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数字化展示,让农村特色建筑“活”起来
首页> 专题频道> 数字乡村知本论 > 正文

数字化展示,让农村特色建筑“活”起来

来源:光明网2024-10-22 10:44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在广袤的乡村,留存着大量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建筑,如壮族的“歌楼”、侗族的“风雨桥”、瑶族的吊脚楼等,这些建筑融民族文化于生产生活之中,是广西农村的文化瑰宝,但在城镇化、工业化的冲击下,不少农村传统建筑面临失修、毁坏的困境,传统营造技艺后继乏人,保护传承形势较为严峻。传承发展农村特色建筑,已成为新时代推进广西乡村振兴的当务之急。

  广西地处低纬度地区,气候炎热,多山地丘陵,农村建筑多采用干栏式、高脚式等形式,既有利于通风避暑,又能防潮防虫,如壮族民居两侧设置通风口,廊檐下设木板床,即可纳凉休憩,体现了因地制宜的生态智慧。建筑造型独特,极具地域特点,如侗族农村的风雨桥,造型简洁,以石作基,拱券飞架于涧水上方,桥面以瓦覆盖,远看如彩虹卧波,与周围环境相映成趣。图案纹样丰富多样,寄托着农民的美好愿景,如瑶族村落的吊脚楼外墙,镌刻有代表收获、喜庆的谷穗纹,体现了农民对丰收的憧憬,这些图案纹样被广泛运用于建筑的装饰装修中,为朴实的农居平添了诗情画意。农村建筑还善用对比色彩,营造独特韵味,如千户苗寨的吊脚楼,外墙多粉刷成白色,配以黑色的木质走廊,银黑相间,与周边翠竹青瓦交相辉映,给人以纯净质朴之感。

  数字化展示,让建筑“活”起来。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可运用三维建模、虚拟现实等技术,全方位、多角度地再现广西农村特色建筑的立体形象和历史风貌。村民和游客只需戴上VR眼镜,即可360度全景欣赏建筑的坡屋顶、青砖黛瓦、雕梁画栋等精美构件,在虚拟场景中“云游”侗乡风雨桥、壮寨歌楼,感受传统建筑的魅力,数字化展示打破了时空限制,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身临其境地感受特色建筑之美。数字化展示可为建筑赋予更丰富的文化内涵解读,利用文字、图像、音频等多媒体信息,可全面展现建筑的历史渊源、营造工艺、文化寓意等,让人们在视觉盛宴的同时收获文化熏陶。以往人们参观农村建筑,往往缺少深度解说,观者看到的是一座座“哑巴建筑”,而数字化展示可让这些沉默的建筑“开口说话”,用声情并茂的方式讲述背后的故事,传递先人的智慧结晶。

  一些广西农村地区已尝试将数字技术引入特色民居的活化利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如龙脊梯田景区开发VR体验项目,游客戴上VR眼镜,置身于“梯田景观+吊脚楼”的沉浸式场景中,体验壮族山居生活的诗意与闲适。游客在虚拟场景中端详吊脚楼的建筑细节,聆听房前屋后的鸟鸣虫鸣,仿佛穿越时空,与先人对话,这种沉浸式VR体验,将壮族传统建筑与绝美山水融为一体,激发了人们探寻农耕文化的兴趣。龙脊梯田景区的VR项目上线后,游客体验反响热烈,纷纷表示“原来农村还有这么美的建筑”“在VR中看到了书本里的风雨桥,太不可思议了”,可见数字化展示能让静态的农村建筑“活”起来,焕发勃勃生机,成为人们亲近传统文化的新窗口。

  艺术化融合,让文化“火”起来。在数字时代,仅仅停留在对农村特色建筑的数字化“搬运”还远远不够。要让传统的建筑语言焕发新的光彩,必须发挥数字媒体艺术的创意表现力,将古老的建筑形式与现代审美相融合,创造出一种跨越时空的文化体验。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可借助动画、影像、沉浸式装置等多种手法,在农村特色建筑中注入新的艺术灵魂,如在侗寨风雨桥的桥洞投影山水诗文,让人在诗情画意中感悟先民的浪漫情怀;又如,在瑶寨吊脚楼前营造声光电交织的梦幻景观,以现代艺术演绎瑶族神话传说,唤起人们对原生态文化的好奇与向往。这种传统与现代的跨界融合,可激发出“1+1>2”的艺术张力,让古老的农村建筑焕发青春活力。

