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一环,其核心旨在全方位促进乡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及农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自2017年该战略正式启动以来,政府显著增强了对农村的政策倾斜与资金投入力度,聚焦于农业现代化推进、产业深度融合、生态环境保护等多维度举措,力图实现城乡间的和谐共生与协调发展。在此战略导向下,乡村旅游悄然崛起,成为驱动农村经济新增长、拓宽本土就业渠道的重要引擎。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开辟了亲近自然、体验乡土文化的独特窗口,更为乡村地带注入了新的经济活力,助力农户实现收入增加与就业转型。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随着旅游消费观念的多元化及休闲度假需求的日益高涨,乡村旅游模式正逐步从传统的观光游览向复合型、沉浸式体验升级,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与广阔的市场前景。
在当前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目的地欲在众多选项中脱颖而出,实现长期稳健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并发挥旅游营销的关键作用。乡村旅游的兴盛繁荣,亟需一批既能精通市场营销策略,又能深刻领悟乡村文化底蕴与自然资源的复合型人才。由此,乡村旅游的深化发展对旅游营销专业人才的素养与能力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具备跨学科知识储备。旅游营销领域的专业人才需兼具深厚的市场营销理论基础,涵盖市场调研技巧、品牌塑造精髓、渠道拓展策略等核心要素,同时深入骨髓地理解乡村文化精髓、民俗特色及农业知识,这是精准捕捉并彰显乡村旅游独特魅力的前提。更进一步,他们还需精通信息技术与传播学原理,以便游刃有余地运用现代营销手段推动乡村旅游的广泛传播。例如,在社交媒体营销实践中,不仅要精通各平台的运营规则与用户偏好分析,还需熟练掌握图像与视频编辑技能,创作出引人入胜的宣传内容,从而有效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与影响力。
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旅游营销专家需具备独立策划并执行乡村旅游节庆活动的能力,从创意萌发、方案设计、执行调度,到效果评估,每一环节均需精通且操作娴熟。以策划乡村丰收节为例,营销精英需精心规划民俗表演节目、合理布局农产品展览区、创新设计游客参与体验项目等,同时在活动进行中高效协调各方资源,迅速应对突发状况,确保活动顺利进行。活动落幕后,还需细致评估游客的满意度、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及经济收益,全方位考量活动成效。这一系列流程,无疑对营销人员的实战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与挑战。
具有创新思维与应变能力。乡村旅游市场日新月异,游客需求趋向多元化,这要求营销人才必须敏锐捕捉市场动态,积极发掘新兴营销机遇,不断创新旅游产品与服务模式。例如,一些乡村通过将废弃仓库创意改造成复古风格的拍照热点,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如旅游旺季的人流激增或突发公共事件,营销专家需具备灵活应变的能力,迅速调整营销策略,确保旅游运营平稳有序。更深层次地,唯有深刻洞察乡村、心怀热爱,方能匠心独运,打造出既具温度又富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赢得市场的广泛认可与好评。
当前,乡村旅游营销人才的需求量持续攀升,且这一趋势仍在不断加剧。无论是乡村旅游景区、农家乐,还是特色民宿,均迫切渴求专业的营销精英来强化品牌宣传、拓宽客源渠道,并着力提升游客的整体满意度。据统计,近三年来,乡村旅游行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增长率已突破20%大关。随着乡村旅游逐步迈向国际化、多元化的发展道路,那些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巧妙运用新兴技术革新营销策略的人才愈发抢手。特别是在一些边境乡村旅游胜地,随着外国游客数量的稳步增长,亟需营销专家根据游客的文化背景与消费偏好,量身定制营销策略,以全方位展现乡村的独特魅力。与此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营销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技术进行精细化营销的人才成为了市场的香饽饽。
因此,革新高校旅游营销人才的培养机制显得尤为迫切,这既是顺应乡村旅游市场动态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核心策略。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旅游营销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展现出多元化特征。基于此,高校应当综合考虑学生的综合素养、个人兴趣、职业愿景等多方面因素,实施分类施教,推行“个性化”教育模式。
技术型营销人才的分类培养。针对技术型旅游营销人才的培养,重点聚焦于乡村旅游的一线营销与市场运营环节,以培育具备敏锐市场洞察力、精通现代营销技术与工具的专业人才,他们能够高效进行市场数据分析、策划营销活动并有效执行,成为技术驱动营销进程的中坚力量。课程体系构建上,在夯实基础旅游营销理论之余,应加强现代营销技术的教育比重。例如,开设专门的数字营销课程,系统讲解搜索引擎优化(SEO)、搜索引擎营销(SEM)、社交媒体营销等数字化营销手段的理论基础、实操技巧及成功案例解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乡村旅游景点为实例,通过分析景点特色,精选关键词,优化网站内容与结构,提升学生的SEO实践能力,通过观察搜索引擎排名变化,深刻理解SEO在营销中的核心价值。在社交媒体营销模块,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各平台特性与规则,依托乡村特色资源创作富有吸引力的短视频与图文内容,制定科学的发布计划与互动策略。以传统建筑为亮点的乡村为例,学生可创作展现古民居建筑美学、传统建造工艺及乡村生活风貌的短视频,激发用户的广泛关注与互动,从而提升品牌知名度,吸引游客实地探访。要增设数据分析课程,培养学生运用专业软件收集、处理、分析乡村旅游行业数据的能力,为精准营销提供数据支撑。要开设营销策划课程,强化学生在策划方案设计上的实战技能,从活动主题的创意构思、内容策划到推广渠道的选择,均需达到熟练操作的水平。在实践教学层面,高校应积极与乡村旅游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亲身参与企业的实际营销项目,如社交媒体账号运营、线上广告投放等,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校内则可定期举办营销模拟大赛,通过模拟真实市场环境,鼓励学生团队协作,制定并实施营销方案,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管理型营销人才的分类培养。