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乡村振兴的提出策略意味着我国乡村发展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为新时期我国乡村发展指明了新的道路。与此同时,乡村振兴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相连,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确保两者的共同进步,成为构建我国乡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此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素,更是实现乡村全方位振兴及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推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对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提高民众福祉具有积极作用。在社会文明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民众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渴望愈发迫切。作为一项利于民生、影响深远的工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致力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框架下,实施多样化的环境治理活动,能够从根源上改善乡村容貌,有效解决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确保空气质量、水质和食品安全,为居民打造一个更加清新、洁净、宜人的乡村生活环境。此外,强化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以民为本的发展思想,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老百姓同样也有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强烈需求,需要对包括乡村环境在内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建设,进一步减少人为对环境的破坏,积极倡导绿色文明理念,提升乡村环境质量,不断融合乡村发展与自然环境的统一,确保将乡村建设成为人民满意的生态环境,将乡村打造成为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环境,不断提升乡村民众的幸福感等。
推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及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全面加强乡村振兴的大环境下,可以进一步提高乡村文明建设水平的提升。良好的自然环境是支撑乡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同时它也是现代乡村建设质量的关键衡量标准。现阶段,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我国各界都在积极推进相关措施,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等,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中,通过不断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有利于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让乡村的生态环境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实施。同时,通过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促进我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比如通过建设良好的自然生态观光等产业,让乡村的发展进入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循环中,进一步提升乡村的居住环境,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自愿加入到乡村发展的序列中,引领乡村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乡村全方位的振兴。
推动乡村生态环境文明建设,有利于促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呈现出高质量发展提速的态势,对于乡村经济来说,需要逐步摆脱仅仅依靠自然环境和资源发展的模式,通过积极引入发展生态经济等形式,不断为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一方面,通过乡村生态文明建设,通过采取生态恢复、环境整治、生态防护等措施,全方位提升农村的环境水准,为村民们打造宜居的生活空间。这些改善措施不仅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也增强了农村的吸引力和团结力,吸引更多资源和人才流向农村,推动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乡村绿色经济,不断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等,可以为乡村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比如通过乡村环境治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措施,不仅可以为乡村发展带来不菲的收入,同时可以进一步提升乡村的知名度,助力乡村的可持续的发展,对于实现乡村经济的稳健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价值。
加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要坚定不移地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具体而言,就是要遵循生态文明的发展轨迹。首先,致力于绿色农业的创新发展,这是实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途径。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要着力推进“有机种植”“生态循环农业”“智能化农业”等新型绿色农业模式,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在减少化学合成物使用的基础上,减轻对生态环境的负担。同时,为了进一步激发乡村发展过程中的各要素,可以充分利用各地的自然资源、风景文化等,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观光产业等,同时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围绕旅游观光产业逐步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农村生态相关产业的升级等。此外,在乡村拥有丰富的秸秆等农作物资源,要充分发挥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比如通过沼气技术,将乡村被遗弃的一些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提高乡村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实现在减少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的基础上,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等。
加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的恢复与维护。生态恢复作为维护生态平衡的核心手段,涵盖了农田、森林、湿地等多个生态系统。首先,在我国广大的农村,拥有大量的乡间田地,由于以往长时间的开发利用,包括土壤结构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需要加大力气对田地进行保护和修复,确保田地的综合利用的可持续性。比如在乡村田地上进行农家肥施肥,可以有效改善土地的肥力,重塑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其次,对于乡村的森林维护也同样重要,森林系统可以有效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而且森林也可以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因此要不断加大对森林系统的维护修复工作,包括定期开展防虫治理等,不断提高乡村森林的覆盖面积,维护好乡村生态环境。最后,要做好湿地保护工作,湿地对于我国的生态平衡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要积极做好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包括保护湿地的生态多样性,对于符合条件的地区实施退耕还湖、退渔还湿等措施,确保我国湿地的保护效果等。
加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要不断提升农民的生态文明观念。为了提升乡村生态保护的实施效果,首先就是要逐步改变农民群众的传统观念,一方面,需要通过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通过不断地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教育,让广大的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农村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是改善其自身生存环境的重要保障等,才能确保他们能自愿地从行动中去践行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另一方面,为了确保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要积极向农民推广绿色生活理念,积极引导农民实践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通过向广大农民群众传授如何开展绿色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引导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去践行相关行为。比如向农民群众传授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分类,可以提高他们自觉遵守的积极性,因为只有他们认识到垃圾分类的好处以及重点环节等,才能促进他们能够坚持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此外也要在乡村大力发展一些环保组织,定期开展一些环保工作活动等,提高乡村居民参与日常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共同营造有利于乡村生态文明发展的环境。
加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要不断加强农村生态文明观念的宣传工作。广大的农民是生态福祉的享有者、构筑者和参与者。因此为了有效提升乡村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不断强化对乡村生态工作的宣传力度。一方面,要在广大的乡村群众中间大力做好宣传工作,包括充分利用好乡村公共报刊、广播设施等,通过张贴海报、广播宣传等形式,积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工作,时刻提醒农民群众生态保护工作就在他们的日常生活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另一方面,乡村组织等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等资源优势,通过制作短视频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些宣传形式和内容,向其传递做好乡村生态保护的急迫性以及重要性,积极营造良好的乡村生态环保氛围。此外,要在乡村针对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等,给予适当的奖励,并宣传他们的典型事迹,激励更多村民效仿。通过这种创新的宣传方式,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增强他们的环保责任感。只有村民内心深处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主动维护生态建设成果,才能确保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要不断促进农业科技的创新与产业发展。在当前时代条件下,我国农业生态文明的建设迫切需要科技力量的支撑。一方面,应当定期实施科技普及活动,使农业从业者有机会接触前沿技术,不断提升其技能水平。地方农业机构需提升责任感,把农业科技人才培育成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同时不断组织专业人士下沉到基层,准确掌握农业发展实况,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另一方面,应积极促进科技成果在农村地区的广泛应用,比如积极推进农村沼气技术的发展,把农作物秸秆、生活废弃物及畜禽粪便转化为清洁能源,实现资源地再利用。通过积极鼓励和推动节水农业技术和土壤改良技术的应用,引入高效的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等,不断提高农业生态建设水平。此外,加强乡村生态建设,要积极遵循生态文明的发展轨迹,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科学规划施肥和施药的具体时机与剂量,以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等。
加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要不断突破人才发展的制约。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归根到底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撑,包括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也需要相应的人才助力,这就要求地方政府等通过实施相应的人才引进政策等,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增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力量,比如乡村可以定期地吸引生态治理的专家、学者以及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来乡村对乡村生态治理工作开展等传授相关经验和技术,提高乡村老百姓对于生态建设的认知以及能力。同时要积极引导广大的青年回乡村创业的激情,支持他们在乡村开展生态保护相关的创业活动,并为其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为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鲜血液。此外,定期举办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培训,增强人才的专业技能,通过相关人才的不断交流学习等,深入理解乡村振兴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紧密联系,不断探索两者和谐发展的新途径,努力把乡村建设成为人民宜居宜业的乐园,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注入强大动力。
在当前推进乡村振兴的大环境下,打造生态友好的乡村环境是一项长期且充满挑战的使命。必须着手于污染防治、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系统的恢复与维护,以及提升公众生态意识等多方面工作,以实现乡村振兴和持续发展的宏伟蓝图。为了更好地促进乡村生态建设工作,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企业以及农民等多方力量,共同协作,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这样才能不断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新的高度,为达成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王宗军 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教授