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审美品格和科学智慧,代表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农耕史,以农耕文化为主要代表的乡村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乡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包含有许多民间手艺和民间习俗。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乡村全面振兴,而乡村全面振兴也离不开乡村文化振兴。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既要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内蕴,传承乡村文化耕读传世、仁爱孝悌、敦亲睦邻、守望相助等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也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顺应时代发展与社会需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青年,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肩负着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使命。大学生在赋能乡村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中国传统的乡土结构是建立在血缘与地缘关系上的,农村青年大学生大多是通过高考等途径走出乡村,与生俱来的有难以割舍的的乡土情怀,以乡情乡愁为纽带,使得很多农村流出的大学生出现返乡回流,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大学生返乡后通过参与文化调研与记录、文化创意与开发、文化保护与传承、社区服务与志愿活动等多方面的努力,有力的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参与文化调研与记录,了解乡村传统民俗文化、非物质遗产、风俗风尚等,在乡村文化振兴的各项活动中培育“乡情”。通过调查整理和记录当地的传统文化、民间故事、民俗活动等相关资料,大学生能够系统地记录和整理乡村文化资源,方便未来的传承和利用,也为政府制定乡村文化政策提供依据。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能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文化进行数字化保护,尤其是濒危或近乎消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及时记录和保存。大学生借助数字化技术和多媒体平台,通过拍照、录制视频等方式将乡村传统文化记录下来,再经过剪辑、归类和整理,或者借助互联网上传到专门的信息门户和网站,建立乡村传统文化的数字化档案库,将传统文化通过影像、视频和网站等方式进行记录和保存,增加了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大学生能够对乡村传统文化做到传承与创新。乡村传统文化既要保护,也离不开传承和创新。大学生通过参加传统文化培训班、非遗课程等,学习和掌握如剪纸、木雕、刺绣等传统技艺,既了解到更多的农村传统文化,又以传承人的身份使乡村传统文化后继有人。大学生思维活跃,富有创新性,能够借助所学专业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当地文化资源,借助互联网+文化与农村电商融合,设计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提升了乡村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大学生能够做好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推广。大学生结合乡村文旅资源,通过乡村特色文化体验项目如农耕文化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等,吸引更多人参与,推广乡村传统文化。大学生借助自媒体平台、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宣传和推广乡村传统文化,激发民众的乡土情怀,做乡村文化的推广大使和品牌代言人。有部分大学生毕业后选择返乡创业,成立文化推广公司,将乡村传统文化中的民间艺术、乡土特色等与现代元素结合起来,设计出特色文创产品,建立特色产业基地,发展特色乡村文旅业,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焕发新活力。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大学生利用寒暑期社会实践、课程实习实践和其他志愿服务活动,借助专业知识和成立专门的团队,到农村开展“三支一扶”活动。大学生根据不同乡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文化进村活动,向农村输送村民喜欢的电影、话剧、戏曲等,开展文化知识讲座、科技培训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村民外出参观学习,提高村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大学生在开展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也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来引导村民,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帮助村民树立良好的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培育文明乡风,树立正确的文化保护和传承意识。
高校作为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肩负着培养大学生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使命。高校要发挥特色优势,紧跟教育时代前沿,不断完善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开发设计出更多文化保护与传承相关课程,如农业农村经济、乡村文旅规划、文化管理等,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智力支持。邀请乡村非遗传承人、传统文化大师进校园,开展文化传承保护讲座和文化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和传承保护意识。组织大学生通过课程实习实践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送文化下乡,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乡村文化支教、文化交流、文艺演出活动等,营造良好的乡村文化氛围,当好“文化传播员”,帮助当地居民了解乡村文化、传承传统文化。
大学生在赋能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相关政策的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设立乡村帮扶专项资金,支持大学生开展文化保护和传承,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场地和资金支持。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立乡村振兴文创项目,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申报,并对乡村传统文化保护和创新有贡献的大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建立大学生乡村文化振兴实践基地,并提供必要的设施和资源,方便大学生开展实践活动。高校联合开展乡村文化振兴相关的专业培训,提升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技能。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乡村文化振兴项目,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通过高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联动,形成合力,更好地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共同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作者:赵伟豪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