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为乡村文化振兴插上智慧翅膀
首页> 专题频道> 数字乡村知本论 > 正文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为乡村文化振兴插上智慧翅膀

来源:光明网2024-12-13 14:50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亦需铸魂。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铸魂工程,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是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有力支撑。当前,人工智能已经广泛运用于各行各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完善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人工智能拥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智能化的算法,能够实现从文本到图像再到视频内容合成的领域跨越,已经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人工智能赋能乡村文化振兴,必将撬动乡村文化领域发展动力、发展方式、发展领域乃至发展质量的重大变革,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带来关键增量。当前,我们应在以下方面重点发力、协同推进。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应用潜力日益凸显。为了充分发挥这一技术优势,我们需要构建一套完善的体制机制,以支持人工智能深度赋能乡村文化振兴,促进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健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政府要高度重视乡村文化数字化提升,优化人工智能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理念。一方面要夯实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实现乡村文化治理的智能化识别、网络化办理、实时在线服务对接、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等,提升乡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效能。构建乡村文化数据资源体系,将乡村中的独特文化转为可长期储存的信息资源,充分发挥乡村文化数据资源乘数效应,加强文化数字内容供给的内涵深度和颗粒细度,筑牢乡村文化振兴底座;另一方面加强乡村文化数据资源集成共享,借助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打通多方对接共享数据资源渠道,关联形成互联互通的乡村文化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与服务,更好发挥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丰富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供给,实现文化供给的普惠化、便捷化、均等化,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动能。

  健全多元主体参与的乡村文化治理机制。政府、企业、高校、社会力量、村民等多元主体在乡村文化振兴中都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实现多元主体的数字利益联结,是激活乡村各类文化元素的重要方式。人工智能赋能乡村文化振兴,可以实现数字乡村治理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协同化效果,并保障数字乡村文化治理系统的高效便捷和规范有序。人工智能通过建立乡村文化振兴的多元主体协同网络,疏通乡村文化发展的内外系统,提升利益联结效能,加快数字资源流通,促进发展成果共享,从而构筑起乡村文化治理的多元主体数字共同体,推动乡村文化治理从单一主体走向多元众智,助力乡村文化繁荣发展。

  完善人工智能监督管理机制。人工智能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能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治理行为的公开化、治理结果的透明化和治理信息共享的常态化,也可以吸引村民实现对乡村文化治理的全过程监督;另一方面,相较于其他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算力、强算法特征更加明显,也使得其处理的数据量更多、范围更广、层次更深,人工智能的滥用和误用也可能容易诱发数据泄露等系列风险,对乡村文化治理产生的影响不容小觑。为此,在实践中,要建立起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以国家2023年8月15日正式施行的专门立法——《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为根本遵循,明确人工智能的法律底线,有效保护数字经济的安全;建立人工智能风险评估体系,加强数据保护;结合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趋势,明确责任和权利,探索制定人工智能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范围和边界,为乡村文化数字化稳健运行提供保障。

  在探索乡村文化振兴的新路径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要找准人工智能与乡村文化振兴的融合点,通过科技赋能,让乡村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新生,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人工智能助力乡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乡村文化涵盖有形的物质文化和活态的非物质文化。古村落、民间技艺、地方特色文化等作为传统乡村文化的历史缩影,蕴含着乡村的集体历史记忆。尤其是古村落,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基因库”,其中大量的古建筑、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等承载着村民的深厚情感、村落的历史变迁和地域的文化特色。要灵活运用数字化技术——从光学扫描技术到三维建模工程,尤其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先进算法,对乡村古建筑实施更科学合理的修缮,将古村落、民间技艺、地方特色文化等生成为带有乡村文化特色的文本、声音、图片、视频等,建立单独的乡村文化数据库,让这些文化符号以新的形式重新呈现在公众面前,进而实现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的详细记录和长期储存,在历史印记中建设美丽乡村,更好延续了乡土文化根脉,传承了乡土文化记忆。

  人工智能助力乡村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依靠大算力,充分利用海量多模态数据,在语言理解、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内容创作等多个领域展现了强大的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人工智能赋能乡村文化振兴,将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模拟生成的海量乡村场景数据,既包含传统乡村自然风光、农业生产特色,也有乡村风土人情、乡村生活模式等,创造性地生成独具韵味的乡村自身文化资源的文本、图片、声音以及视频,用丰富形式展现生机盎然的乡村文化,进行数字化保存、展示和管理,以数字技术创新乡村文化表达方式,不断充实乡村文化数据资源库。通过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裸眼全息投影等数字化媒体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展现乡村文化风貌,实现时间与空间跨越、虚拟与现实融合。开发线下沉浸式文化体验产品,有效激发乡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让更多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认识到乡村文化独特的魅力,切实让乡村文化“活”起来,提升乡村文化的魅力。

