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大学生拥有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高校需结合乡村产业、文化和治理需求设计创业教育内容,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内生动力。文章在分析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基础上总结了几点策略,希望切实强化学生创业教育及培训质量,并为乡村振兴服务。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培训体系,能鼓励更多大学生深入乡村,从事现代农业、新型农村服务业等领域的创业活动,从而带动乡村经济的增长。同时,系统化的创业教育有益于大学生了解乡村实际需求和资源禀赋,整合自身专业知识与乡村发展情况,形成人才与产业的良性互动。此外,本地化人才培养能有效地解决乡村劳动力外流和人才匮乏问题,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的人才动能,构建内生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推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乡村文化占据一定地位。如今,在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时,除了关注经济发展情况,还需注重传承与创新文化。如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培训课程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有益于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充分地挖掘、保护和创新乡村文化资源,发挥非遗工艺、乡村旅游等资源的优势,重塑乡村文化的生命力。此外,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培训中注重强化学生文化自信,这也会在无形中激发广大的学生生成扎根乡村责任感与使命感,致力于用个体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除了依赖经济发展和文化振兴,更需要得到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支持。如今,在乡村创业教育中,加入社会服务和治理相关内容,便于大学生基于创业项目优化村级组织管理模式,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供给,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发展。此外,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培养模式还能增强大学生的团队协作、问题解决等能力,为治理和发展乡村社区提供现代化思维支持和实际方案,从根源上强化乡村振兴的实效性。
产教融合共育平台,校地协同深耕沃土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产教融合是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构建的重要抓手,其核心在于整合教育资源与产业需求,形成高校与地方协同合作的长效机制。在实践中,乡村振兴需要以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绿色产业为代表的产业升级,这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间。同时,高校具备丰富的学术资源和人才优势,在优化课程设置、建设实验基地和组织校外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还能为大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创业支持,形成校地合作、互促共赢的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的动能。
在具体的实践中,学校依托地方特色资源,与本地政府和龙头企业合作,即可打造“校地共建创业孵化基地”。同时,学校积极调研本地农业产业链痛点,联合企业设计课程模块,优化现代农业技术、产业链管理、品牌建设等内容,可让学生在校内学习理论知识后有机会参与基地实践。此外,教师在导师指导下,学生可从事高附加值农产品开发、智能化种植技术推广、农村电商平台搭建等创业项目,切实地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闭环培养效果。当然,学校每年还可定期组织“创新创业乡村行”活动,选派优秀师生团队到乡村调研并开展产业咨询,协助村镇优化产业结构,并建立“创业导师+村干部+学生”的指导模式,为乡村振兴及发展提供长期支持。
培训基地链接乡土,创新项目赋能振兴
在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时,充分地链接乡土资源,激活乡土资源的经济价值,即可从根源上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培训效果。如今,学校设立专业的乡村培训基地,可为大学生提供众多亲身参与乡村振兴相关产业项目的机会,确保其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中,在真实的乡村环境中提升创业技能,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和创业生态的优化及发展。
如学校与本地政府合作共建“乡村振兴创业实践基地”,多方主体共同设计培训内容,其中涉及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电商运营、品牌推广等主题。在实践中,大学生在校内接受理论课程培训,随后分组派遣到基地,在本地导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参与具体项目实践。例如,在村落葡萄产业链优化项目中,学生团队负责开发葡萄加工副产品,如制作葡萄酱、葡萄酒等高附加值产品,设计创新的包装和营销方案,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切实掌握了从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操作方法,并利用电商平台帮助村民开设网店,扩大销售渠道。此外,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培训基地还定期组织创业大赛,鼓励学生将项目优化为可复制的创业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创新能力,为乡村经济注入新活力,形成校地合作的多赢局面。
实践活动聚焦乡村,文化传承激发动力
在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中,学校需注重开展实践活动。如学校组织以传承文化为切入点的实践活动,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赋能乡村文化的振兴与发展,为乡村文化注入新的生机与动力,并激励青年人才扎根乡村。
如高校组织“传承乡韵,振兴乡村”的主题实践活动,打造为期三个月的手工艺文化传承与创新项目。活动前期,大学生团队在课堂上学习,了解该村的传统工艺,并邀请手艺人进行技艺展示与传授。中期学生被分成多个小组,深入手工艺作坊参与生产过程,记录传统工艺的技法和历史背景。在导师指导下,大学生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市场需求,针对传统竹编产品进行创意升级,设计出适应现代消费者审美的家居用品和装饰品。后期学生利用电商平台和线下展览推介这些产品,帮助村民拓宽销售渠道,展示手工艺的文化价值,吸引更多关注和投资。如此一来,在长期的实践中,大学生即可迎来更广阔的创业、创新空间,不断提高自身创业实践能力,为乡村振兴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学校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能为乡村振兴储备人才力量。为此,学校就需优化日常实践策略,做好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构建工作,在建设实践基地及产教融合的基础上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与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性的服务与支持。
作者:孙秀明 青岛理工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