  当前,在乡村旅游开发中,一些地方政府和文旅企业已开始尝试利用数字艺术激活农村特色建筑,如贺州市在黄姚古镇打造大型山水实景演出,运用声、光、电、全息投影等现代科技手段,再现明清时期古镇的人文风貌和黄姚人的生活故事。演出以古镇特色民居为背景布景,将现代舞台艺术与传统建筑空间巧妙结合,构建出一个亦真亦幻的艺术空间,让游客在如梦如幻中感悟古镇的前世今生,演出自推出以来广受好评,每年吸引数十万游客慕名而来,成为古镇文化旅游的靓丽名片。可见以数字艺术为媒介,可让古老的农村建筑重焕青春,绽放艺术光彩,这种传统与现代的交相辉映,正是“数字赋能”下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缩影。

  个性化定制,让旅游“兴”起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旅游的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同质化的“农家乐”模式已难以满足游客的精神文化诉求。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为农村特色建筑的文旅融合开发提供了新思路,通过个性化的内容定制和体验设计,可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文化旅游产品,不断满足人们品质化、多样化的休闲度假需求。针对不同人群,数字媒体艺术可为农村特色建筑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文化体验项目,如为儿童游客开发“村落探险”卡通漫游程序,设置寻宝闯关、角色扮演等互动游戏,在寓教于乐中加深孩子们对农村建筑的喜爱;又如,为文化创意爱好者策划“数字非遗工坊”,让他们在虚拟场景中体验农村建筑的营造技艺,用数字化手段对传统图案、色彩进行再创作,激发文创灵感。个性化定制的文旅项目,能为游客营造沉浸式、参与式的文化体验,在玩中学、学中玩,对传统建筑文化实现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情感共鸣,数字文旅产品的开发,可有效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增收,一些文旅项目如数字非遗工坊,就非常适合与乡村手工艺人合作,让村民参与项目设计,以传统技艺为载体,嵌入数字创意,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旅游兴、百业兴,数字媒体艺术与特色民居的融合应用,拓宽了农村文化旅游的新路径,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推动广西农村特色建筑的数字化传承发展,要从顶层设计入手,制定系统性、长远性的发展规划,文化和旅游、住建、乡村振兴等部门要会同有关高校、数字文创企业等,组织编制广西特色民居数字化保护传承指南,明确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实施路径。深入调研广西农村地区特色建筑的现状特点,摸清历史风貌保护现状、数字化应用需求,分门别类提出针对性的数字化保护利用策略;梳理国内外利用数字技术活化利用特色民居的典型经验,总结可资借鉴的做法;厘清各方责任分工,完善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机制,确保规划落地见效;探索将特色民居数字化发展纳入相关财政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为农村地区开展数字化传承保护提供资金支持。

  农村特色建筑的数字化传承创新,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需要技术、艺术、人文等多学科协同攻关,当前,高校、文创企业等在数字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已有一定基础。对此,要发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民族大学、广西科技厅等有关高校和部门的资源优势,联合数字文创骨干企业,共建农村特色建筑数字化传承创新联盟。在联盟框架下,建立健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面向共性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促进数字技术成果向文化创意、旅游开发等领域转化应用。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定期举办高端论坛、学术沙龙等,为各界交流分享提供机会,引导社会资本设立农村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基金,为创新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数字化传承创新农村特色建筑,既要有懂技术的“数字工匠”,更要有“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当前,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文化遗产保护等相关专业教育,在实践应用环节还有待加强,农村地区数字人才严重匮乏,数字化应用能力亟待提升。高校要主动对接农村文化振兴,优化数字媒体艺术等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中融入乡村考察、田野调查等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深入农村,用“数字思维”助力乡村文化活化。面向广西文化和旅游、住建等系统开展数字化技能培训,帮助基层干部和文旅从业者及时更新知识技能,建立高校教师与农村能工巧匠的“传帮带”机制,鼓励高校师生利用假期,深入农村开展“数字+文化”志愿服务,推动校地人才双向流动、智力资源共享。通过产学研用联动,促进“数字原住民”与“文化土著”的交流互鉴,为农村特色建筑插上数字翅膀培育更多“领头雁”“田秀才”。

