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和生态的振兴,更是文化的振兴。田间地头的乡村振兴,广泛表现在方方面面,可能是对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可能是在乡村风貌上对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打造特色村落的生动实践;还可能是在社会治理上,强化村民自治,构建和谐乡村的积极举措。乡村文化振兴的表现有很多种,尤其是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域下,我们洞悉乡村振兴的特征,会发现表现形式有万千种。
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出发,分析眼中所看到的乡村振兴,不难发现乡村文化振兴正以蓬勃之势感染并改变着乡村的角角落落,无论是乡村居民的日常生活、营生方式还是乡村百姓的文化娱乐生活,甚至是乡村的建筑等,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乡村文化的振兴,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的开展。多样化的乡村文化活动不仅是农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传承与创新乡村文化的重要途径。我们最熟悉的民俗节庆活动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亮点。在春节期间,乡村会举办盛大的庙会,农民们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共同庆祝新春佳节。端午节期间,赛龙舟、包粽子等活动,不仅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也传承了古老的民俗传统。中秋节时,赏月、猜灯谜、吃月饼等习俗,让农民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传统技艺展示和体验活动是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实践。农民们通过展示剪纸、刺绣、编织、陶艺等传统手工艺,不仅让外界了解和欣赏乡村的传统文化,也激发了年轻一代对传统技艺的兴趣。
许多乡村还开设了技艺培训班,让农民在传承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乡村文化节是文化振兴的盛会。文化节期间,农民们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艺,如歌唱、舞蹈、戏剧表演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农民的精神世界,也促进了乡村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文化节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更是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乡村文化的独特价值。近年来,在乡村举办的活动越来越多,也就为乡村搭建起了真正的文化大交流的舞台,比如在很多地方都举办了农耕文化体验活动,这类型的活动真正拉近了城市和农村的距离,许多城市人专门驱车前往城郊参加这类型的活动,亲身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还有的农村积极组织亲子活动,通过研学活动,让下一代在趣味化的田间游戏中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对乡野的热爱。
在大沥沥东社区推出的自然科普基地亲子农耕科普活动,以“认领责任田、体验农耕生活、研学传统文化”的模式,致力于创新家庭幸福建设服务,构建邻里间的情感纽带。沥东社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成功开展了亲子插秧农耕研学活动。在活动日当天,众多亲子家庭一大早就聚集在沥东社区的自然科普基地,满怀期待地准备开启一段独特的农耕学习之旅。在社区工作者的带领下,他们首先通过聆听“大米成长故事”,温馨地回顾了水稻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家长们耐心地指导孩子们,一边聆听工作者的解说,一边仔细阅读研学手册中的信息。整个活动现场洋溢着温馨和融洽的气氛,亲子间的交流与欢声笑语交织,形成了一幅温馨的家庭画卷。精心组织的亲子农耕活动,不仅为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增添了色彩,而且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带来了身心的疗愈体验。参与者们在田野间领略了自然的神奇,通过劳作体验了生活的乐趣,并在这一过程中加深了亲子关系,孩子们也对农耕文化的精髓有了更深的认识。
多类型的活动,不仅让乡村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域下,除了要从乡村文化活动上积极发力之外,还要在多个方面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乡村文旅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是重要的路径。乡村旅游和乡村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两者不仅将乡村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实现了文化振兴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而且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增长,同时提升了乡村的文化软实力。乡村旅游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通过开发特色民宿、农家乐、乡村旅游线路等,农民可以将自家的房屋、土地和农产品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一些乡村通过打造“古村落游”“生态农业游”等主题,吸引了游客前来感受乡村的宁静与美好,这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促进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则是对乡村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创意转化,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包括传统手工艺品、特色食品、旅游纪念品等,还包括以乡村文化为背景的文学、影视、音乐等艺术形式。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乡村文化得到了新的诠释和传播,不仅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也为他们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自“佛小伴”玩偶问世以来,它凭借独到的设计理念和卓越的制造工艺,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赞誉。设计师巧妙融合了古典佛像的庄严与当代审美的俏皮,塑造了一个圆润可爱、呆萌十足的角色。这些玩偶不仅在视觉上极具吸引力,而且在细节上展现了精湛的工艺,例如某些款式在手掌处加入了磁石,使得两只手靠近时能够自然合十,呈现出一种虔诚的姿态,让人难以抗拒其魅力。“佛小伴”的成功不仅带动了当地手工艺品的市场,还催生了更多创意产品的诞生。当地政府也看到了这一产业的发展潜力,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更多设计师和手工艺人投身乡村文化创意产业。随着产品的多样化,乡村文化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不仅吸引了国内外游客,也为乡村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农民们通过参与文创产品的设计和制作,不仅提高了生活水平,更在传承与创新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乡村旅游和乡村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水平,还增强了乡村的文化软实力。一方面,有助于提升乡村的整体形象,使乡村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另一方面,这些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乡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如道路、通信、卫生等,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最后,它们还促进了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乡村旅游和乡村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振兴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典范。它们不仅为农民带来了经济收益,也为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构建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域下,如何看待乡村振兴的前行之路?怎样将乡村振兴的活力激发?如何让乡村的文化振兴呈现出更为丰富多彩的面貌?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柱。充分尊重农民朋友的主体地位,让农民朋友成为乡村文化发展的主要责任人,尤其是要让真正掌握传统文化技艺的农民朋友成为乡村文化发展中的“领头羊”,以自身的实践和创造力,引领乡村文化的创新发展,共同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实现乡村文化的繁荣与农民的幸福生活。
以乡村文化为核心,以文化节为载体,打造独具农村特色的文化活动,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比如,玉米丰收节系列活动,可以通过举办玉米文化展览、传统技艺展示、农业知识讲座和农产品展销会等活动,不仅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传承乡村传统文化,还提升农民的科学种植技能,促进农产品流通,增加收入。同时,通过农家乐体验和民俗文化体验项目,让游客深入感受乡村风情,体验传统节日和民间艺术,从而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让乡村文化振兴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面貌。
在前行的路上,虽然蹄疾步稳,但更要科学统筹,用精准的眼光去规划乡村文化振兴的发展之路。乡村文化的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借助多方力量,才能行稳致远。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等多个方面要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乡村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政府应制定一系列有利于乡村文化发展的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人才培养等,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同时,政府还需加大对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如图书馆、文化中心、博物馆等,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物质基础。如果可以,政府还应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向乡村文化倾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力量。社会各界应关注乡村文化振兴,积极参与其中。教育机构可以开展乡村文化教育,培养乡村文化传承人;媒体可以加大对乡村文化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乡村文化的认知;企业可以投资乡村文化产业,推动乡村文化产品的市场化;社会组织可以组织志愿者活动,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人力支持。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乡村文化振兴将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和支持。在乡村文化振兴中,企业应发挥市场机制的优势,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通过市场运作,将乡村文化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节庆、开展文化交流等活动,提升乡村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作者:蒋政,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