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北京大视听”荣耀时刻——“首都广电”与《北京青年报》联合策划推出的文艺评论专栏
编者按
电视剧《南来北往》《父辈的荣耀》《县委大院》《欢迎来到麦乐村》,网络剧《我的阿勒泰》,网络电影《特级英雄黄继光》《浴血无名·奔袭》等 7部“北京大视听”作品获得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南来北往》是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工程扶持项目,是 北京市广电局重点资助项目和“北京大视听”重点推介文艺作品。“首都广电”联合《北京青年报》特推出“北京大视听·荣耀时刻”系列文艺评论,与“剧迷”们共同开启 深度品鉴之旅。
南来北往
39集现实主义电视剧《南来北往》在刚刚揭晓的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评选中荣获“优秀作品奖”,是继2014年的《营盘镇警事》后,时隔十年公安题材电视剧再度获此殊荣。《南来北往》作为2024年“北京大视听”重点文艺精品项目,既延续了近年最受市场推崇的现实主义时代大剧的优良基因:如充满年代感的精良制作、深耕现实又不失浪漫的创作手法、老中青三代优秀演员的强大阵容……又有许多让人耳目一新的人物关系、叙事结构,厚重感和新鲜感兼备。它在年代剧与公安题材的充分融合路径方面为电视剧创新带来有益借鉴,破收视记录的传播效果也印证了传统叙事艺术的经典魅力。
经过三年多精心打磨,电视剧《南来北往》通过对两代列车刑警薪火相传和列车上人生百态的刻画,展示了时代发展大变化与百姓生活获得感的依存关系。正如编剧高满堂所说,“四十年,一车厢的故事啊!”从1978年到2018年,正是我国改革开放走过的四十年,《南来北往》表现了很多乘客,他们每个人的命运在这四十年都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我们国家仍在飞跃式发展,就像火车从蒸汽机车年代到内燃机年代,到动车年代,一直到现在高铁。“通过一列火车反映国家四十年的剧变,它又是一个永远没有终点的故事。”
自2018年起,制作方与编剧高满堂在三年间多次前往站台绿皮火车、站前派出所、铁路公安档案馆等地进行采风,从50余位老铁路警察的讲述中收集了大量一手故事,为《南来北往》的初稿提供了原型参考。郑晓龙导演和高满堂编剧“高手联袂”,前后30多次剧本“碰撞”修改后,剧本最终成型。老一代电视剧“手艺人”的看家本事遇到题材“富矿”,以中国式叙事把警察故事和年代生活高度融合,从反转幽默中更见人情人性,冷暖世故、悲欢离合都浸润在生活的琐碎里,伏脉千里、无一闲笔,作品的现实主义风格始终植根于戏剧性与生活流和谐交融的地基上,兼具现实深度、情感温度和精神力度。除了用精心创作奠定一剧之本,《南来北往》获得认可的另一大法宝是靠精良制作再现时代质感,成功让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重新生活在镜头中。其实,列车上的众生百态、大院人情冷暖,再加上案件元素——“南来北往”题材本身非常丰富,但几十年一直没人写没人拍,原因就是难。火车是移动的小社会,勾勒众生相并将人物命运钩连在一起,很难设计;中国铁路几十年巨大变迁,车在变,轨道在变,外在的拍摄条件也是客观难题。正是这份“难”,反而激发了创作热情。为细致还原年代感和人文风貌,主创团队辗转16个城市选景拍摄,不远万里将数辆老式绿皮车厢运至青岛,搭建起一万多平方米棚内实景,将一处14万平方米的建筑群全面翻修改造,让一座70年代的城市“拔地而起”,全景还原铁路和大院的历史面貌。拍摄时车厢“乘客”不断“改头换面”,扛住观众的“放大镜”考验……让观众真切感受到主创对时代、对历史的尊重。近年,北京市广电局倾力打造“北京大视听”品牌,通过加强剧本扶持、提升协拍服务、实施“京琅琊”人才计划等推出一大批优秀作品,《南来北往》也是受益者之一。今年,北京市又发布《关于推进新时代首都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在资助扶持优秀作品创作生产、完善影视拍摄服务保障机制等方面推出务实举措。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像《南来北往》这样的平民史诗之作来自“京产”,或许它搭载的不再是一列火车、一对师徒、一座大院,但搭载的一定是有声有色的奔腾年代、有情有义的薪火相传、有趣有味的烟火人生。
福利时间到
参与方式:
1 关注“首都广电”微信公众号
2 12月5日至12月30日,在“首都广电”推送的每篇文章下面“留言”“转发”
“留言量”前2位(排名后台自动统计)“转发量”前2位(截图后台私信),可随机获得明星签名照一张(靳东、刘敏涛、祖峰、白敬亭、刘冠麟、马伊琍、周依然、于适....)
开奖时间:12月30日17:00,请随时关注“首都广电”的私信消息!
PS:转发本条消息到你的朋友圈,让你的小伙伴们也一起“赞起来”!
(听说“首都广电”的微博、近期的“2024北京国际视听大会”也有各种活动,快来多多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