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新时代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文化振兴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实现文化价值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文化遗产作为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保护利用在文化体系构建中具有重要意义。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有助于激发文化遗产的现代生命力,文化遗产保护同时为传统文化“两创”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基于此,要深化对传统文化“两创”内涵的认识,积极探索文化遗产保护在乡村振兴中的新角色,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实践指导。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与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重要契机。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有助于赋予文化遗产新的生命力,通过现代艺术形式,可以将传统技艺等文化遗产转化为符合现代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不仅拓宽了文化传播的途径,还增强了文化自信。与此同时,文化遗产保护为传统文化“两创”提供了深厚的资源基础。乡村文化遗产作为区域文化的载体,凝聚着地方独特的历史记忆,是“两创”实践的依托载体。通过深入挖掘遗产的文化价值,能够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需求的有机结合。文化遗产与传统文化的创新开发能催生文旅融合等新兴业态,形成经济增长与文化保护双赢的局面。社会层面上,互动机制构建能够增强社会文化共识。通过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居民不仅能在文化认同中找到自豪感,还能在参与中增进对地方发展的责任意识,从而形成乡村治理的新动能。基于此,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与文化遗产保护的互动机制在乡村振兴中具有多维度意义,能够助力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与文化遗产保护互动机制构建要点
强化政策支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与文化遗产保护的互动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应在顶层设计上明确文化“两创”和遗产保护的协同目标。要通过出台专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明确文化“两创”的规范路径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应重视资源投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助力文化“两创”项目落地。以地方实践为例,部分乡村通过政策扶持,将非遗项目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推动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链。此外,应注重激发基层活力,赋予乡村社区更多的自主权,鼓励当地居民在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新中发挥主体作用,形成系统化的支持网络。构建科学的政策扶持体系,有助于乡村背景下进一步优化传统文化保护,实现文化创新发展与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提升乡村文化发展综合效能。
注重科技赋能。科技赋能是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与文化遗产保护互动的重要推动力。在数字化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科技手段为传统文化与遗产资源的传承、活化提供了更多可能。数字化保护是文化遗产领域的重要趋势,现代技术可以对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高精度记录,使传统文化以更加直观和生动的形式呈现给公众。大数据技术能够挖掘和分析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为“两创”提供更多的创意素材。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数字平台的搭建也至关重要,通过直播平台可以让优秀传统文化以互动性更强的形式触达年轻一代,增强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基于此,科技赋能可以使文化遗产保护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实现高效互动,推动乡村文化在现代化浪潮中焕发生机。
注重社会协同。乡村居民作为文化遗产与传统文化的直接传承者,应在互动机制中发挥主体作用。可以探索建立文化发展组织,增强居民文化认同感,提高社会公众参与文化保护的积极性。具体而言,可以开办手工技艺传习班,保留传统文化根脉,培养新一代传承人。文化创意企业可以与乡村展开合作,将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通过市场化运作提升文化传播的广度。以“非遗+电商”模式为例,通过线上销售传统工艺产品,能够进一步扩大文化影响力。此外,学术机构可通过深入研究,为传统文化“两创”与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理论支持。因此,在多主体的共同努力下,能够逐步形成多元互动机制,实现文化资源价值共创目标。
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与文化遗产保护互动机制构建实践
强化统筹规划,建立协调机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应从宏观层面制定文化振兴发展规划,将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与文化遗产保护纳入乡村振兴的总体布局。地方政府应组织专业机构进行全面调研,明确资源优势以及亟需保护的薄弱环节。要制定包含文化“两创”和遗产保护目标的综合规划,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打破政策壁垒,形成多部门协同推进的合力。要进一步整合资源,规划实施“非遗+文旅”的综合发展项目,实现文化遗产保护,通过文化“两创”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为互动机制的构建提供制度保障和方向引导,有助于夯实乡村传统文化发展基础,进一步提高文化遗产保护综合效能,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激发内生动力,引导社会参与。激发乡村社会的内生动力是互动机制构建的关键,应建立以社区为核心的参与机制,赋予乡村居民在文化保护创新实践中的话语权,应通过文化活动增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可以通过举办传统节庆活动等形式,让居民自发成为文化“两创”与遗产保护的实践者。要注重培养年轻一代文化传承人,通过校地合作等方式推动非遗技艺进校园,可以开展青年文化传承计划,让年轻人深入参与乡村文化振兴实践。在此过程中,要注重与市场需求对接,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真正将乡村居民动员起来,让文化“两创”与遗产保护的互动机制在基层扎根。
推动市场赋能,发展文创产业。市场赋能是优秀传统文化互动机制构建的重要实践策略。市场力量可以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实现良性循环。应大力发展“非遗+文旅”的融合模式,将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融入乡村旅游体验,将传统民俗活动、非遗技艺融入游客的体验中。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具有竞争力的文创产品,实现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需要注重的是,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也为乡村文化产业化提供了新平台,通过“非遗+电商”的模式,传统文化产品可以迅速触达更广泛的消费群体,不仅可以带动产业发展,还能有效提升文化品牌影响力,通过经济杠杆撬动更多社会资源参与文化保护创新。
坚持技术支持,实现智慧驱动。技术支持是文化“两创”与文化遗产保护互动机制构建的现代化路径。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为文化资源创新发展提供全新可能性。具体到工作实践中,应推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工作,对乡村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的数字化保护。例如,可以对古建筑、传统村落和手工技艺进行数字建模,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与此同时,数字技术还可以促进文化“两创”的创新实践,通过大数据分析非遗技艺与现代市场需求的契合点,可以开发更具市场吸引力的文化产品。通过短视频平台直播可以将乡村传统文化直观呈现给大众,让更多人参与到文化传播中,可以实现文化“破圈”传播。由此可见,技术支持能够为互动机制提供创新动力。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与文化遗产保护的互动机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两创”能够赋予文化遗产新的时代内涵,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活力,文化遗产保护则为“两创”提供了精神滋养,二者共同推动乡村文化的现代化创新发展。在实践中,要积极探索构建协同互动机制,进一步探索适合各地实际的实施模式,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文化智慧和创新力量。
李梅兰 菏泽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