  农村特色建筑往往凝结着一段段动人的乡愁记忆,承载着广西各民族的生产生活智慧,数字化传承要立足人文情怀,用“接地气”的方式讲好乡村建筑背后的故事,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要组织人类学、民俗学、建筑学等领域专家深入农村,用“村民视角”还原建筑营造的历史场景,梳理典型案例背后的人物命运、家族变迁,为数字化展示提供鲜活素材。在数字场景构建时,要还原农时节令、民俗活动等代表性文化场景,如用VR技术再现壮族歌墟热闹的景象、三月三歌圩上抛绣球的浪漫情节,让人在身临其境中感悟建筑蕴含的生活气息,要因地制宜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IP和文创产品,如融入壮锦花色、侗族大歌元素等,以创意设计实现民族文化的跨界表达,激发新生代消费者的文化认同。通过立体化、沉浸式的数字化讲述,让广西农村特色建筑娓娓道来悠长的岁月故事,唱响八桂大地的乡愁之歌。

  广西农村地区遍布着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建筑,是中华建筑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在数字时代,要主动运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等现代技术,以创新思维破解传统民居保护传承的新难题、孕育乡村文化振兴的新动能。通过数字化展示,让古朴厚重的农村建筑跃然“屏”上,方便万千观众品鉴建筑之美、感悟匠心之道;通过艺术化融合,让传统民居逐鹿“云端”,在虚拟与现实的交织中重焕青春活力;通过个性化定制,让乡村旅游插上梦想的翅膀,在“私人订制”中彰显文化魅力。这需要我们统筹规划设计、完善政策法规,搭建跨界协作平台,打造一支懂技术、知文化的乡村数字传承队伍,更要从人文情怀出发,以沉浸式体验、交互式设计等拉近人们与传统建筑的距离,让八桂儿女在虚拟与现实的交织中,重拾关于乡土、关于记忆的永恒话题。

  作者:吴雪花,广西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讲师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网络中国节短视频征集活动启动

  • 乙巳蛇年“长安灯会”正式亮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1月20日,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城市中央公园内,游船与湖水、植被、高楼相互映衬,呈现出一幅冬日多彩美丽生态画卷
2025-01-20 15:30
2025年1月16日,受低温天气影响,山西省运城盐湖出现冬季独特的“硝花”景观,水面上的硝花形态各异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2025-01-16 15:56
一位“行者”行走在广袤的沙漠中,遮掩着绝世的面庞,一面“古镜”掩埋于厚重的沙下,刻满了时间的裂痕。
2025-01-13 17:25
2025年1月9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白雪皑皑,雪景如画
2025-01-09 15:24
关爱卡寒假公益行 助力云南各族青少年儿童梦想起航
2025-01-08 14:42
2025年1月5日,在山西太原南站开往呼和浩特东站的D4022次列车前,游客自拍合影。
2025-01-06 16:01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分明,冬韵如画。
2024-12-10 16:48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环绕树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承载着居民的幸福感。
2024-11-27 18:59
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衔接,可实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的在基层体现。
2024-11-24 22:51
11月12日至13日,浏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链长唐安石带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张葵红,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谢波等同志参加,赴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家居建材产业链招商考察活动。
2024-11-15 17:20
2024年11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内向日葵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乐享秋日美景
2024-11-13 15:29
2024年11月12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的烂阳村,山林色彩斑斓,红叶似火,黄叶如金,松柏常青,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
2024-11-13 15:28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2024-10-27 17:37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2024-10-27 17:18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2024-10-25 18:49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2024-10-25 18: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