管理型旅游营销人才的培养,着眼于造就一批能够在乡村旅游企业或项目中担纲组织、协调与领导重任的专业人士。他们需具备宽广的战略眼光,精通旅游企业的运营管理流程,并熟练掌握团队协作、品牌塑造、资源整合等核心管理技能,以确保企业的持续成长与竞争优势的增强。在课程体系的规划上,应着重加强管理学相关知识的传授,如旅游企业管理学、项目策划与管理等,使学生深入洞悉企业组织结构、运营流程、人力资源配置等关键要素,扎实掌握管理理论与实践方法。例如,通过引入经典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探索如何优化旅游企业的组织架构,以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在项目管理课程中,组织学生以团队形式策划并实施乡村旅游项目,从创意构思、方案规划、预算编列、团队组建到现场执行、后期评估等各个环节,均由学生自主负责,以此全面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与项目管理能力。同时,要高度重视学生资源整合能力的培养。乡村旅游的繁荣离不开对多元资源的有效整合与优化配置。营销人才应能够巧妙融合自然景观、民俗节庆、村民参与等多种资源,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既让游客领略到乡村的独特魅力,又为村民开辟增收渠道。为此,应通过实地调研、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掌握资源整合的方法论,不断提升其在这一领域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
学术型营销人才的分类培养。学术型旅游营销人才的培养,主要面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政策研究部门,以培育具备深厚理论功底与卓越科研能力的专业人才。在课程体系构建上,应着重强化学术研究方法论、数据分析技能及学术写作技巧,通过开设专项课程,系统传授文献综述的撰写、数据分析在旅游营销领域的实践应用,以及学术论文的格式规范、逻辑构建与表达技巧,为学生开展高质量研究奠定坚实基础。高校应积极为学术型人才搭建科研实践平台,设立校级旅游营销相关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围绕乡村旅游的创新营销模式、游客满意度提升策略、产品与服务创新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究。例如,针对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问题,学生可通过实地调研,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提出融合地方文化特色与新兴技术,如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打造沉浸式乡村生活体验产品的创新思路,以此吸引游客,为乡村旅游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加强校企合作与科研机构联动,让学生深入行业一线,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与面临的挑战,促使科研成果更加贴近市场、更具应用价值。通过参与企业项目、科研机构课题,学生不仅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还能在与业界专家的交流中,学习先进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与综合素质。
为了确保分类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高校需从多维度着手,具体措施如下:首先,应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具有市场、管理、科研等多领域实践经验的教师,他们能够将行业前沿动态与实战案例融入教学,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生动有趣。同时,鼓励现有教师参与各类专业培训与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其综合素养与教学能力,以更好地满足分类培养的多元化教学需求。其次,要高度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利用。通过与乡村旅游企业、知名景区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打造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使其在实践中锤炼技能。此外,还应在校内构建模拟实践平台,模拟各类营销场景,让学生得以反复操练,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提升实践操作的熟练度与灵活性。最后,需全面改革考核评价体系。打破传统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模式,构建多元化、全面的考核体系。除考试成绩外,还应着重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及服务意识等多方面素养。通过项目作业、实习报告、科研论文、团队协作项目等多种评价形式,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励学生全面发展,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革新高校旅游营销人才的培养机制,特别是推行分类培养模式,能够精准对接乡村旅游的人才需求,为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这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将所学知识与乡村实际紧密结合,不仅能够显著提升乡村旅游的营销水平,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从而有力促进乡村经济的蓬勃发展;他们还能够巧妙整合资源,推动乡村旅游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农民开辟更多增收途径;更深层次地,他们将深入挖掘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传承并创新乡村文化,使乡村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因此,高校应持续完善这一培养模式,紧跟乡村振兴战略的动态需求,不断为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事业输送兼具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些人才的涌入,必将为乡村注入新的活力,让乡村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展现出更加迷人的风采,迎来更加繁荣昌盛的明天。
(作者:张培,西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