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战略之一,旨在解决乡村发展的各类问题,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积淀的国家,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力量源泉,乡村振兴,文化为魂,要深入挖掘、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多次强调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提出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以传统文化建设赋能新时代乡村振兴,对于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不仅承载着乡村的历史与记忆,更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建设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尤其是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保护和创新传统文化成为推动乡村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提升,更是乡村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框架,文化振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不仅是经济的“软实力”,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乡村的文化振兴不仅能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文化自信,还能够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乡村的经济活力。
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根基,体现着乡土社会中关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知识与经验,蕴含着应时守则、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父慈子孝、敬老孝亲、兄友弟恭、吃苦耐劳等中华民族优秀精神品格,是新时代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耕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人文价值。这些文化不仅构成了乡土社会的精神支柱,还深刻影响着乡村居民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社会结构。文化振兴可以增强乡村社区的凝聚力,提升乡村居民的文化自信心,推动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创新的核心在于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创造出既能传承又能适应当代社会的文化形式。这种创新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更是其在现代社会中发展的再创造。传统文化的创新应遵循“保护为主,创新为辅”的原则,即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生活的特点和需求进行适当的创新,使传统文化既能保持其历史价值,又能焕发新的活力。
在传统文化的创新过程中,首先要注重文化内容的更新与再诠释,确保其思想内涵与时代需求相契合。其次,创新也体现在文化的表现形式上,使其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认知方式,避免传统文化的固守不变。与此同时,随着传播方式的变化,创新的手段也应当借助现代技术,使传统文化能够更广泛、更深入地传播,达到与当代生活的有效对接。
通过这一系列创新,传统文化不仅能够保留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同时也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提升其在当代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这种创新使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帮助乡村保留其独特的文化特色,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乡村的全面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复兴尤其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肩负着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和谐、生态平衡等多方面目标的责任。通过文化创意与现代设计的结合,传统工艺品的市场价值不断提升,形成了乡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传统文化的创新,能够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与现代设计和创意的结合,传统文化得以在新的市场环境中焕发活力。这种创新不仅提升了传统文化的价值,还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多样化发展,为乡村带来了新的商业机会和经济潜力。创新的文化形式,不仅帮助传统产业走出困境,也为乡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文化在乡村社区中拥有深厚的根基,其传承能够增强乡村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增强社会的凝聚力。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乡村不仅能保持独特的文化特色,还能促进乡村居民间的互助合作,推动社区内的和谐关系。
同时,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有助于生态平衡的维系。乡村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智慧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为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通过创新和保护传统文化,乡村能够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找到平衡,推动绿色发展,实现长远的可持续振兴。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艺术创意的结合成为创新的重要路径。数字艺术作品、虚拟现实中的传统文化再创作、互动媒体艺术等新兴形式,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创新和传播。传统绘画、雕刻、陶瓷、刺绣等传统工艺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再设计、再创造,以适应现代人群的审美需求。通过数字化技术,传统文化不仅能复生,还能够转化为具有现代感的艺术形式,进而进入市场,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一部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创新转型,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文化大数据的搜集和分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传统文化的创新能够促进乡村经济的转型与发展,推动文化产业与经济的深度融合。通过发展文化旅游、手工艺品市场等方式,传统文化成为乡村经济的新亮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创新,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还促进了乡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传统文化的复兴能够增强乡村居民的文化自信,提升他们的社会认同感和凝聚力。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创新,乡村文化特色得以突出,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得到提升,社会凝聚力得到增强。
数字技术不仅为传统文化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还为其传播开辟了更广阔的渠道。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运用,可以更加精准地分析和传播传统文化,进一步推动乡村经济的转型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使得传统文化不再是单纯的历史遗产,而是成为了带动乡村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文化创意产业的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为乡村经济开辟了新的增长点。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发展文化旅游、手工艺品市场等方式,推动乡村经济与文化深度融合。乡村的特色文化资源不仅能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还能吸引外部资本的投入,促进地方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乡村振兴的文化振兴策略,可以通过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提高地方经济的独立性和自主发展。传统文化的创新不仅能够推动乡村经济转型,还能增强乡村的社会认同感与凝聚力,从而进一步提升乡村的整体发展水平。
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中,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创新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有效保护和创新传统文化,乡村不仅能够保留其历史文化特色,还能够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生态平衡。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坚持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相结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并通过数字化技术、创新设计等手段,将传统文化推向更广阔的舞台。只有这样,乡村振兴的文化内核才能真正得以落实,乡村的长远发展才能获得坚实的文化基础。
(作者:郭宝明 福建理工大学党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