经济的腾飞。而就实际情况来看,依赖于传统农业乡村经济体系依旧占据着主流,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导致乡村劳动力短缺的现象依然客观存在。因而围绕社区、政府、学校设立三位一体的多元创新创业项目,成为打破低端乡村经济模式、缓解乡村失业压力。政府和社会组织方面,可以联合设立创业孵化器,为初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提供技术指导和市场推广,降低创业风险。同时推动高校、职业院校与企业的三方合作,利用企业资源开展实习及培训,全面充实学生的理论基础,提升其实战能力;或开展创业大赛,激励学生展示乡村发展创意,为获奖项目提供资金、咨询和后续支持,助力其落地实施。创业期间邀请企业家、投资人和专家组成评审团,提供多维度反馈,评估学生的未来发展意愿,发现创业中广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予以针对性指导,使之真正扎根于乡村发展,积极带动乡村经济转型。
总而言之,教育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独特且非凡的作用。然而,将教育实践于乡村振兴战略体系中,非一时之力,更非朝夕之功,地方及学校唯有充分认识到教育的重要作用与意义,从优化教育资源着手,大力推进职业及成人教育,并积极设计创新创业项目,方能发挥出教育的应有之力,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作者:牛欣欣,王杰,孔欢 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