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乡村法治建设不仅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乡村治理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我国正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积极完善乡村法治建设可以为这一宏伟目标提供坚强保障,也为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法治在促进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扮演着保驾护航的角色,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关键环节。通过不断深化法治进程,可以进一步增强法治对农村地区的服务功能,提升基层官员依法执政和行政的素质,显著提升乡村民众的法治观念,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此外,借助法治的支撑和导向作用,运用法治这把“金钥匙”可以解锁乡村全面振兴的通路,使乡村社会沿着法治的路径稳步前进,确保农民权益的合法保障,维护农村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农业兴旺、农村宜居、农民富裕的宏伟蓝图。
法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坚实后盾,加强乡村法治建设可以为乡村经济提供稳固的法治基础,也能激发当地社会创新性发展的潜能,助力乡村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例如,增强农民法治观念,有助于农村在经济、社会管理、文化继承和生态保护等多个领域的进步,这对于保障农民权益、优化提升乡村治理结构和效能极为关键。加强法治在乡村的构建,对于深化依法治国、保持农村社会和谐及推动农业与农村全面繁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加速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加强法律在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秩序,有助于依法治村,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法治基础。
推进乡村法治建设有助于促进乡村治理结构与能力的现代化升级。要全面推动乡村发展,必须妥善处理“治理”这一核心问题。特别是乡村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和治理的基础环节,对于国家治理体系至关重要。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强化农村社会治理体系是关键所在。例如,秉承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精神,完善一站式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加快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的建设步伐,促进矛盾调解的协同联动,以便为民众提供更加丰富和便捷的调解选择。通过这些举措,能够逐步提高农村社会治理水平,确保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而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得以顺利推进。
促进乡村法治建设,要不断持续优化与农业相关的法治体系建设。为了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以及及时解决农村和农业发展进程中所遇到的新状况和难题,要不断通过法治建设进一步维护好农民权益,规范乡村市场秩序,不断增强农业扶持力度等,通过对农业法律体系不断深化和完善,确保法律法规在引导、规范和保障乡村发展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还需对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进行不断补充,强化农村基础公共法律服务的供应力度,鼓励村民依法制定和优化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自治规范。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法律顾问制度,确保农村能够及时得到法律援助等,比如在乡镇一级建立多功能、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定期组织法律专业人士以“值班咨询”或“集中会诊”等形式,为广大民众提供普及性的公共法律服务等。
促进乡村法治建设,要不断提升全社会对法治理念的认识。首先,要积极推进法治知识的普及工作,强化公民法治思维。通过运用村级通讯群组、地方戏曲团体、儒家文化讲座、法治宣传志愿者、村民自治机构等渠道来传播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价值观。通过举办法治示范村创建及相关活动,推动法治建设在农村深入发展,切实提升基层干部和村民的法治意识。其次,要不断优化法治宣传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将法治宣传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利用多种媒体手段,提高法治服务的数字化程度,借助移动应用、微信、快手等便于操作的服务平台,加快法治知识的普及速度。同时,注重将法治宣传教育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增强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打造一个全民自觉遵法学法用法的良好社会环境,从而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
促进乡村法治建设,要不断提升基层干部的依法施政和依法管理水平,通过持续强化基层干部团队在法治轨道上的建设,将法治意识和依法处理事务的能力视为晋升任用干部的关键标准,充分发挥干部考核与选拔机制中的导向与激励作用,推动基层治理将依法施政和管理的原则贯彻到工作的各个方面,逐步培养基层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主动依靠法治、运用法治的习惯,提升专业执法技能,努力构建一支法治素养高、法治决心坚定的干部集体。此外,还需增强基层干部的法治实践技能,强化基层干部依法行政能力的培养,需常态化、多样化地严格进行法治基础理论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运用法治思维和方法进行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乡村法治建设,要不断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法治资源的提供对于建设法治化的乡村至关重要,应致力于打造一个全方位、高效率、智能化、多样化的法治服务体系,以构建融合自治、法治、德治于一体的乡村治理模式。因此,要积极主动地打造适应现代需求的乡村社会治理架构,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法治观念,学习法律知识,遵守法律规定,并运用法律保护自身权益。逐步推进形成“法治为基、德治为魂、自治为本”的乡村治理结构,促使基层工作沿着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前进,增强农民在自我管理、服务、教育和监督方面的能力。同时,要积极构建以“互联网+网格管理”为核心的新型管理模式,优化信息化、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从而不断提高乡村治理的智能化、精准化和专业化程度。
促进乡村法治建设,要不断提高乡村居民参与法治建设的积极性。民众的加入是构建乡村法治的根本,法治进程需与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能忽视乡村的文化根基和居民的实际需要。因此,推动乡村法治发展应秉持以民为本的方针,恪守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把广大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确保法治建设助力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同时,要勇于创新宣传途径,基于法治原则,优化法律的功能性,如指导、预见、评估、教育和强制等,通过推出新颖的文化娱乐活动、法治故事讲述、身边的人述说身边的事例,以及将法治条文公之于众等多样化手段,使村民们在不经意间增强法律意识,并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更有效地运用法律手段助力共同繁荣。
促进乡村法治建设,要持续更新法治教育的手段。比如,在农村公共文化场所布置法治宣传的壁画、卡通画,打造法治主题的小广场、长廊等空间,利用村民大会、乡村图书馆、文化舞台、讲座等场合讲述法治故事、剖析经典案例,多样化的宣传手段以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法治文化氛围。同时,可以与高等院校联手,由大学生制作普法短剧、微视频等资料,通过在乡村的微信公众号、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发布,提升普法宣传的深度与广度。另外,也可以与当地有影响力的网络红人、自媒体创作者协作,利用他们在网络上的大量粉丝和影响力,根据其风格和粉丝需求定制吸引人、形象生动、易于领会的普法内容,采用短视频、直播、图文等形式,向更广泛的群体普及法律知识,从而提升普法宣传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促进乡村法治建设,要依托数字化手段,构建一个“智慧治理”的乡村法治体系。全力推动普法信息在指尖媒体的整合传播。构建涵盖报刊、互联网、移动终端、社交媒体等渠道的普法信息网络,不断提升乡村普法工作数字化水平。例如,通过创新开发适合农村环境和农民需求的云端交流系统,针对农村居民关注的治安、卫生、医疗等焦点问题,打造云端交流新模式,形成线上村民自治群体,通过视频直播、弹幕互动等方式,与村民在线上进行沟通与交流,通过线上法律服务系统,为农村居民提供全天候的人工咨询服务,助力法治乡村的“智慧治理”建设等。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有力保障,也是乡村社会治理和谐、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因此乡村全面振兴迫切需要法治的坚强护翼,必须秉承以民为本的发展理念,将法治理念融入农村振兴的每一个环节,切实保障农村振兴在法治化、规范化的道路上稳健前行,为乡村振兴实施注入强大动力。(宋颖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