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由成都市委宣传部主办的“蜀戏新韵”成都市2024年度戏曲进校园戏曲慕课——川剧变脸吐火课程正式上线。国家一级导演、成都市川剧研究院演员熊剑担任主讲老师,为广大青少年揭开了变脸吐火的神秘面纱。
课程中,示范演员先为大家带来了变脸、吐火的精彩表演和技法展示。在此基础上,熊剑为大家介绍了川剧变脸吐火的起源发展、各时期的艺术名家以及表演技法。
据介绍,川剧变脸分为“抹脸”“吹脸”“扯脸”“气功变脸”……演员脸谱在电光石火间快速切换,角色的喜怒哀乐也随之变化,从而达到“相随心变”的艺术效果,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
相传,“变脸”缘起是古人为了吓跑猛兽,在自己脸上勾画出狰狞的图案,后被民间杂耍班子发展为“绝活”表演。而川剧变脸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魏祥林、康芷林两位戏曲名家。其中,魏祥林因在表演中从本色脸变红色脸,成为了变脸的雏形和首创。康芷林因可变九张脸被称为“九变化身”,名震全川。1959年,成都市川剧院赴京参加建国十周年祝贺演出,在《金山寺》一折中将法海手中的紫金铙钹拟人化,并将“变脸”绝活运用在角色中,从而走红全国。
而川剧吐火原为川剧鬼神戏所用,起初是将煤油含在嘴里,对着火把喷出煤油的表演形式。上世纪九十年代,名角儿们改进工艺,发明创造了油壶和喷嘴,利用物理的气压原理成功代替了原有的嘴含模式,并沿用至今。
“由于变脸和吐火两个绝活相辅相成,所以一般都是组合表演。”熊剑说,变脸、吐火的绝活虽然惊艳,但不能完全代表川剧艺术。川剧声腔多样化,剧目丰富,表演细腻,绝技绝活众多,都值得细细品味,大书特书。(李雪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