  人工智能助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既要“富脑袋”,又要“富口袋”。繁荣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是实现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针对当前乡村文化产业现状,要以乡村文化产业赋能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让乡村文化焕发勃勃生机。运用人工智能融入乡村文化产业发展,要立足本地文化资源,突出地方特色和产业特点,打造高品质“土特产”和文化品牌。通过对传统乡村文化产业进行线上重塑,打造“人工智能+”千行百业的乡村文化产业新格局,打破乡村传统文化产业的时空限制,不再拘泥于线下的传统手工艺制造、乡村文化场景体验等文化活动,转型为线上视觉艺术、听觉艺术的体验,重塑了乡村文化产业的价值链,助力乡村文化工艺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和销售,逐渐形成了一种新兴线上线下互联的生产消费模式,促进由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的转型,带动了乡村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创新,使乡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作用,让文化软实力转变成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硬支撑,实现文化繁荣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人工智能助力乡村文化的传播创新。每个乡村在山水生态、农耕文化、农事体验、特色种植、古村古镇、非遗作坊等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禀赋方面各具特色,要从“数字化+文化品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从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全球化视角出发,提升单个乡村的辨识度。要加强乡村文化观念建设和底蕴价值发掘,赋予乡村文化更具独特性、稀缺性的标志性品牌特征,作为文化旅游资源加以发扬光大。当前人工智能与短视频平台和网络社交平台的结合非常紧密,有力推动了乡村文化的传播。要拓展人工智能服务领域,在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加强与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依据乡村特色提供差异化的数字化技术指导,让不同类型的乡村各展其长,提升乡村文化传播的深度、广度和辨识度,激发乡村文化的强劲生命力。

  人才是文化振兴的智力支撑,是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不竭的源头活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根本保障。针对当前乡村人工智能技术人才短缺的现状,应充分注重“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不断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营造社会各界投身乡村文化振兴的良好氛围。

  增强乡村文化振兴的内生动力。乡村的繁荣兴盛,其核心在于村民的主体地位与积极贡献。唯有激发村民的创造力与参与热情,乡村文化方能焕发勃勃生机与无限活力。为此,我们要持续优化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人才政策体系,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乡村就业与创业平台,并不断健全就业保障机制,以强有力的政策磁场吸引本土杰出人才回归故土。同时,积极创新“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深化校企合作机制,精准培养既熟悉乡村振兴路径又具备人工智能技术素养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通过政策激励与实践引导,鼓励更多青年学子怀揣梦想回乡创业,不断壮大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力军——“数字新农人”队伍,他们将成为推动乡村智慧转型、文化兴盛的关键力量。

  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乡村教育。依托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育等项目,组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民间艺人、手工匠人、农村青年等参加乡村文化数字化专题培训,开展“精准滴灌”式的人工智能技术培训,同时支持设立农民数字素养与文化素养帮扶项目,让数字技术更好惠及广大乡村群众,让村民从与日俱增的数字红利中得到真切的实惠。要鼓励新的“文化创客”等社会人群投身乡村文化创业的发展潮流,他们往往视野开阔、大胆创新、精通数字技术,能熟练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力挖掘乡村内容创意,对乡村的文化资源实施有效调动和加工,带来新技术和新思维,是数字乡村文化产业的新鲜血液。同时引导企业、公益组织等参与村民数字技能培训,不断提升村民人工智能数字素养与技能。

  加大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对乡村的支持力度。为了全面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我们应当深入挖掘人工智能的潜力,特别是在提升乡村人口素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强化技术培训及广泛推广等方面发挥其独特作用。通过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培训体系,为乡村积累宝贵的人力资本。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推广科技小院这一创新模式,能够依据产业需求进行精准分层、分类培训,覆盖全产业链条。此外,还要提升村民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数字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并利用这一新兴技术,从而为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创意,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迈向新高度。

  人工智能以其强大的技术支撑,为乡村文化资源的深度融合、高效联通与活化利用开辟了全新路径。通过持续深化技术应用,不断推进赋能供给的精细化与个性化,能够有效促进乡村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创新发展。这不仅能够激发乡村文化的内在活力,更将绘就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文化振兴蓝图。在此基础上,乡村将汇聚起更为磅礴的精神动力,构建起更加坚实的文化根基,为乡村的全面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与文化滋养,助力乡村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作者:罗华丽,博士 五邑大学副教授)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视察驻澳门部队并发表重要讲话

  • 圆满结束在澳门各项活动 习近平离开澳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分明,冬韵如画。
2024-12-10 16:48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环绕树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承载着居民的幸福感。
2024-11-27 18:59
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衔接,可实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的在基层体现。
2024-11-24 22:51
11月12日至13日,浏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链长唐安石带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张葵红,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谢波等同志参加,赴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家居建材产业链招商考察活动。
2024-11-15 17:20
2024年11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内向日葵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乐享秋日美景
2024-11-13 15:29
2024年11月12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的烂阳村,山林色彩斑斓,红叶似火,黄叶如金,松柏常青,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
2024-11-13 15:28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2024-10-27 17:37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2024-10-27 17:18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2024-10-25 18:49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2024-10-25 18:43
你以为的农村是雨天泥泞,还是道路整洁?爬高上低,还是风景无限?高家原则将山体沟道治理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抓手,让山体沟道,环境大改善。
2024-10-24 18:1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字经济专业负责人王珊珊介绍,从卖苹果到卖服务,这是数字技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和产业结合的非常有深度。通过消费者与大自然以及果树的亲密视觉接触,可以提升他们的体验感,增加对苹果这种产品的客户粘性和客户忠诚度。
2024-10-24 18:08
当陕北说书遇到延安美食,碰撞出延安独特的人文魅力。
2024-10-24 18:06
激昂的旋律回荡在空气中,豪迈的歌声飞扬于天地间。壮丽的情怀澎湃在心田里,不朽的精神传承于岁月中……
2024-10-24 17:59
小孩哥小孩姐把安塞腰鼓课间操跳得超燃!
2024-10-24 17:59
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是吴起南沟村给记者们留下的第一印象。谁能想到,这个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小村庄,曾经风沙肆虐、植被稀疏。经过二十多年艰辛努力,光秃秃的黄土高坡绿意盎然。
2024-10-24 17:5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